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大鋼
《顏色科學》圍繞理解顏色、描述顏色、複製顏色這一主線展開論述。第一章內容是了解顏色本質,主要包含了光度學相關概念和基本定律;第二至四章是理解顏色部分,首先介紹了光與色的基本概念,為後續的學習奠定基礎,然後結合顏色形成的要素分別介紹了眼睛及視覺功能、加色法和減色法、顏色視覺及相關理論;第五至十一章介紹了顏色的描述,這部分是顏色科學的重點和核心內容,包含了顯色系統、CIE的各表色系統、均勻顏色空間、色貌模型、色度測量、印刷中常用的密度等內容,其中CIE LUV空間、CIE DE 2000色差公式、色貌與色貌模型等難度較大的內容可以選學;第十二章介紹了顏色的複製,主要包含同色異譜以及印刷色彩複製的基本原理;第十三章介紹了電腦在色彩領域的應用,主要包括電腦應用色彩設計與電腦配色。
《顏色科學》注重系統性和完整性,將印刷色彩學領域的技術進展編入其中,適用於高等學校數字媒體、印刷工程、包裝工程、輕化工程等專業教學使用,也可供平面設計、產品設計等專業教學參考。如需本書課件可發郵件至zhengyuanlin@xaut.edu.cn。
目錄
第一章 光度學基礎
第一節 光的本質
第二節 光度量
一、光能量
二、光通量
三、發光強度
四、照度
五、光出射度
六、亮度
第三節 光度學基本定律
一、朗伯餘弦定律
二、光傳播定律
三、距離平方反比定律
複習思考題
第二章 顏色的形成
第一節 顏色及其形成
一、顏色定義
二、顏色的形成要素
第二節 眼睛
一、眼球的構造
二、視覺功能
第三節 光源及物體的光譜特性
一、光源
二、物體的光譜特性
第四節 顏色視覺
一、顏色視覺現象
二、顏色心理學
三、顏色視覺理論
複習思考題
第三章 色光加色法和色料減色法
第一節 色光加色法
一、色光三原色的確定
二、色光加色法
三、色光加色混合的分類
四、顏色混合的基本規律
五、顏色環
第二節 色料減色法
一、色料三原色
二、色料減色法
三、色光加色法與色料減色法的關係
四、物體的選擇性吸收和非選擇性吸收
複習思考題
第四章 顏色的顯色系統
第一節 色彩的心理屬性
一、色相
二、視明度
三、明度
四、視彩度
五、飽和度
六、彩度
七、顏色三屬性的相互關係
第二節 顏色感覺空間的幾何模型
第三節 孟塞爾顏色系統
一、孟塞爾顏色立體模型
二、孟塞爾色相H
三、孟塞爾明度V
四、孟塞爾彩度C
五、飽和度
六、孟塞爾圖冊
第四節 其他顯色系統表色方法
一、自然色系統
二、色譜表色法
複習思考題
第五章 CIE標準色度學系統
第一節 顏色匹配實驗
一、轉盤實驗法
二、色光匹配法
三、顏色方程
四、負刺激值
第二節 CIE 1931 RGB表色系統
第三節 CIE 1931 XYZ表色系統
一、CIE 1931 XYZ系統的建立
二、CIE 1931 XYZ色度圖
三、Yxy表色方法
第四節 CIE 1964 XYZ補充色度學表色系統
第五節 CIE色度計算方法
一、顏色三刺激值的計算
二、顏色相加的計算
第六節 顏色客觀三屬性
一、主波長
二、色純度
三、亮度因數
四、HVC和Yxy的轉化
複習思考題
第六章 均勻顏色空間及應用
第一節 顏色空間的均勻性
第二節 均勻顏色空間
一、CIE 1960 UCS
二、CIE 1964 UVW
第三節 CIE LAB均勻顏色空間
一、CIE LAB模型
二、色差及其計算公式
三、色差單位的提出與意義
四、CIE LAB顏色空間的均勻性
第四節 CIE LUV均勻顏色空間
一、CIE LUV模型
二、色差及其計算公式
三、CIE LAB與CIE LUV均勻顏色空間的選擇和使用
第五節 色差及色差公式
一、CMC(l:c)色差公式
二、CIE 94色差公式
三、CIE DE 2000色差公式
複習思考題
第七章 電腦的色彩
第一節 顯色設備
一、CRT顯示器
二、LCD顯示器
三、投影儀
四、其他平板顯示技術
第二節 圖像色彩模式
一、色彩模式
二、其他色彩模式
第三節 視頻色彩描述
一、YUV
二、YIQ顏色空間
三、YCbCr
四、常見YUV格式
複習思考題
第八章 色貌與色貌模型
第一節 色貌
一、色度學的發展
二、色貌及其屬性
第二節 色貌現象
第三節 色貌模型
一、色貌模型的發展
二、CIE CAM 02模型
複習思考題
第九章 顏色密度
第一節 密度
一、密度的定義和計算
二、密度的測量原理
三、密度的分類
四、ISO規定的密度類型
五、孟塞爾明度值與密度的關係
第二節 印刷油墨顏色質量的GATF評價方法
一、影響油墨密度的因素
二、評價油墨顏色質量的參數
三、GATF色輪圖
第三節 印刷膜層厚度計算
複習思考題
第十章 顏色測量
第一節 目視測色
一、標準光源箱
二、ISO 3664的規定
三、目視評價
第二節 儀器測色的色度基準
第三節 顏色測量的幾何條件
一、基本術語
二、定向照射的命名法
三、反射測量條件
四、透射測量條件
五、多角幾何條件
第四節 測量條件
一、M測量條件
二、測量背襯
第五節 顏色測量儀器
一、分光光度儀器
二、光電積分式色度計
三、數據報告
複習思考題
第十一章 顏色評價
第一節 光源
一、黑體和光源的色溫
二、光源的顯色性
第二節 同色異譜
一、同色異譜的概念
二、同色異譜的成立條件
三、顏色同色異譜程度的評價
四、同色異譜指數
第三節 白度
一、CIE白度
二、藍光白度
三、亨特(Hunter)白度
四、Z白度公式
複習思考題
第十二章 印刷色彩複製
第一節 印刷色彩的分色
一、色彩的分解
二、分色誤差
第二節 顏色合成
一、印刷網點
二、網目調(網點)複製
三、印刷顏色的合成
複習思考題
第十三章 電腦配色
第一節 電腦配色的理論基礎
一、Kubelka-Munk理論
二、Stearns-Noechel演算法
第二節 色料配方的預測演算法
一、變數定義
二、初始配方計算
三、迭代改善
第三節 紡織印染工業配色
一、基礎資料庫的建立與修正
二、電腦自動配色的工藝過程
第四節 &n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