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中醫文化之研究(上下)(精)/博士生導師學術文庫

  • 作者:編者:何清湖//嚴暄暄|責編:李倩
  • 出版社:光明日報
  • ISBN:9787519459475
  • 出版日期:2021/05/01
  • 裝幀:精裝
  • 頁數:760
人民幣:RMB 16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是湖南中醫藥大學何清湖博士生導師及學生團隊多年來中醫文化研究成果的精粹。套書分為上下兩篇。「形而上篇」更加註重「道」的層面,即哲學思考的方面,包括世界觀和方法論,從一個比較拔高的角度來研究整個的中醫文化本身以及指導中醫現代發展的原則,包括「中醫與哲學」「中醫'和'文化」「藏象理論與文化」「中西醫學文化比較與結合」「中醫思維」「中醫發展戰略」六個版塊。同時,文化研究也不只是陽春白雪,不僅僅只從高大上的層面論道而已,也要「落地」實實在在地做點事情,這也是近年來中醫文化研究和發展的熱點,尤其是中醫文化傳播和地方醫學研究方面。這些「器」的方面整理成「形而下篇」,包括「中醫文化傳播」「中醫跨文化傳播」「中醫人類學」「湖湘中醫文化」「馬王堆醫學文化」「名老中醫學術思想與學術流派」六個版塊。

作者介紹
編者:何清湖//嚴暄暄|責編:李倩
    何清湖,全國政協委員,二級教授,醫學博士,博士生導師,博士后合作導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現任湖南醫藥學院院長,兼任教育部高等學校中西醫結合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教育工作委員會主任委員,中華中醫藥學會治未病分會主任委員,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慢病管理專業委員會會長,湖南省高等教育學會副會長,湖南省重點學科中西醫結合臨床學科帶頭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中醫男科學學科帶頭人,湖南省社科湖南中醫藥文化研究首席專家,榮獲中國科協「典贊·2022科普中國」年度科普人物提名。先後主持國家科技攻關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5項,省部級縱向課題30余項,橫向合作課題20余項;獲湖南省教育科學成果獎一等獎2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2項,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項、三等獎1項,中華中醫藥學會科學技術獎二等獎3項、三等獎2項,中華中醫藥學會學術著作獎6項、科普獎2項,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科學技術獎、科普獎3項等;主編學術專著、教材200余部,獲首屆全國優秀教材獎二等獎1項;發表學術論文400余篇;培養博士后、博士、碩士近100名。

目錄
形而上篇
一  中醫與哲學
  中國傳統儒家文化對中醫診療觀形成與發展的影響
  儒家、釋家、道家對平樂正骨的影響
  整體哲學思維對平樂正骨的影響
  氣一元論哲學思想對平樂正骨理論的影響
  「仁」學思想對平樂正骨的影響
  「和合」哲學思想對平樂正骨理論的影響
  《金匱要略》「天人合一」思維哲學淵源及特點淺述
二  中醫「和」文化
  論「和」之源考
  「和」「同」關係探析
  中醫學「和」的價值
  從「和」的視角探究中醫學的思維方式
  儒家「和」文化孕育「和」醫學
  中醫學的健康觀——和
  中醫學的疾病觀——不和
  中醫學的治療觀——調其不和
  中醫學的養生觀——維和
  順五臟之「自和」規律治肺病
  張仲景醫學思想的「和」內容
三  藏象理論與中醫文化
  中醫藏象理論文化基礎的研究意義
  中醫藏象理論的歷史演化
  中國傳統文化思想對中醫藏象理論的影響
  先秦兩漢時期象數思維的文化淵源及其對藏象理論的影響
  先秦兩漢時期氣一元論的學說淵源及其對藏象理論的影響
  先秦兩漢時期陰陽學說的形成發展及其對藏象理論的影響
  先秦兩漢時期五行學說的形成發展及其對藏象理論的影響
  先秦兩漢時期官制文化的淵源及其對藏象理論的影響
  解析張仲景的藏象觀特點及其文化思想背景
四  中西醫學文化比較與結合
  國醫大師孫光榮論中西醫學文化的比較
  中西醫當相互促進和補充
  中西醫結合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建議
  淺論中西醫結合研究與實踐的基本思路
  從中西外科的比較談外科中西醫結合的思路與方法
  從中西醫學的異同探討中醫證候基因組學
  用中西醫臨床協同思維解決重大疑難疾病
  中醫診斷學發展十問
  中西醫結合醫院如何保持優勢不掉隊
  構建中西醫結合教育模式培養創新性人才
  高等中西醫結合教育發展概況、困惑與展望
  綜合醫院發展,「西學中」教育不可少
五  「中醫 」思維
  「中醫 」思維的提出及其現實意義探討
  從「和實生物」的視角研究「中醫 」思維
  基於「中醫 」思維促進中醫治未病學術的傳承與創新
  基於「中醫 」思維的中醫亞健康職業技能水平培訓教材編寫初探
  基於「中醫+」思維的湖湘傳統醫藥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創新

  基於「中醫 」思維探討孔子學院在中醫藥文化傳播中的作用
六  中醫發展戰略
  正確理解中醫的科學內涵
  五種屬性決定中醫本質
  把握本質談中醫傳承和創新
  中醫發展現狀與現代化的若干問題思考
  中醫應適當后現代化
  中國傳統文化現狀與中醫發展策略
  中醫藥文化軟實力特質分析
  中醫藥文化研究的實踐價值探析
  從中醫文化角度談中醫亞健康學的學科優勢
  中醫養生文化產業發展的瓶頸及對策研究
  中醫養生文化創造性轉化的思考
  形而下篇
七  中醫文化傳播
  試論中醫文化傳播的困境與出路
  中醫文化傳播的現代語境:語境與傳播
  中醫文化傳播的現代語境:傳統與現代,科學與人文
  中醫文化傳播的現代語境:新媒體
  把握新時代語境,講好新時期中醫故事
  中醫藥文化應如何進行科普傳播
  升降出入,做好中醫文化科普傳播
  中醫藥文化進校園重在進課堂
  中醫院校加強中醫文化教育的理性思考
  探索頭腦風暴法在《中醫文化學》課程教學改革中的運用
  中醫藥文化創意產業人才培養之思考
八  中醫跨文化傳播
  「一帶一路」背景下開展海外中醫相關社科研究的幾點思考
  中醫文化傳播的現代語境:跨文化傳播與全球化
  中醫文化傳播的現代語境:「他者」之音——海外「本土中醫」
  「中國—盧森堡」中醫藥中心傳播中醫藥文化的探索
  中醫藥在馬來西亞的發展狀況及其建議
  「一帶一路」背景下中醫藥跨文化傳播的問題和對策(以英國為例)
  「一帶一路」倡議下基於海外中醫藥中心的中醫傳播與發展
  「一帶一路」倡議視域中的中醫文化智庫研究
  從編碼解碼角度探討「一帶一路」視域下中醫養生國際化傳播
  「一帶一路」背景下中醫藥國際化整合營銷策略研究——基於伯克認同理論
  留學生來華學中醫的原因及激勵對策研究
  西醫留學生對中醫藥文化認可的質性研究
  CM還是TCM?——從跨文化傳播理論的反饋角度談「中醫藥」的英譯
九  中醫人類學
  中醫人類學三十年回顧與學科展望
  中醫人類學學科元研究再思考——回王續琨教授文並大家商榷
  別開生面——試論人類學與醫史學科的交叉應用
  「他者」眼中的「他者」——淺談中醫文化人類學研究海外中醫的意義
  「他者」在「他者」的社會——人類學田野紀實:英國移民中醫二十年
  中英兩國中醫形態的比較人類學研究
  「海外本土中醫」的「文化間性」形態——以「體質/狀態針灸」為例
十  湖湘中醫文化
  探索湘醫源流,打造現代湖湘中醫文化

  再論湖湘中醫文化
  三論湖湘中醫文化——打造現代湖湘名醫
  湖湘中醫文獻的特點、作用及研究內容
  簡析張仲景醫學倫理思想
  炎帝神農氏醫學實踐與倫理思想研究
  李聰甫醫學倫理思想研究
  建立健全電視傳播體系,弘揚湖湘中醫文化
  湖南發展中醫藥文化創意產業的若干思考
十一  馬王堆醫學文化
  馬王堆古醫書養生思想淺談
  從馬王堆漢墓出土香物探討楚地香文化及其醫學運用
  論馬王堆養生文化的產生背景
  論馬王堆養生文化的歷史地位
  論馬王堆養生文化的價值取向
  基於民生視角的中醫藥文化研究——以馬王堆養生文化為例
  馬王堆醫書的生態思想及當代價值研究
  馬王堆養生理論研究的現狀與展望
  馬王堆醫學傳播方式的思考
  馬王堆養生文化國際傳播及其研究現狀的特點探討
十二  名老中醫學術思想與學術流派
  中醫自律發展倫理之道——解讀國醫大師孫光榮《醫師規》
  孫光榮教授研究當代名老中醫典型醫案思路與方法
  國醫大師孫光榮談如何將經典理論與臨床實際相結合
  國醫大師孫光榮教授論中醫臨床「六難」
  國醫大師孫光榮論中醫藥學的六大優勢
  國醫大師孫光榮論如何在醫案中體現中醫特色優勢
  國醫大師孫光榮論「中醫優勢病種」
  國醫大師孫光榮論中醫藥學五大特色
  國醫大師孫光榮教授論「新一代中醫臨床骨幹必須做到四精」
  國醫大師熊繼柏談《黃帝內經》診法學
  譚新華教授男科學術思想探析
  譚新華教授治療男科病遣方用藥特色探討
  譚新華中醫外科學術思想之研究
  譚新華教授中醫外科學術思想初探
  岳陽張氏正骨流派治筋理念及其技術體系簡析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