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莫言研究年編(2015)

  • 作者:編者:張清華|責編:唐志輝
  • 出版社:北京師大
  • ISBN:9787303257423
  • 出版日期:2021/01/01
  • 裝幀:平裝
  • 頁數:301
人民幣:RMB 76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年編力求從不同側面,以不同形式體現資料的性質和來源。2015年卷內容共包括「莫言聲音」「諾獎反應」「莫言研究」「媒體聲音」四個部分。其中,「莫言聲音」是莫言先生獲獎后發表的演講或文章;「諾獎反應」是來自學界內外有關莫言與諾獎的思考;「莫言研究」集中專業性的研究或批評;「媒體聲音」則更多地選取來自社會層面的普通受眾的聲音。訪談則收入「附錄」部分。旨在全方位展現當年莫言研究的整體狀況,為莫言研究奠定文獻基礎。

作者介紹
編者:張清華|責編:唐志輝
    張清華,文學博士,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2019年),北師大國際寫作中心執行主任,當代文學創作與批評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作家協會詩歌委員會副主任。主要從事中國當代文學研究與批評,著有《中國當代先鋒文學思潮論》《內心的迷津》《中國當代文學中的歷史敘事》《天堂的哀歌》《文學的減法》《存在之鏡與智慧之燈》《猜測上帝的詩學》《穿越塵埃與冰雪》等著作14部。涉獵詩歌與散文隨筆寫作,出版散文隨筆集《海德堡筆記》《隱秘的狂歡》《懷念一匹羞澀的狼》,詩集《形式主義的花園》《一隻上個時代的夜鶯》等。曾獲省部級社會科學成果一等獎、南京大學優秀博士論文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2010年度批評家獎等。曾應邀講學德國海德堡大學(2000—2001年)、瑞士蘇黎世大學(2006年,2012年)等。

目錄
一、莫言聲音
  幻想與現實  莫言
  創新,讓交流歷久彌新  莫言
二、「諾獎」反應
  我說莫言  賈平凹
  莫言與中國當代文學的理想性之三思  張志忠
  中國當代文學經典化的國際化語境——以莫言為例  孟繁華
  「美學信念」與「道德感」——論歐美漢學界對莫言獲獎反應的文藝評判標準  王曉平
  「諾獎」前莫言作品在日韓的譯介及影響  杜慶龍
  「90后」大學生對莫言作品接受情況的調查報告——以中西部五所高校為調查對象  王鳳俊  孫小芳
三、莫言研究
  從「啟蒙」到「作為老百姓寫作」——莫言對魯迅文學傳統的繼承與創新  欒梅健
  論鄉土現代派——以莫言、劉震雲、閻連科為考察中心  蘇沙麗
  細讀《透明的紅蘿蔔》:「童年的愛情」何以合法  張清華
  農民本色·殘酷敘事·可成長性·中國故事——莫言講稿四章  張志忠
  文學家莫言對當代中國美學的拓展與啟示  王洪岳
  當時間化為肉身——關於《四十一炮》的解讀  管笑笑
  生平述略——莫言家世考證之一  程光煒
  莫言作品中的高密民間信仰  寧明
  歷史敘事的血肉標記——莫言小說女性身體的多重表義功能  季紅真
  論莫言小說的混雜性美學追求  洪治綱
  莫言與山東神秘文化——兼論當代山東作家與神秘文化  樊星
  《蛙》:「生育疑案」中的「含混」與清晰  劉江凱
  論「無後」意象在莫言創作中的出現  李一
  論莫言「抗戰」書寫的論爭及其內涵  叢新強
  冒犯的美學及其正名——重讀莫言的《歡樂》《紅蝗》及其批評  曹霞
四、媒體聲音
  莫言小說:感覺之外皆遊戲  何英
  論莫言小說的電影改編  張永潔
  莫言和被他虛構的過去  章樂天
  「莫言熱」的正常退燒  魏沛娜
  「莫言必須去」到底是誰的悲哀  王傳濤
  兩位諾貝爾獎獲得者的詩意交流——莫言與勒·克萊齊奧對話中國文學  魯博林
附錄:莫言訪談
  關於文學與文學翻譯——莫言訪談錄  許鈞  莫言
  絲綢之路與東西方交流  莫言  勒·克萊齊奧
  「中國現在的反腐力度超過了我的想象」  莫言  等
  相遇中國文學  莫言  勒·克萊齊奧
  2015年莫言研究資料索引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