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愚庵續論(精)/光啟文庫

  • 作者:劉家和|責編:陳雯|總主編:陳恆//孫遜
  •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 ISBN:9787100196710
  • 出版日期:2021/05/01
  • 裝幀:精裝
  • 頁數:488
人民幣:RMB 126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為作者近年來的學術隨筆與學術信札合集,共分六輯:「世界與中國」「中西古史比較」為歷史研究隨筆;「懷念師友」著師友交往與學術傳承;「書前書後」為對學術佳作的書評;「信札」則如實記錄與林志純先生二十余年的學術探討往還;「口述史」是對新興史學研究形式的嘗試,同時留下自己的學術印記。全書文字典雅,既及學術,又涉傳承,是為佳作。

作者介紹
劉家和|責編:陳雯|總主編:陳恆//孫遜
    劉家和,江蘇南京人,1928年生,北京師範大學榮譽教授,曾任匹茲堡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客座教授,在古代希臘史、古代印度史和中國先秦秦漢史、中外古代歷史文化比較以及史學理論等領域都有精深的研究。著有《史學·經學與思想:在世界史背景下對於中國古代歷史文化的思考》《古代中國與世界》《愚庵論史:劉家和自選集》,編有《世界上古史》《中西古代歷史、史學與理論比較研究》等。

目錄
第一輯 世界與中國
最初的文明(公元前4000年代後期至前2000年代前期)
早期文明的盛衰(公元前15-前9世紀)
印度的列國時代和孔雀帝國(公元前6-前2世紀)
春秋戰國時期的中國與同時期的世界
公元前2世紀至公元2世紀的帝國
古代世界的衰落
中國與世界
關於中國古代民族關係特點的幾點思考

第二輯 中西古史比較
試說中外歷史比較研究的理論與方法
試談中國的世界史研究
中西古史比較研究漫談
歷史、史學與社會三者關係之思考
孝與仁在原理上矛盾嗎?
走向新的經學研究
史學·史學理論及史學史·比較史學
在中外歷史文化長河中徜徉
再談挑戰

第三輯 懷念師友
憶錢穆先生
為我學世界古代史引路的老師
白先生的教誨和啟迪令我終身受益
狷者與狂者的友誼
培基固本、精益求精
試談研究史學的一些基本功
追憶白先生、感念白先生
從《王西庄與錢竹汀》談柴德賡先生的史論觀

第四輯 書前書後
讀《古代荊楚地理新探》
一部成一家之言的中國古代社會經濟史
林志純著《日知文集》序
劉文鵬著《埃及考古學》序
邵東方著《竹書紀年研究論稿》序
邵東方著《崔述學術考論》序
彭剛著《敘事的轉向》序
拱玉書著《西亞考古史》序

第五輯 信札
致林志純先生(年月日不詳)
致林志純、朱寰先生(1973年12月6日)
致林志純先生(1976年1月9日)
致林志純先生(1976年8月12日)
致林志純先生(1976年11月1日)
致林志純先生(1976年12月18日)
致林志純先生(1977年2月16日)
致林志純先生(1978年11月27日)

致林志純先生(1979年1月3日)
致林志純先生(1981年8月9日)
致林志純先生(3月5日)
致林志純先生(1986年2月21日)
致林志純先生(1986年5月14日)
致林志純先生(1986年9月16日)
致林志純先生(1987年1月9日)
致林志純先生(1987年12月22日)
致林志純先生(1987年12月26日)
致林志純先生(1988年5月11日)
致林志純先生(8月18日)
致林志純先生(1993年2月20日)
致林志純先生(1995年8月31日)
致林志純先生(1995年11月7日)
致林志純先生(1996年11月10日)
致林志純先生(1999年10月3日)

第六輯 口述史
從烽火到學術:劉家和先生口述史
一、初進私塾
二、不幸的童年
三、曲折的教育
四、重返私塾
五、我是怎樣戴上眼鏡的?(上)
六、我是怎樣戴上眼鏡的?(下)
七、終生難忘的先生們(上)
八、終生難忘的先生們(下)
九、從南京到輔仁
十、難忘的教誨
十一、巧學外文
十二、學問的精神土壤
十三、我的讀書心得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