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車輛系統動力學手冊(第2卷整車動力學)(精)/汽車先進技術譯叢

  • 作者:編者:(意)吉亞姆皮埃羅·馬斯蒂努//(奧)曼弗雷德·普勒徹|責編:孫鵬//丁鋒|譯者:李傑
  • 出版社:機械工業
  • ISBN:9787111655527
  • 出版日期:2021/01/01
  • 裝幀:精裝
  • 頁數:395
人民幣:RMB 169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彙集了汽車行業多位國際權威專家,是凝聚集體智慧的經典手冊,是車輛系統動力學手冊第2卷整車動力學。
    本書以科學界與工業界的視角對知識結構進行了平衡,代表了目前車輛系統動力學技術發展的水平。
    本書對車輛系統動力學建模、分析與優化,車輛概念和空氣動力學,充氣輪胎和車輪、道路、越野,車輛子系統建模,車輛動力學和主動安全,人機相互作用,智能車輛系統,以及車輛事故重建被動安全進行了全面描述。
    本書適合汽車工程師與汽車專業師生閱讀使用,是汽車行業技術人員案頭必備圖書。

作者介紹
編者:(意)吉亞姆皮埃羅·馬斯蒂努//(奧)曼弗雷德·普勒徹|責編:孫鵬//丁鋒|譯者:李傑

目錄
推薦序言
譯者的話
前言
撰寫者
第11章  與動力學有關的道路車輛的概念設計
  11.1  引言
  11.2  地面(道路)車輛簡史
  11.3  道路車輛(轎車)設計的基本問題
    11.3.1  道路車輛尺寸
    11.3.2  懸架系統
    11.3.3  充氣輪胎
    11.3.4  動力傳動概念
    11.3.5  驅動和制動
  11.4  主動安全
    11.4.1  操縱穩定性
    11.4.2  側翻
  11.5  車輛慣性和尺寸
  11.6  結論
  參考文獻
第12章  輪式和履帶越野車輛
  12.1  引言
  12.2  分類
    12.2.1  通用分類
    12.2.2  輪式非裝甲車輛
    12.2.3  輪式裝甲車輛
    12.2.4  履帶非裝甲車輛
    12.2.5  履帶裝甲車輛
  12.3  車輛-地面相互作用
    12.3.1  行走機構-地面相互作用
    12.3.2  車輛幾何-地面相互作用
  12.4  衝擊和振動
    12.4.1  概述
    12.4.2  人體對振動的響應
    12.4.3  試驗方法、推薦和標準
  12.5  技術概念
    12.5.1  車身
    12.5.2  動力傳動
    12.5.3  輪式地面車輛的懸架
    12.5.4  履帶車輛的懸架
  12.6  結論
  參考文獻
第13章  摩托車和三輪車輛
  13.1  引言
  13.2  摩托車
    13.2.1  車架
    13.2.2  后懸架
    13.2.3  前懸架
  13.3  三輪車輛
    13.3.1  非傾斜式三輪車輛
    13.3.2  傾斜式三輪車輛

  13.4  結論
  參考文獻
第14章  賽車的車架、懸架、空氣動力學
  14.1  引言
  14.2  賽車動力學
  14.3  賽車的概念
  14.4  賽車的關鍵部件
    14.4.1  車架
    14.4.2  懸架
    14.4.3  空氣動力學
  14.5  賽車性能:單圈時間
    14.5.1  賽車性能
    14.5.2  賽車改進
  14.6  結論
  參考文獻
第15章  賽車制動系統
  15.1  引言
  15.2  直線制動下F1賽車的行為
  15.3  F1賽車制動系統的布置
  15.4  單圈的制動能量耗散
  15.5  制動鉗設計和摩擦材料
    15.5.1  制動鉗設計
    15.5.2  摩擦材料
  15.6  結論
  參考文獻
第16章  空氣動力學和車輛動力學
  16.1  引言
  16.2  空氣動力和力矩的定義
  16.3  空氣動力和力矩的產生
    16.3.1  車輛周圍的氣流
    16.3.2  不同後部形狀的阻力和升力
    16.3.3  誘導阻力(渦流阻力)
  16.4  空氣動力和力矩的確定
  16.5  側風行為
    16.5.1  側風產生的車輛激勵
    16.5.2  車輛對側風的反應
    16.5.3  側風行為的評價
  16.6  車輛激勵動力學
  16.7  結論
  符號
  參考文獻
第17章  越野車輛-地面相互作用力學——地面力學
  17.1  引言
  17.2  彈性理論在車輛荷載作用下地面應力分佈分析中的應用
  17.3  塑性平衡理論在車輛牽引力預測中的應用
  17.4  基於圓錐指數預測越野車輛性能的經驗方法
    17.4.1  預測履帶車輛性能的經驗方法
    17.4.2  預測輪式車輛性能的經驗方法
  17.5  基於平均最大壓力預測車輛機動性的經驗方法
  17.6  預測履帶車輛性能的半經驗方法

    17.6.1  Bevaneter(貝克儀)技術
    17.6.2  履帶的運動阻力
    17.6.3  履帶的推力-滑轉率關係
  17.7  預測輪式車輛性能的半經驗方法
    17.7.1  剛性車輪的運動阻力
    17.7.2  充氣輪胎的運動阻力
    17.7.3  車輪的推力-滑轉率關係
  17.8  結論
  符號
  致謝
  參考文獻
第18章  越野車輛動力學
  18.1  引言
  18.2  越野車輛機動性
    18.2.1  彈性履帶車輛電腦模擬模型NTVPM
    18.2.2  剛性連接履帶車輛電腦模擬模型RTVPM
    18.2.3  越野輪式車輛電腦模擬模型NWVPM
  18.3  越野車輛的操縱性
    18.3.1  履帶越野車輛的轉向
    18.3.2  履帶車輛滑移轉向力學簡化分析
    18.3.3  滑移轉向廣義理論
    18.3.4  輪式越野車輛轉向
  18.4  越野車輛的平順性
    18.4.1  乘坐舒適性標準
    18.4.2  地面不平度的描述
    18.4.3  越野車輛行駛動力學建模
  18.5  結論
  符號
  致謝
  參考文獻
第19章  重型商用車輛和客車的動力學
  19.1  引言
  19.2  歷史回顧
  19.3  振動環境
    19.3.1  成就
    19.3.2  懸架系統
    19.3.3  工作條件
  19.4  操縱性
    19.4.1  方向響應
    19.4.2  穩定性
    19.4.3  感知
  19.5  車輛模型
  19.6  驗證和確認
  19.7  結論
  參考文獻
第20章  摩托車操縱動力學
  20.1  引言
  20.2  駕駛員特性
  20.3  理論背景
  20.4  摩托車建模

    20.4.1  最低要求
    20.4.2  電腦輔助建模
    20.4.3  摩托車車體和自由度
    20.4.4  懸架和轉向系統
    20.4.5  輪胎/路面接觸描述
    20.4.6  輪胎力和力矩
    20.4.7  空氣動力和力矩
    20.4.8  單筒懸架
    20.4.9  鏈傳動
    20.4.10  速度和轉向控制器
    20.4.11  輸入
    20.4.12  參數值
    20.4.13  平衡狀態檢查和功率平衡
  20.5  摩托車行為
    20.5.1  平衡狀態
    20.5.2  直線行駛平衡狀態小擾動的穩定性
    20.5.3  直線行駛平衡狀態的正常模態
    20.5.4  直線行駛時鄰域內的頻率響應
    20.5.5  轉向時的穩定性
    20.5.6  轉向模態
    20.5.7  路面不平度激勵
    20.5.8  轉向補償
    20.5.9  加速和減速
    20.5.10  功率核算
  20.6  構型擾動的靈敏度
    20.6.1  試驗的構型變化
    20.6.2  理論構型的變化
  20.7  最優線性預瞄駕駛員控制和操縱品質
    20.7.1  摩托車駕駛員模型背景
    20.7.2  現有的摩托車駕駛員模型
    20.7.3  最優線性預瞄調節理論應用概述
    20.7.4  最優控制結果
    20.7.5  應用最優控制的路徑跟蹤
  20.8  結論
  致謝
  參考文獻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