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電影的詮釋學(坐忘夢遊或解構)/浙江師範大學戲劇與影視藝術書系

  • 作者:黃寶富|編者:鄒賢堯//黃鐘軍|責編:縱華躍
  • 出版社:中國電影
  • ISBN:9787106051822
  • 出版日期:2021/03/01
  • 裝幀:平裝
  • 頁數:255
人民幣:RMB 79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黃寶富的《電影的詮釋學(坐忘夢遊或解構)》,集中探討藝術電影,將那些因為文化的隔閡、審美的距離或資源的缺乏,而被遮蔽、被掩埋在商業化、娛樂化的喧囂之中的藝術電影點亮。

作者介紹
黃寶富|編者:鄒賢堯//黃鐘軍|責編:縱華躍
    黃寶富,浙江省蘭溪市人,1963年11月出生,1985年7月畢業於華東師範大學漢語言文學系,浙江師範大學文化創意與傳播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國長三角高校影視戲劇學會理事。主要從事文藝美學、電影學的教學和研究,講授影片分析、影視批評等課程,在《當代電影》《北京電影學院學報》等期刊發表論文多篇,出版《藝術概論》教材等。

目錄
第一章  身體美學:靈魂隱喻的感性場域
  第一節  戲曲電影的身體儀式
  第二節  儀式、奇觀與戲仿:非物質文化在電影話語中的身體表現
  第三節  「非遺」影像的身體敘事
  第四節  體育電影的身體美學
第二章  電影符號學:滑動或歧義的能指
  第一節  意象與隱喻:「后戰爭」時代的家園敘事
  第二節  祭品與犧牲:后現代符碼中的情感消費
  第三節  后現代語境中喜劇形式的現代性訴求
  第四節  影像民族志:歷史譜系中的集體記憶
第三章  文化地理:電影敘述的地方想象
  第一節  形象、民族及場域:歐洲視野下的非洲影像
  第二節  南非黑幫電影的「元敘事」分析
  第三節  「盧安達種族大屠殺」敘事影像的人類意義
  第四節  非洲生態紀錄片的敘事倫理
第四章  意識形態的想象性:好萊塢的商業策略與慾望敘事
  第一節  差異背景、日常敘事以及世俗詢喚
  第二節  歷史還原、廢墟美學以及創傷敘事
  第三節  異域視野、哲學鏡像與全球性隱喻
  第四節  文化立場、公共性語境以及國家形象
第五章  精神影像:情感的在場、背影以及思想地平線
  第一節  緩慢旋律、情感累積與多義性尾聲
  第二節  散淡敘事、生命細讀性以及心靈聚焦
  第三節  性別衝突、偶然性語境與命運悖論
  第四節  暴力美學、死亡復調以及自由的偏離
  第五節  影像哲學:人類生存的文學性與思想性
第六章  互文敘事的譜系:族群守望和現世意義
  第一節  視角和綿延:中國故事的「新黃金時代」
  第二節  「多聲部」敘述中的影像序列和現實表述
  第三節  藝術視界、現實指涉的互文表現
  第四節  敘述策略、影像操演以及心靈歸屬的合法性
  第五節  社會語境、跨文化「陳述」以及角色塑造
後記:光影與生命的流水記憶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