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當代非裔美國文學中的母性書寫/外國文學研究叢書

  • 作者:毛艷華|責編:董唯
  • 出版社:浙江大學
  • ISBN:9787308207027
  • 出版日期:2021/05/01
  • 裝幀:平裝
  • 頁數:201
人民幣:RMB 49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結合西方母性理論,探討當代非裔美國文學中母性的書寫模式、建構策略及其歷史、社會文化內涵。本書重點研究托尼·莫里森、格洛麗亞·內勒、洛林·漢斯貝利、特瑞·麥克米蘭、奧古斯特·威爾遜等知名作家的多部著名作品(包括《秀拉》《寵兒》《籬笆》《布魯斯特街的女人們》《媽媽》《陽光下的葡萄乾》《斯苔拉如何回到最佳狀態》《媽媽·戴》《慈悲》),通過分析文本與理論之間的對話關係,審視當代非裔美國作家在定義母性、反思母性以及重塑母性等方面的處理模式與獨特態度,以此論證作家們在書寫母性的過程中所彰顯出的反思意識、超越精神與人文關懷。

作者介紹
毛艷華|責編:董唯
    毛艷華 女,1979年11月生,祖籍河南商丘,文學博士在讀。現就職于浙江萬里學院外語學院。主要研究方向為性別詩學與美國文學,在《國外文學》《浙江工商大學學報》等學術期刊發表論文10余篇,主持並完成省部級、市廳級科研與教學項目多項,參編教材多部。

目錄
導論西方母性研究與當代非裔美國文學
第一節  非裔美國文學中母性書寫的研究緣起
第二節  西方母性研究綜述
第三節  本書的結構與研究思路

上篇  制度化母性的壓制性、悖論性與解構策略
第一章  《秀拉》中「弒母」文化對制度化母性的揭示與挑戰
  第一節  「弒母」文化的父權本質
  第二節  母性烏托邦的反父權表徵
  第三節  女性內部「弒母」的潛在危機
第二章  《寵兒》中殺嬰行為對制度化母性的雙重解讀
  第一節  殺嬰行為中的母性選擇
  第二節  殺嬰行為與制度化母性的概念延展
  第三節  殺嬰行為與制度化母性的悖論特質
第三章  消解制度化母性的內外合力:《籬笆》
  第一節  「籬笆」悖論:制度化母性的牢籠
  第二節  形同虛設的「籬笆」:反思制度化母性
  第三節  重築「籬笆」:母性賦權的內外合力
小結

中篇  母親主體的湮沒、彰顯與重構
第四章  《布魯斯特街的女人們》中的母性束縛與主體迷失
  第一節  母性經歷中的主體迷失
  第二節  母親慾望的否定與放棄
  第三節  母性關懷與母親主體意識覺醒
第五章  《媽媽》中的母親慾望與主體彰顯
  第一節  成為身體主體的母親
  第二節  成為情感主體的母親
  第三節  主體慾望與母職之間的辯證關係
第六章  母親主體的生成與重構:《陽光下的葡萄乾》
  第一節  「女家長」命名下的母親主體缺失
  第二節  命名消解中的母親主體生成
  第三節  操演與生成之辨
小結

下篇  母道經驗的賦權能動性
第七章  《斯苔拉如何回到最佳狀態》中女性主義母道的賦權表徵
  第一節  女性主義母道中的自我實現
  第二節  母子互動中的性別觀念重塑
  第三節  以母道取代母性的輻射性影響
第八章  《媽媽·戴》中的聖母文化與種族賦權性
  第一節  黑人聖母形象的再現
  第二節  黑人聖母與社區文化營造
  第三節  聖母文化的種族政治潛能
第九章  流動的賦權性母道:《慈悲》
  第一節  反母性行為中的母道賦權
  第二節  非傳統母道經驗的賦權意義
  第三節  母道的傳承性影響
小結
餘論

參考文獻
索引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