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城市設計理論與方法(住房城鄉建設部土建類學科專業十三五規劃教材高等學校建築類專業城市設計系列教材)

  • 作者:丁沃沃//胡友培//唐蓮|責編:高延偉//陳樺//王惠|總主編:王建國
  • 出版社:中國建築工業
  • ISBN:9787112255962
  • 出版日期:2020/12/01
  • 裝幀:平裝
  • 頁數:304
人民幣:RMB 89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教材從建築學科出發,融合城市設計的理論與方法。內容上,一方面以城市物質空間形態的認知與設計操作為基礎。另一方面,適當拓展傳統的城市設計的知識範疇,對城市史、城市社會學、城市形態學、城市物理環境等領域進行了引介,為讀者建立了較為全面而綜合的知識框架。
    本教材可作為《高等學校建築學本科指導性專業規範2013》中要求的「城市設計」課程的配套教材。可供建築學、城鄉規劃、風景園林、城市設計等專業本科高年級學生以及建築類專業「城市設計專業方向」研究生使用,也適合於從事城市設計相關工作的專業人員閱讀。

作者介紹
丁沃沃//胡友培//唐蓮|責編:高延偉//陳樺//王惠|總主編:王建國

目錄
第1章  概述
  1.1  城市設計的問題
    1.1.1  城市空間的感知
    1.1.2  城市場所的認知
    1.1.3  城市空間的活動
    1.1.4  城市空間的健康
    1.1.5  城市空間的功能與效益
    1.1.6  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1.2  城市設計的屬性
    1.2.1  城市設計與城市規劃和建築設計
    1.2.2  城市設計的綜合性
    1.2.3  城市設計的適變性
    1.2.4  城市設計的物質性
    1.2.5  城市設計的人文性
    1.2.6  城市設計的當代思考
  1.3  城市設計理論類別
    1.3.1  城市設計認知理論
    1.3.2  城市形態學理論
    1.3.3  城市設計方法論
    1.3.4  城市設計關聯性理論
  1.4  城市設計理論讀本
    1.4.1  城市設計的歷史觀
    1.4.2  城市的內涵及要素
    1.4.3  城市設計方法
    1.4.4  城市設計的公共責任
第2章  城市設計發展概論
  2.1  城市設計溯源
    2.1.1  中國傳統築城理念
    2.1.2  歐洲古代城市及文藝復興時期的築城理念
    2.1.3  現代城市的需求與設計
  2.2  城市設計實踐的歷史
    2.2.1  19世紀中葉巴黎的城市建設
    2.2.2  19世紀中葉巴塞羅那的城市建設
    2.2.3  阿姆斯特丹南部新區擴張規劃
    2.2.4  費城的城市更新計劃與實踐
    2.2.5  曼哈頓城市街區規劃與實踐
    2.2.6  芝加哥城市街區規劃與實踐
  2.3  城市設計學科的發展
    2.3.1  1956年哈佛城市設計會議與現代城市設計學科
    2.3.2  城市設計在美國
    2.3.3  城市設計在歐洲
    2.3.4  城市設計在中國
  2.4  城市設計的研究概述
    2.4.1  城市設計與公其空間
    2.4.2  城市設計與公共政策
    2.4.3  城市設計與環境質量
    2.4.4  城市形態特徵研究
第3章  城市設計的物質要素
  3.1  城市空間與形態
    3.1.1  城市空間與形態的基礎理論

    3.1.2  城市物質形態的要素組成
  3.2  城市路網
    3.2.1  街道、路徑、交通
    3.2.2  城市路網類型
  3.3  城市肌理
    3.3.1  肌理的概念
    3.3.2  肌理的構成與演化
    3.3.3  城市肌理類型
  3.4  城市公共空間
    3.4.1  公共空間系統
    3.4.2  街道
    3.4.3  廣場
    3.4.4  綠地景觀
    3.4.5  公共建築節點
  3.5  當代城市新要素
    3.5.1  斑塊(patches)
    3.5.2  園區(campus)
    3.5.3  居住點(settlement)
第4章  城市的功能與密度
  4.1  地塊的區位與功能
    4.1.1  區位功能要素
    4.1.2  區位地理要素
    4.1.3  城市事件與策劃
  4.2  城市地塊與人文因素
    4.2.1  傳統街區及其生活方式
    4.2.2  封閉式住區與居住方式
    4.2.3  商業綜合體與城市生活
    4.2.4  社區組織與生活配套
  4.3  城市地塊與交通組織
    4.3.1  城市規模與交通組織
    4.3.2  城市容量與交通環境
    4.3.3  城市功能與路網密度
    4.3.4  立體交通策略
  4.4  城市地塊的密度與建築容量
    4.4.1  單一功能地塊容量
    4.4.2  複合功能地塊容量
    4.4.3  立體城市與城市更新的潛力
第5章  城市空間的感知與活動
  5.1  城市空間的意象
    5.1.1  蜿蜒曲折的「如畫」空間
    5.1.2  寬敞平直的幾何空間
    5.1.3  高層林立的垂直空間
    5.1.4  霓虹閃耀的符號空間
    5.1.5  喧囂/安靜的勻質空間
    5.1.6  閑適靜謐的開敞空間
    5.1.7  面向未來的立體空間
    5.1.8  新舊融合的拼貼空間
  5.2  城市空間的感知質量
    5.2.1  感知的維度
    5.2.2  感知質量

    5.2.3  圍合感
    5.2.4  滲透性
    5.2.5  可視性
    5.2.6  連接性
    5.2.7  複雜性
    5.2.8  可意象性
  5.3  城市空間的活動
    5.3.1  城市空間活動的分類
    5.3.2  日常活動
    5.3.3  休閑活動
    5.3.4  出行活動
    5.3.5  節慶活動
    5.3.6  社交活動
    5.3.7  活動與物質要素
第6章  城市空間的環境性能
  6.1  城市形態與物理環境
    6.1.1  城市物理環境及其相關概念
    6.1.2  城市物理環境研究的相關問題
    6.1.3  城市微氣候環境的尺度及其表達方式
  6.2  城市形態與城市熱環境
    6.2.1  城市熱島的概念
    6.2.2  城市熱島的層級
    6.2.3  城市肌理形態與熱環境
    6.2.4  室外熱舒適性
  6.3  城市形態與城市風環境
    6.3.1  街廓肌理形態與通風性能
    6.3.2  街道層峽空間與通風性能
    6.3.3  非峽谷空間與通風性能r
    6.3.4  風舒適度及其質量評價
  6.4  城市環境的研究與設計
    6.4.1  城市物理環境的測評方法
    6.4.2  城市形態與物理環境的關聯性
    6.4.3  城市形態與環境的關聯性研究進展
    6.4.4  城市設計優化策略
第7章  城市設計的空間操作方法
  7.1  城市設計的層級與操作尺度
    7.1.1  層級與尺度
    7.1.2  城市設計的空間操作
  7.2  線性空間設計
    7.2.1  中小尺度線性空間
    7.2.2  大尺度線性空間
  7.3  節點空間
    7.3.1  硬質節點空間
    7.3.2  軟質節點空間
  7.4  建築肌理空間設計
    7.4.1  常規建築類型的應用
    7.4.2  建築類型的創新與應用
  7.5  空間元素的組合與序列
    7.5.1  空間元素的組合
    7.5.2  城市空間序列常見形態

第8章  城市設計文本解讀與分析方法
  8.1  城市設計文本類型
    8.1.1  歷史文獻資料
    8.1.2  規劃文本資料
    8.1.3  相關案例資料
  8.2  區位及定位分析
    8.2.1  區位分析
    8.2.2  場地定位分析
  8.3  交通條件分析
    8.3.1  交通信息基本呈現與分析
    8.3.2  交通通達性量化分析
    8.3.3  路網可操作性分析
  8.4  功能分佈與地塊指標
    8.4.1  規劃功能指標解讀
    8.4.2  周邊條件影響因子綜合分析
    8.4.3  案例功能分佈與指標分析
  8.5  歷史遺存與歷史文化梳理
    8.5.1  形態演變與空間結構變遷
    8.5.2  文保建築及建設控制地帶
    8.5.3  空間位置考證
    8.5.4  地塊產權分析
  8.6  其他資源條件分析
    8.6.1  景觀資源分析
    8.6.2  市政設施條件分析
    8.6.3  旅遊資源條件分析
第9章  城市設計場地數據獲取與分析方法
  9.1  場地數據認知內容
    9.1.1  實體形態要素
    9.1.2  空間形態要素
    9.1.3  場地感知與活動
  9.2  場地數據調研方法
    9.2.1  表格記錄法
    9.2.2  地圖標記法
    9.2.3  問卷法與訪談法
    9.2.4  大數據信息提取
  9.3  場地實體要素分析
    9.3.1  肌理認定與統計
    9.3.2  建築拆留分析
    9.3.3  特色建築風貌特徵分析
    9.3.4  場地高程分析
  9.4  場地空間要素分析
    9.4.1  空間結構分析
    9.4.2  公共空間形態分析
    9.4.3  空間界面形態分析
  9.5  場地感知與活動分析
    9.5.1  場地感知分析
    9.5.2  場地活動分析
第10章  城市設計圖示與表達方法
  10.1  城市設計表達概述
    10.1.1  表達的內容與形式

    10.1.2  城市設計成果的組成
    10.1.3  城市設計方案的表達
  10.2  城市設計方案的表達方法與技巧
    10.2.1  城市設計常用圖示
    1O.2.2  城市設計方案表達的邏輯與形式
    10.2.3  方案表達範例
  10.3  城市設計的導則、圖則
    10.3.1  城市設計導則
    10.3.2  城市設計圖則
    10.3.3  導則的內容與表達形式
    10.3.4  圖則的內容與表達形式
    1O.3.5  城市設計導則範例
致謝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