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知識生產與傳播(近代中國史學的轉型)/采銅文叢

  • 作者:劉龍心|責編:王婧婭
  • 出版社:三聯書店
  • ISBN:9787108071224
  • 出版日期:2021/07/01
  • 裝幀:平裝
  • 頁數:387
人民幣:RMB 86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民族國家的出現,是構成現代中國史學有別于傳統史學最重要的差異,此一差異不只將民族國家視為現代史學形成的外在條件,抑且在知識生產的過程中,不論在時間、空間還是記載人群活動的事類等範疇,民族國家都成了最根本且不證自明的前提。在此前提下,歷史如何被重新書寫?新的歷史知識如何建立?歷史學家如何操作不同的社會網路,傳播新的歷史觀念給一般廣大群眾?因著民族主義、戰爭動員而逐漸趨於單一化的敘事方式,是不是摧折了歷史原本複線多元發展的可能性?本書將從知識史的角度出發,探討民族國家的觀念如何制約著近代以來的歷史書寫,以及標榜著科學、客觀的研究方法和制度化的學術機制,又是如何為歷史書寫的公正品質提供保證,從而使人們相信學院生產的歷史知識為真。

作者介紹
劉龍心|責編:王婧婭
    劉龍心,台灣政治大學歷史學博士,現任東吳大學歷史學系教授。曾任荷蘭萊頓大學現代東亞研究中心(Modern East Asia Research Centre, Leiden University)、「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訪問學人。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近現代史學史、知識史、學術思想史。著有《學術與制度:學科體制與現代中國史學的建立》(2002年)、《王權釋放與近代空間生產——20世紀初的調查旅行》、《地誌書寫與家國想象——民初〈大中華地理志〉的地方與國家認同》等專書、期刊論文多篇。

目錄
簡體版序
自序
緒論
上篇 歷史書寫與國族認同
  第一章 國族起源與「中國上古史」的建構
  第二章 形塑「中國近代史」:民族主義與現代化
下篇 社群、網路與傳播
  第三章 一代旗手傅斯年:一個學術網路的觀察
  第四章 尋求客觀對話的空間:書評與社群網路
  第五章 學術社群與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的興起
  第六章 通俗讀物編刊社與戰時歷史書寫
結論
徵引書目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