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第一次海洋與氣候變化科學評估報告(3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精)

  • 作者:編者:第一次海洋與氣候變化科學評估報告編製委員會|責編:張榮
  • 出版社:海洋
  • ISBN:9787521005721
  • 出版日期:2019/12/01
  • 裝幀:精裝
  • 頁數:239
人民幣:RMB 16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通過梳理應對氣候變化面臨的問題和挑戰,圍繞減緩和適應兩個方面從海洋角度探討應對氣候變化的措施,提出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和技術對策建議。第2?4章分別從海洋碳匯、可再生能源和天然氣水合物、生態文明建設層面來闡述減緩對策。第5?7章從重大城市、沿海重大工程設施、海洋產業的角度,由點到線再到面集中討論適應氣候變化的對策。第8章突出氣候變化科技支撐的重要性,這是應對氣候變化最基礎的內容,無論氣候怎樣變化,科技支撐的作用只能加強,不能減弱。第9章提出海洋應對氣候變化的綜合戰略。未來應圍繞海洋領域應對氣候變化這一核心主題,加強海洋領域應對氣候變化研究,提升氣候變化影響下海洋災害的應對能力和水平。應以海洋氣候變化監測預測、沿海基礎設施建設以及海洋生態環境保護等為主要抓手,做好海洋開發和海洋領域應對氣候變化的頂層設計,加強對海洋資源開發利用的宏觀把控,將海洋強國戰略、「美麗中國」生態文明建設戰略與海洋領域應對氣候變化進行有機結合。

作者介紹
編者:第一次海洋與氣候變化科學評估報告編製委員會|責編:張榮

目錄
第1章  海洋領域應對氣候變化的機遇和挑戰
  1.1  海洋氣候變化的事實與影響
    1.1.1  海洋氣候變化的事實和未來趨勢
    1.1.2  氣候變化對海洋的影響
  1.2  海洋應對氣候變化的機遇和挑戰
    1.2.1  我國海洋應對氣候變化面臨的機遇
    1.2.2  我國海洋應對氣候變化面臨的挑戰
  1.3  未來展望
  1.4  本評估報告章節結構及內容安排
  參考文獻
第2章  海洋碳匯
  2.1  概述
    2.1.1  紅樹林
    2.1.2  海草床
    2.1.3  鹽沼植被群落
    2.1.4  微型生物碳匯
    2.1.5  近海藻養殖碳匯
  2.2  已開展的工作與成效評估
    2.2.1  我國海洋碳匯本底概況
    2.2.2  「南紅北柳」生態工程
    2.2.3  陸海統籌增匯生態工程
    2.2.4  以貝藻養殖為主體的漁業碳匯
    2.2.5  海洋地球工程——海洋鐵施肥
    2.2.6  海洋地球工程——人工上升流
    2.2.7  海洋地球工程——海洋碳封存
    2.2.8  藍碳組織及科技活動
  2.3  存在的問題與差距
    2.3.1  需加強對傳統藍碳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的修復與保護
    2.3.2  人工手段增加海洋生物碳匯的相關技術有待進一步研究
    2.3.3  海洋碳封存技術具有不確定性且國際社會尚存爭議
  2.4  未來方向
    2.4.1  深入研究海洋碳匯過程與調控機制,建立海洋碳匯標準體系和管理體系
    2.4.2  抓好海洋碳匯現狀評估、規劃及永久性海洋碳匯監測站體系建設
    2.4.3  探索建立陸海統籌近海增匯工程和定量化的生態補償制度
    2.4.4  推進海洋生態系統實驗體系大科學工程與增匯技術研發與示範
  2.5  總結
  參考文獻
第3章  海洋可再生能源和天然氣水合物
  3.1  概述
    3.1.1  海洋可再生能源的特點
    3.1.2  海洋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在減緩氣候變化中的重要性
  3.2  已經開展的工作與成效評估
    3.2.1  海洋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資源狀況分析
    3.2.2  發展海洋可再生能源的國內外政策背景
    3.2.3  我國發展海洋可再生能源做出的努力
    3.2.4  海洋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技術進展
  3.3  存在的問題與差距
  3.4  未來方向
    3.4.1  海洋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節能減排潛力分析
    3.4.2  海洋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經濟性分析

    3.4.3  海洋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願景及策略
    3.4.4  我國海洋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相關建議
  3.5  總結
  參考文獻
第4章  海洋生態文明建設
  4.1  概述
    4.1.1  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的定義與內涵
    4.1.2  生態文明建設與應對氣候變化的關係
  4.2  海洋生態文明建設已經開展的工作與成效評估
    4.2.1  海洋生態文明建設「十三五」頂層設計
    4.2.2  海洋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
    4.2.3  極端海洋生態災害的預警報和應急響應能力有所提升
    4.2.4  海洋監測與綜合調查能力進一步增強
    4.2.5  海洋領域應對氣候變化的國際合作交流不斷深化
  4.3  海洋生態文明建設存在的問題與差距
    4.3.1  海洋生態系統整體退化趨勢尚未得到有效緩解
    4.3.2  海洋生態災害發生頻率和嚴重程度仍處於較高水平
    4.3.3  海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恢復面臨嚴峻挑戰
    4.3.4  海洋酸化問題日益突顯
    4.3.5  保障支撐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
  4.4  未來方向
    4.4.1  行動計劃
    4.4.2  規劃布局
    4.4.3  能力提升
    4.4.4  國際合作
  參考文獻
第5章  沿海重大城市群適應氣候變化
  5.1  引言
  5.2  海洋災害影響及帶來的挑戰
    5.2.1  沿海城市面臨的海洋災害風險
    5.2.2  氣候變化對沿海城市造成的挑戰
  5.3  全國沿海城市開展的工作與成效評估
  5.4  三大沿海城市群採取的適應措施與成效評估
    5.4.1  京津冀沿海區域採取的適應措施與成效評估
    5.4.2  「長三角」區域採取的適應措施與成效評估
    5.4.3  「珠三角」區域採取的適應措施與成效評估
  5.5  存在的問題與差距
  5.6  未來方向
  5.7  結論
  參考文獻
第6章  沿海重大工程適應氣候變化
  6.1  沿海重大工程基本情況
    6.1.1  濱海核電廠
    6.1.2  濱海石油化工廠
    6.1.3  濱海機場
    6.1.4  重大港口工程
    6.1.5  島礁工程
    6.1.6  海洋油氣平台
  6.2  已採取的適應氣候變化的措施及其成效
    6.2.1  濱海核電廠

    6.2.2  濱海石油化工廠
    6.2.3  濱海機場
    6.2.4  重大港口工程
    6.2.5  島礁工程
    6.2.6  海洋油氣平台
  6.3  沿海重大工程適應氣候變化存在的問題與建議
  6.4  沿海重大工程適應對策的發展方向及綜合建議
  6.5  結論
  參考文獻
第7章  海洋產業適應氣候變化
  7.1  概述
    7.1.1  海洋漁業
    7.1.2  濱海旅遊業
    7.1.3  海洋交通運輸業
  7.2  海洋產業適應氣候變化的措施和成效
    7.2.1  海洋漁業適應氣候變化的措施和成效
    7.2.2  濱海旅遊業適應氣候變化的措施和成效
    7.2.3  海洋交通運輸業適應氣候變化的措施和成效
  7.3  海洋產業適應氣候變化面臨的問題和挑戰
    7.3.1  海洋漁業適應氣候變化面臨的問題和挑戰
    7.3.2  濱海旅遊業適應氣候變化面臨的問題和挑戰
    7.3.3  海洋交通運輸業適應氣候變化面臨的問題和挑戰
  7.4  未來適應行動建議
    7.4.1  完善基於生態系統的海洋綜合管理法律體系
    7.4.2  加快推進深藍漁業發展及其支撐體系建設
    7.4.3  大力推進國家海洋公園與濱海旅遊脆弱區的適應能力建設
    7.4.4  充分利用國際平台發揮我國在北極航行事務中的作用
  參考文獻
第8章  科學技術支撐
  8.1  概述
  8.2  海洋觀測系統對海洋氣候變化的支撐
    8.2.1  我國海洋觀測系統及其對氣候變化認知的支撐
    8.2.2  我國海洋觀測系統存在的問題
  8.3  基於數值模式的海洋預報預估系統對海洋氣候變化的支撐
    8.3.1  氣候預測系統的支撐
    8.3.2  颱風的可預報性——區域海氣耦合數值模式的發展
    8.3.3  全球海洋環境數值預報系統的支撐
  8.4  未來海洋觀測和數值預測預報技術發展方向和建議
    8.4.1  完善國家海洋與氣候觀測系統支撐體系建設
    8.4.2  建立國家海洋與氣候模式研發支撐平台
    8.4.3  未來海洋重點觀測網和工程建設計劃
  參考文獻
第9章  海洋領域應對氣候變化綜合戰略
  9.1  形勢與需求
    9.1.1  海洋領域應對氣候變化是實現國家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內在要求
    9.1.2  海洋領域應對氣候變化能力提升是落實應對氣候變化國際承諾和引領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迫切需求
    9.1.3  海洋領域應對氣候變化科技創新是推動綠色低碳轉型、實現高質量發展的現實要求
  9.2  現狀和挑戰
    9.2.1  綜合機制有待完善
    9.2.2  規劃統籌亟待加強

    9.2.3  業務體系仍不健全
    9.2.4  科技支撐仍然不足
    9.2.5  能力建設亟待提升
    9.2.6  對沿海發展支撐薄弱
  9.3  指導思想和目標
    9.3.1  指導思想
    9.3.2  目標
  9.4  主要任務
    9.4.1  強化頂層設計
    9.4.2  加強能力建設
    9.4.3  與生態文明融合發展
    9.4.4  支撐沿海地區和涉海產業發展
    9.4.5  防範沿海重大工程的氣候變化風險
    9.4.6  加大海洋可再生能源的應用
    9.4.7  加強藍色碳匯研究
    9.4.8  拓展國際合作
  9.5  保障措施
    9.5.1  強化組織領導
    9.5.2  打造基地平台
    9.5.3  加強人才培養
    9.5.4  提升公眾意識
    9.5.5  完善資金機制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