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科學技術史概論

  • 作者:編者:張子文|責編:余健波
  • 出版社:浙江大學
  • ISBN:9787308070461
  • 出版日期:2010/01/01
  • 裝幀:平裝
  • 頁數:221
人民幣:RMB 3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是在內蒙古工業大學多年來開設科學技術史課程積累的經驗的基礎上編寫而成的,書中在對科學技術發展歷史的驚鴻一瞥中,力求向讀者展示科學技術發展歷程的概貌;同時,努力聚焦一些重大的科學發現或技術發明的過程,從而讓讀者較深入地理解科學發現或技術發明的精萃所在,是一本適合理工科院校教學需要,並具有一定普適性的教材。

作者介紹
編者:張子文|責編:余健波

目錄
緒論
第一章  中國古代科學技術史
  第一節  中國古代科學技術的主要成就
    一、中國古代天文學
    二、中國古代數學
    三、中國古代醫學
    四、中國古代農業
  第二節  中國古代其他重要科技著作及技術發明
  第三節  中外科技文化的交流
    一、中國古代對外科技文化交流
    二、西學東漸后中國的科學技術
  第四節  比較與反思
    一、古代中國科學技術的發展特點
    二、近代科學技術史上的兩種轉變
    三、李約瑟及「李約瑟難題」
  思考題
第二章  世界古代的科學與技術
  第一節  古埃及和古兩河流域的科學與技術
    一、農業、手工業和建築
    二、天文曆法
    三、數學
    四、醫學
    五、文字和書寫技術
  第二節  古代印度的科學與技術
    一、農業、手工業和建築
    二、天文曆法
    三、數學
    四、醫學
    五、文字
    六、自然觀
  第三節  古希臘的科學與技術
    一、農業、手工業和建築
    二、哲學
    三、古希臘的宇宙觀
    四、古希臘的科學成就
  第四節  古羅馬的科學與技術
    一、農業、手工業和建築
    二、科學貢獻
  第五節  古代阿拉伯的科學與技術
    一、數學
    二、物理學
    三、天文學
    四、化學和煉金術
    五、醫學
  第六節  歐洲中世紀的科學技術與文藝復興運動的興起
    一、農業、手工業和建築
    二、學術復興的孕育
    三、大學的創辦和經院哲學的興起
    四、羅吉爾·培根
    五、地理大發現

    六、歐洲文藝復興運動的興起
  思考題
第三章  16、17世紀:近代科學技術的產生
  第一節  近代的觀念革命
    一、近代科學誕生於哲學家的觀念革命
    二、哥白尼和維薩留斯的觀念革命
    三、布魯諾的宇宙無中心說
    四、開普勒對正圓觀念的拋棄
    五、伽利略的天文新發現
  第二節  近代物理學的產生
    一、伽利略對亞里士多德運動觀念的變革
    二、科學實驗傳統的形成
    三、牛頓力學的建立
  第三節  近代科學技術的其他表現形式
    一、科學社團
    二、早期的科技期刊
    三、專利與優先權制度的建立
    四、科學儀器的發明與使用
  思考題
第四章  18世紀:第一次工業技術革命與理性啟蒙
  第一節  第一次工業技術革命
    一、紡織機的發明和改進
    二、蒸汽機
    三、鋼鐵冶煉技術的革新
    四、化工技術的發展
  第二節  化學革命
    一、近代化學的誕生
    二、燃素說
    三、氣體研究與氧的發現
    四、拉瓦錫的化學革命
  第三節  思想革命與科學精神的傳播
    一、理性啟蒙與牛頓原理的傳播
    二、《百科全書》對科學的傳播
    三、大革命時期的法國科學
  思考題
第五章  19世紀:科學技術形成體系與第二次工業技術革命
  第一節  三大學科的系統化
    一、物理學的系統化
    二、化學的系統化
    三、生物學的系統化
  第二節  第二次工業技術革命
    一、運輸機械的革命
    二、電力革命與電氣時代
  第三節  近代科學的思想與方法
    一、弗朗西斯·培根
    二、笛卡兒
    三、伽利略和牛頓
    四、機械自然觀的確立
    五、機械自然觀的衰落
    六、「發展」和「演化」的新自然觀

  思考題
第六章  現代物理學革命
  第一節  經典物理學的危機
    一、X射線的發現
    二、元素放射性的發現
    三、電子的發現
  第二節  相對論的建立
    一、狹義相對論的創立
    二、廣義相對論的建立
  第三節  量子力學的建立
    一、量子理論的準備
    二、量子力學的創立
  思考題
第七章  現代科學與技術
  第一節  系統科學
    一、控制論
    二、資訊理論
    三、系統論
    四、耗散結構理論
    五、協同學
    六、突變論
  第二節  20世紀四大基本模型
    一、宇宙大爆炸模型
    二、夸克模型
    三、DNA雙螺旋結構模型
    四、地殼結構的板塊模型
  第三節  第三次技術革命
    一、信息技術
    二、新材料技術
    三、生物技術
    四、新能源技術
    五、空間技術
    六、海洋技術
  第四節  現代科學技術發展的特點與趨勢
    一、現代科學的整體化趨勢
    二、科學活動的社會化和國際化
    三、科學發展的加速化和數學化
    四、科學、技術、生產的一體化
  思考題
第八章  科學技術與社會
  第一節  科學、技術及其相互關係
    一、什麼是科學
    二、什麼是技術
  第二節  科學技術對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作用
    一、學會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二、只有創新才能超過別人
  第三節  科學技術的負面影響
    一、歷史的回顧
    二、一些人文學者對科學技術的批判
    三、科學技術是無辜的

  思考題
參考文獻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