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王若銓黃帝內經講稿/龍江醫派叢書

  • 作者:編者:王念紅//王兵|責編:鮑燕|總主編:姜德友//常存庫
  • 出版社:科學
  • ISBN:9787030674340
  • 出版日期:2021/01/01
  • 裝幀:平裝
  • 頁數:544
人民幣:RMB 19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是「龍江醫派叢書」之一。是王若銓教授潛心研究《黃帝內經》50余載學術成果與學術思想的總結。全書分為醫家傳略、學術思想、論著選粹、黃帝內經講稿四個部分。「醫家傳略」介紹王若銓教授習醫、從教概況;「學術思想」重點闡述王若銓教授研究《黃帝內經》的特點及學術主張;「論著選粹」收錄王若銓教授《黃帝內經》研究的相關論文;「黃帝內經講稿」收錄王若銓教授講授《黃帝內經》手稿36篇,不僅精講《黃帝內經》理論,更重與《傷寒》《金匱》之貫通,學以致用,效驗臨床,是研習《黃帝內經》不可多得的參考資料。
    本書可供廣大中醫藥院校一線教師、臨床工作者、中醫藥院校學生及廣大中醫藥愛好者閱讀參考。

作者介紹
編者:王念紅//王兵|責編:鮑燕|總主編:姜德友//常存庫

目錄
總序
總前言

前言
編寫說明
醫家傳略
學術思想
  第一章  理通文史哲,精校勘訓詁
  第二章  以經義解經,釋疑難真義
  第三章  取法於自然,倡內外整體
  第四章  厘陰陽之理,推五運六氣
  第五章  取法於經典,效驗于臨床
  第六章  尊經不泥古,衷中不摒西
論著選粹
  第七章  略論《內經》中的「陰陽之氣」的實質
  第八章  營衛名實辨——兼辨衛氣與陽氣的區別
  第九章  談三焦的名和實
  第十章  任督新探
  第十一章  關於《靈樞·經脈》「是動、所生病」之我見
  第十二章  迎隨補瀉探源
  第十三章  腸澼不是痢疾考
  第十四章  「精明五色」辨——略論《內經》中兩個色診的標準問題
  第十五章  「因於濕,首如裹」之我見
  第十六章  《黃帝內經》中關於病因學的一個重要概念——虛邪的實質
  第十七章  漢度量衡考
黃帝內經講稿
  第十八章  《內經》緒論
  第十九章  素問·生氣通天論
    第一節  強調以「清靜」為主導、以順應四時常度為基礎的攝生方法,是強身防病之本
    第二節  陽氣的生理功能及在內外病因侵襲下陽氣失調所發生的各種病變
    第三節  陰陽的生理作用和陰陽偏盛所導致的病變及其嚴重後果
    第四節  傷于四時邪氣「留連」傳變為各種疾病的病機及五味偏攝太過的危害
  第二十章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
    第一節  哲理陰陽的概念及其基本規律
    第二節  人體陰陽的作用及人體生理物質的陰陽屬性
    第三節  真氣與味、形、精及壯火、少火的關係並分析氣味的陰陽屬性及氣味厚薄的作用
    第四節  體內陰陽的偏盛
    第五節  萬物之間皆有陰陽五行之內在聯繫
    第六節  四時五臟陰陽應象
    第七節  陰陽為萬物之能始
    第八節  人體陰陽的相互作用及其偏勝的「病能」並指出攝養陰陽的意義
    第九節  以「天地陰陽所不能全」,註明人體耳目手足有上左下右功能偏強之理
    第十節  「生氣通天」,故治病必須遵循「天之八紀」「地之五里」
    第十一節  天、地、水谷之邪,傷人有輕重之別,治療當須圖之於早
    第十二節  「察色按脈」以「先別陰陽」為要領;祛邪扶正以「因勢利導」為原則
  第二十一章  素問·靈蘭秘典論(節選)
  第二十二章  素問·六節藏象論(節選)
    第一節  人賴天地之氣、味以生養,故與天地之氣相通應
    第二節  五臟藏象舉例
  第二十三章  素問·五臟別論

    第一節  「藏精氣而不寫」「傳化物而不藏」是區分臟腑功能的要點
    第二節  診脈獨取寸口及診病必須全面觀察病人的道理
  第二十四章  素問·脈要精微論(節選)
    第一節  切脈、望色須在平靜安適的條件下進行
    第二節  脈的生理作用及長短等脈的脈象及其主病
    第三節  診察精明五色善惡及其功能常變的大法
    第四節  通過望、聞、問診以候五臟「失守」「失強」之法
    第五節  反四時脈與關格脈的預后
    第六節  人體脈氣的變化與天地陰陽之氣的消長相通應
    第七節  診脈之道及四時的脈名
    第八節  風、癉、厥、久風、脈風等病形成後傳變為寒熱、消中、巔疾、飧泄、癘風的機理
    第九節  色脈合參診病久新之法
    第十節  討論十八種病脈所主的病證及診脈以推知病位在內外、上下之法
  第二十五章  素問·平人氣象論
    第一節  脈息至數的正常與異常及其主病
    第二節  胃氣在脈診中的重要性
    第三節  虛里脈的部位和診法
    第四節  多種病脈所主的病態及真臟脈現的死期
    第五節  水腫、黃疸、胃疸、風水及婦人妊子的各種診法
    第六節  脈以「胃氣為本」
  第二十六章  素問·玉機真臟論(節選)
五臟應乎四時五行的平脈和與此相反之病脈的脈象及其病狀
  第二十七章  素問·經脈別論
    第一節  飲食居處過用無節對機體的影響
    第二節  飲食精微在體內輸布的過程
    第三節  三陰三陽經氣獨盛至證治及三陰三陽的脈象
  第二十八章  素問·太陰陽明論
    第一節  陰陽(太陰、陽明)二經的循行及功能所主各有不同,其受邪發病亦各異
    第二節  脾主四肢及其與胃相表裡的機理
  第二十九章  素問·熱論
    第一節  熱病的概念及其自然病程的六經證候、轉歸和治療大法
    第二節  熱病愈后,時有遺熱的病機及熱病的禁忌
    第三節  兩感熱病的癥狀、病機、預后及溫熱病與季節的關係
  第三十章  素問·評熱病論
    第一節  陰陽交的脈證、病機及其預后
    第二節  風厥的病因、病癥、病機及治法
    第三節  勞風病的病因、病狀、病機及預后
    第四節  腎風的病因、病癥、病機及其誤治后的變證
  第三十一章  素問·逆調論
    第一節  熱煩、身寒、肉爍、骨痹、肉苛的病機
    第二節  胃經、肺經氣逆及水氣病等對睡眠與呼吸的影響
  第三十二章  素問·咳論
    第一節  肺咳的病因、病機及五臟咳的成因
    第二節  五臟六腑咳的病狀及其針治大法
    第三節  咳嗽的針刺治療
  第三十三章  素問·舉痛論
    第一節  因寒致痛的病機
    第二節  寒邪客于不同臟腑、經絡所導致的各種痛證及其病機
    第三節  運用望診、切診以候疾病寒熱虛實之法
    第四節  九種經氣失調的病因、病證與病機

  第三十四章  素問·風論
    第一節  「風」的概念、特性及其所導致的多種風病的癥狀與病機
    第二節  五臟風、胃風的病狀、病機及其診候大法
  第三十五章  素問·痹論
    第一節  痹證的病因、病機與分類
    第二節  五痹與四時五髒的關係及其內傳的規律
    第三節  臟腑痹的病狀與病機
    第四節  痹氣入客臟腑的誘因及臟腑痹的針治大法
    第五節  營衛的概念、功用及其與痹證的關係
    第六節  痹證或痛、或不痛、或不仁、或寒、或熱、或多汗、或重感脈不通、或屈不能伸的病機
  第三十六章  素問·痿論
    第一節  五臟外主五體,五臟熱可導致五痿
    第二節  情志起居失節亦可導致痿證
    第三節  五臟熱痿的望診法
    第四節  痿證的治法
  第三十七章  素問·調經論(節選)
    第一節  血氣分並於陰陽、上下的病候與病機
    第二節  陰陽虛實產生內外寒熱的病因與病機
  第三十八章  素問·至真要大論(節選)
    第一節  六氣分治(司天、在泉、間氣)的常化
    第二節  論「司歲備物」以保證藥物氣味、質量及南、北政寸、尺脈變化的道理
    第三節  六氣在泉太過內淫為病的現證及治法
    第四節  六氣司天太過內淫為病的現證及治法
    第五節  六氣司天或在泉邪氣反勝的治法
    第六節  六氣勝復的現證及其治療大法
    第七節  論審察病機的重要性
    第八節  病機十九條
    第九節  藥物五味的陰陽屬性、功用及制方的治則
    第十節  寒、熱、微、甚等十五種病性的治法
    第十一節  反治法專論
    第十二節  「陽病治陰,陰病治陽」的治法及五味偏嗜太過之害
  第三十九章  靈樞·九針十二原
    第一節  守神、守機為針道的要領;迎之、隨之為針治的要則
    第二節  針法的治則、補瀉手法及「持針之道」
    第三節  九針的名稱、形制及其用途
    第四節  邪有高下,病有虛實,刺反其病,則為「針害」
    第五節  針刺的要領和五輸穴的名稱及其意義
    第六節  用針必先診病,虛實不明,刺反其病,則誤人性命
    第七節  十二原的名稱及其所以為主治臟腑疾病的重要腧穴的道理
    第八節  脹滿、飧泄、寒證、熱證,疾高而內,疾高而外的針治法
  第四十章  靈樞·邪氣臟腑病形
    第一節  「邪氣」中人的一般規律及其客于各經的常中部位
    第二節  五臟病的一般病因與病機及邪氣中於五髒的條件
    第三節  頭面所以耐寒的道理
    第四節  色脈與尺脈的關係及「色脈診」的順逆
    第五節  「色脈尺診」法
    第六節  五臟病現緩急小大滑澀六脈「微」「甚」的病形
    第七節  「六變」病脈的病機及其針治大法
    第八節  滎、俞、合穴的主治及六腑合穴的名稱與取法
    第九節  六腑病的一般病候及其主治的腧穴

  第四十一章  靈樞·本神
    第一節  精、神、魂、魄、意、志、思、慮、智的概念及其作用
    第二節  情志失調對精神意識的影響
    第三節  情志嚴重失調傷及神、魂、魄、意、志、精的病狀與病機
    第四節  五臟功能及五臟虛實的病形
  第四十二章  靈樞·經脈(節選)
    第一節  人體筋骨脈肌皮的作用及經脈的重要意義
    第二節  十二經脈的循行起止及其「是動」與「是主諸病」的病候和診治大法
  第四十三章  靈樞·營衛生會
    第一節  營衛的來源、性質、流行所在及其營周會合的規律
    第二節  老年人「晝不精,夜不瞑」及少壯人「晝精而夜瞑」的道理
    第三節  「衛出於上焦」的循行概況及衛氣的特殊性
    第四節  營出於中焦的生理過程、循行概況及營與血(津血同源)的關係
    第五節  水谷濁氣出於下焦的生理過程及上、中、下焦功能的特點
  第四十四章  靈樞·口問
    第一節  欠、噦、唏、振寒、噫、嚏、嚲等證的病機和治法
    第二節  泣涕、太息、涎下、耳鳴、自嚙舌、頰、唇等證的病機和治法
    第三節  上氣、中氣、下氣不足的病狀、病機與治法
  第四十五章  靈樞·海論
    第一節  「四海」的概念及其經氣輸注的重要俞穴
    第二節  「四海」有餘不足的病狀、病機與治法
  第四十六章  靈樞·脹論(節選)
    第一節  脹病的脈診法
    第二節  脹病的病位、病機和治法
    第三節  五臟六腑脹的病形與病機
    第四節  脹病的病因與病機
  第四十七章  靈樞·五癃津液別
  第四十八章  靈樞·水脹
  第四十九章  靈樞·玉版(節選)
  第五十章  靈樞·百病始生
    第一節  「百病」發生的一般病因及其病位
    第二節  虛邪是「百病始生」的主要因素,「兩虛相得」是「大病乃成」的基本條件
    第三節  虛邪中人傳變的一般規律及其傳舍于各處的不同現證
    第四節  邪氣留著于孫絡、陽明之經、緩筋、募原、沖脈、膂筋、輸脈的不同現證與病機
    第五節  積證的成因與病機
    第六節  病生於陰的常見病因與病機及「百病」的一般治則
  第五十一章  靈樞·刺節真邪論
  第五十二章  靈樞·大惑論
    第一節  兩目各部組織與五髒的關係以及發生視覺迷惑的機理
    第二節  善忘、飢而不嗜食、目不瞑、目閉、多眠與少眠、卒然多眠等證的病機
    第三節  治法
  第五十三章  靈樞·癰疽(節選)
    第一節  癰疽的成因與病機
    第二節  癰疽的鑒別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