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科學與倫理

  • 作者:李醒民|責編:羅晶
  •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
  • ISBN:9787300294124
  • 出版日期:2021/05/01
  • 裝幀:平裝
  • 頁數:403
人民幣:RMB 9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科學與倫理問題不僅是科學倫理學、科學哲學等學科中的一個重大理論問題,而且對於科學和技術政策的制定,對於科學家遵守科學研究的道德規範,對於端正社會對科學的態度,具有切實的現實意義。本書作者在研讀大量中外文獻的基礎上,經過縝密的思考,緊緊圍繞科學與倫理這個中心,針對其中包含的主要議題,諸如科學的善惡、科學與倫理的關係、科學家對社會的道德責任、科學與軍事以及科學家與軍事研究、科學和科學家與政治、科學家的科學良心、愛因斯坦的倫理思想和道德實踐,以及基因和人工智慧技性科學中的倫理問題與道德爭端、中國學界的學術不端行為和整飭之道等,進行了比較全面、深入的剖析和探討,並且針對一些緊迫的、敏感的現實問題提出了自己獨到的見解和具有啟發性的看法,可謂「科學與人文珠聯璧合,學術共思想相得益彰」。本書資料翔實,觀點新穎,邏輯嚴謹,結構合理,文字流暢、優美,雅俗共賞,適合不同層次的讀者閱讀或深究。

作者介紹
李醒民|責編:羅晶
    李醒民,1945年生於西安市鄠邑區,中國科學院自然辯證法通訊雜誌社退休主編、教授。出版專著《激動人心的年代》《兩極張力論:不應當抱住昨天的理論不放》《科學的革命》《理性的沉思》《理性的光華》《彭加勒》《論狹義相對論的創立》《馬赫》《偉大心智的漫遊》《人類精神的又一峰巔》《迪昂》《愛因斯坦》《皮爾遜》《科學的精神與價值》《縱一葦之所如》《中國現代科學思潮》《科學的文化意蘊》《科學論:科學的三維世界》《什麼是科學?》《科學的社會功能與價值》《科學與人文》等,譯著《列寧與科學革命》《物理學史》《自由思想的倫理》等,共21部;主編叢書11種。另外,在海內外百余家報刊發表學術論文和文章六百余篇。被英國、美國、印度、新加坡等國傳記研究中心收入有關國際人名辭典。其學術成果在國內學術界贏得好評,也受到美國、俄羅斯等國學者的關注和引用。

目錄
引言
第一章  「善」究竟是什麼?
  1.1  關於「善」這個概念
  1.2  「善」無法定義
  1.3  「善」可以定義
  1.4  一點粗淺看法
第二章  科學是善抑或是惡?
  2.1  科學是善:真善美三位一體的統一體
  2.2  科學是惡:暫禁科學
  2.3  科學知識是中性的:保持必要的張力
  2.4  簡短的結語
第三章  科學與倫理的關係
  3.1  形形色色的看法
  3.2  科學與倫理無關或科學無助於倫理
  3.3  科學與倫理有關或科學有助於倫理
  3.4  在無關與有關之間:批判兩種極端觀點
第四章  有關科學倫理學的幾個問題
  4.1  什麼是科學倫理學?
  4.2  科學與倫理學不同卻相互作用
  4.3  科學中的道德要素或倫理規範
  4.4  科學家在道德上理應是社會上比較優秀的階層
  4.5  科學家的道德規範一覽
第五章  科學家對社會的道德責任
  5.1  兩種對立的觀點
  5.2  科學家為什麼應該對社會承擔道德責任?
  5.3  科學家對社會必須承擔哪些道德責任?
第六章  科學家的道德責任:限度與困境
  6.1  科學家承擔的道德責任是有限度的
  6.2  科學家的道德責任之困境
  6.3  化解道德困境之道
第七章  科學家應該為科學的誤用、濫用和惡用擔責嗎?
  7.1  題解:關於科學的誤用、濫用和惡用
  7.2  科學家應該擔責及其理由
  7.3  科學家不該擔責及其理由
  7.4  科學家不直接擔責,但要有所作為
  7.5  解決科學誤用、濫用和惡用之道
第八章  關於科學與軍事或戰爭的幾個問題
  8.1  科學與軍事或戰爭之關聯的歷史
  8.2  軍事科學研究建制的特點
  8.3  軍事或戰爭與科學的互動關係
  8.4  軍事科學研究中的倫理問題和政治爭端
  8.5  戰爭的罪責在科學或科學家嗎?
第九章  科學家可否從事軍事科學研究?
  9.1  兩種針鋒相對的觀點
  9.2  科學家面對軍事研究的兩難選擇
  9.3  科學家在軍事研究中的道德義務
第十章  科學與政治芻議
  10.1  科學與政治的特徵和規範之差異
  10.2  科學與政治的分離:堅持科學自主
  10.3  科學與政治的糾葛

  10.4  政治對科學的影響:避免科學的政治化
  10.5  科學對政治的影響
  10.6  科學與民』主、自由
  10.7  科學家與政治
第十一章  科學家的科學良心:愛因斯坦的啟示
  11.1  科學探索的動機:力圖勾畫世界圖景,渴望看到先定和諧
  11.2  科學追求的目的:發現真理,為科學而科學
  11.3  維護科學自主:自覺抗爭,保持相對獨立
  11.4  捍衛學術自由:爭取外在自由,永葆內心自由
  11.5  科學活動中的行為:道德高於才智,美德不可或缺
  11.6  對研究後果的意識:制止科學異化,杜絕技術濫用
  11.7  對科學榮譽的態度:實事求是,寬厚謙遜
第十二章  愛因斯坦的倫理思想和道德實踐
  12.1  人生目的和意義
  12.2  以人道主義為本的善意
  12.3  科學與倫理的相互關係
  12.4  科學家的社會責任和道德責任
  12.5  「世界上最善良的人」
第十三章  基因技性科學與倫理
  13.1  何謂技性科學?
  13.2  基因技性科學的倫理通則和操作守則
  13.3  基因和基因組
  13.4  幹細胞
  13.5  基因治療和基因增強
  13.6  轉基因
  13.7  克隆和克隆人
  13.8  合成生物學
第十四章  人工智慧與倫理
  14.1  何謂人工智慧?
  14.2  人工智慧倫理和安全
  14.3  機器人
  14.4  無人駕駛
  14.5  賽博格
  14.6  人工智慧能否超越人?
  14.7  智能社會的綜合對策
第十五章  技性科學的倫理爭執透視
  15.1  扮演上帝或違背自然
  15.2  人類中心主義與基因決定論
  15.3  人的概念與人的尊嚴
  15.4  技性科學的風險與倫理
  15.5  學術自由與倫理到位
  15.6  再論科學家和技術專家的社會責任
  15.7  和諧發展與詩意生存
第十六章  中國學界的學術不端行為及其整飭之道
  16.1  何謂學術不端行為?
  16.2  學術不端亂象概覽
  16.3  亂象原因何在?
  16.4  學風整飭之道
  16.5  破除「七唯主義」刻不容緩
  16.6  學會拒絕和捨棄

後記
作者附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