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融合與激蕩--複雜關聯中的知識創新

  • 作者:吳楊|責編:孫興民//鄧文華
  • 出版社:人民
  • ISBN:9787010220994
  • 出版日期:2020/01/01
  • 裝幀:平裝
  • 頁數:349
人民幣:RMB 52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通過可視化視角讓知識創新這個抽象的概念變得豐富而具體。全書從「創新的序曲、創新主體的關聯與衝突、知識增值的測度」逐步遞進,同時將系統學理論、突變論、耗散結構論、協同論等複雜科學理論結合起來,深入刻畫了知識創新的演化過程,探討創新合作的圈層效應和創新協同管理框架。
    本書的邏輯框架和研究結論,具有科學性和客觀性;書中案例來源於中外社會焦點,具有真實性和代表性;同時本書也具有趣味性和可讀性,其手繪插畫與文字內容相互呼應,生動形象。

作者介紹
吳楊|責編:孫興民//鄧文華
    吳楊,漢族,生於黑龍江省哈爾濱市。2009年獲得哈爾濱工業大學管理學博士,2012年清華大學博士后出站,現任北京理工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領域為教育政策、科技創新。在《教育研究》《公共管理學報》《經濟日報》等報刊上發表學術論文二十余篇,並多次被《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全文轉載。近年來出版專著2部。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1項、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特別資助1項、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一等資助1項、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子課題1項。

目錄
前言
第一篇  知識創新的序曲
  第一章  開啟創意之門:知識的積累與嬗變
    1.1  知識:從混沌到湧現
    1.2  創新的奇點臨近
    1.3  創意靈感的頓悟與捕捉
    1.4  知識創新的目標:知識增值、更新與顯現
  第二章  顛覆性創新:可遇不可求的機緣
    2.1  必要的張力:創新與維舊
    2.2  創新的耦合性:試錯空間中演變
    2.3  創新的進化:規則的超越與重建
    2.4  創新的突變:春光乍起
第二篇  知識創新:複雜的遊戲
  第三章  知識創新主體的行動邏輯
    3.1  主體的多樣構成
    3.2  主體的稟賦
    3.3  主體的知識構建與增值
  第四章  創新主體間的關聯與衝突
    4.1  主體系統的外部關聯
    4.2  跨域主體間的合作模式
    4.3  主體系統的組織性衝突
  第五章  科學共同體的合作圈層模式
    5.1  合作的起源:歷史原型及其意義
    5.2  核心層的心理約定:目標與認同
    5.3  合作者的非契約關聯:文化與慣例
    5.4  合作圈的契約:組織、制度與博弈
    5.5  跨域合作圈:從維基模式到人機融合的智能
第三篇  知識增值的測度
  第六章  影響知識增值的力量
    6.1  障礙分析
    6.2  個體的作用
    6.3  團隊的功效
    6.4  知識增值維度的形成
  第七章  知識增值的循環
    7.1  知識增值過程
    7.2  新知識的產生
    7.3  知識流動的形式
    7.4  知識增值的危機與預警
  第八章  知識增值的測度與模擬
    8.1  個人知識增值
    8.2  群體知識增值
    8.3  團隊知識增值
    8.4  知識增值的核心矛盾解讀
第四篇  知識創新系統的協同框架
  第九章  複雜的知識創新系統
    9.1  知識創新系統構建
    9.2  知識創新系統的自組織條件
    9.3  知識創新系統的耗散結構特徵
  第十章  知識創新系統的動態協同效應
    10.1  團隊知識創新:協同論的景觀

    10.2  破解動態協同機制:系統動力學的邏輯
    10.3  協同效應:知識創新績效的閃點
  第十一章  知識創新體系中的秩序湧現
    11.1  知識的呈現與共享
    11.2  知識的溝通與融合
    11.3  知識的共振與躍遷
參考文獻
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