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康德實踐哲學的義理系統

  • 作者:詹世友|責編:陳寒節
  • 出版社:人民
  • ISBN:9787010231686
  • 出版日期:2021/06/01
  • 裝幀:平裝
  • 頁數:525
人民幣:RMB 105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展示了康德實踐哲學的義理系統的整體,主張康德實踐哲學包括其道德形而上學(即「純粹的倫理學」)和道德人類學(即「不純粹的倫理學」),前者立其基,後者發其用。無前者,則道德原則不真純;無後者,則道德理論無所用。康德的道德原則凡三變,最後主張道德法則是理性的事實;康德晚年對意志(Wille)和任性(Willkir)進行了鄭重區分,才使實踐自由得以展開;康德主張歷史是朝著人類達到總體道德化的方向前進的,故把歷史哲學看作其實踐哲學的圓成。康德實踐哲學的道德原則真純,價值關懷深厚,更兼邏輯嚴整,條理粲然。

作者介紹
詹世友|責編:陳寒節
    詹世友,江西余幹人。上饒師範學院教授,南昌大學哲學專業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主持完成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4項,出版《道德教化與經濟技術時代》《公義與公器——正義論視域中的公共倫理學》《美德政治學的歷史類型與現實型構》等專著,在《哲學研究》《道德與文明》《光明日報》(理論版)等刊物上發表論文130余篇,獲江西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3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3項。

目錄
前言  康德道德思維方式解析
第一章  「實踐」概念格義
  第一節  實踐概念的界定
  第二節  道德法則與先驗自由:實踐的前提
  第三節  實踐的內容與動力:義務與德性
  第四節  實踐行為及其結果
第二章  康德對道德哲學原則的建構
  第一節  康德道德哲學原則之「三變」
  第二節  道德命令及三大命令式的等值性
  第三節  仁愛為什麼是一種有強制性的義務
  第四節  康德道德案例的編製原則
第三章  人性概念的系統解析
  第一節  人性與理性的關係
  第二節  「人格中的人性」為什麼可以成為目的本身?
  第三節  人性的發展與人類的道德化
第四章  實踐的自由與德性
  第一節  「實踐的自由」概念詮解
  第二節  康德德性論的複合型結構
第五章  一種「道德的宗教"何以可能?
  第一節  道德本身並不需要宗教
  第二節  由人的有限性而導向對宗教的需要
  第三節  「上帝存在」只能是一種公設
  第四節  道德的宗教的實踐功能
第六章  進向道德:道德人類學對人性稟賦發展的經驗考察
  第一節  個人自然稟賦的向善發展
  第二節  道德教育原則及方法
第七章  共同體的實踐:政治哲學的本旨
  第一節  康德政治哲學的道德形而上學屬性
  第二節  康德政治哲學視域中的法治思想
  第三節  共同的好生活:康德政治哲學的經驗性目的
第八章  人類歷史發展的道德趨歸
  第一節  康德歷史哲學的構建原則
  第二節  康德「永久和平」論題的三重根
結論  康德實踐哲學的義理框架及其意義
參考文獻
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