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有聲有色有山河(中國人的精神傳統)(精)

  • 作者:汪文學|責編:劉澤海
  • 出版社:貴州人民
  • ISBN:9787221163370
  • 出版日期:2020/11/01
  • 裝幀:精裝
  • 頁數:411
人民幣:RMB 6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作者採用專題研究的方式,分別探討了中國人的盛世精神、家國觀念、地域意識、鄉土情懷、山水情懷、逐鹿策略、經典意識、詩學理想、詩教傳統、英雄崇拜等十二種具體的精神傳統,追溯它們的歷史淵源,討論它們的歷史影響,並分析它們的當代價值。本書介於專業研究與學術普及之間,論題的專業性與表述的通俗化是作者的努力方向,在形式上追求通俗易懂和生動有趣。

作者介紹
汪文學|責編:劉澤海
    汪文學,男,1970年生,苗族,貴州思南人,文學博士,教授。現任貴州省文化和旅遊廳副廳長、九三學社貴州省委副主委、貴州省政協委員。曾任貴州民族大學圖書館副館長、文學院院長、教務處處長,全國青聯第十、十一屆委員。曾獲得「全國各族青年團結進步優秀獎」「貴州青年五四獎章」和「國務院全國民族團結模範個人」「貴州省甲秀文化人才」稱號,被評為貴州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學術帶頭人、貴州省教學名師。主講的「中國人的精神傳統」被評為國家級中國大學精品視頻公開課,獲得貴州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貴州省文藝獎多項。主要從事中國古代文化與文學、貴州地域文化與文學研究,獨立承擔國家社科基金課題研究2項,發表學術論文60余篇,出版學術著述10余種,即《正統論——發現東方政治智慧》(2002)、《漢晉文化思潮變遷研究》(2003)、《傳統人倫關係的現代詮釋》(2004)、《漢唐文化與文學論集》(2008)、《貴州古近代文學理論輯釋》(2009)、《詩性風月——中國古典文學中的情愛》(2011)、《中國古代性別與詩學研究》(2012)、《中國人的精神傳統》(2012)、《道真契約文書彙編》(2014)、《邊省地域與文學生產》(2016)、《揚雄與六朝之學》(2019)、《蟑香館使黔日記(點校)》(2019)等,主編大型地域文獻叢書《中國烏江流域民國檔案叢刊》《貴州古近代名人日記叢刊》《中國西南布依摩經叢刊》等數種。

目錄
引言
第一講 中國人的盛世精神——重振漢唐雄風,再創盛世輝煌
  一、理論附會與實情考察:對古代中國歷史分期的反省
  二、唐宋之際:中國歷史上的重要轉折時刻
  三、自信自尊、開放包容:漢唐精神之特徵
  四、重振漢唐雄風,再創盛世輝煌:漢唐精神的當代價值
第二講 中國人的家國觀念——兼論傳統社會婦女在家庭中的地位
  一、國之本在家:古代中國的國家性質
  二、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婦:夫婦倫理在五倫中的核心地位
  三、表象與本質:男尊女卑觀念的重新檢討
第三講 中國人的地域意識——兼論地域研究與地域學建構的現狀和前景
  一、中國地域自覺意識之發生
  二、從地域研究到地域學建構
  三、地域研究興起的原因及其合法性問題
  四、當代地域研究的現狀與反思
  五、黔學地域學的學術構成和學理依據
第四講 中國人的鄉土情懷——兼論文化自信與鄉村振興
  一、傳統中國社會是一個鄉土社會
  二、鄉愁:中國人的鄉土情懷
  三、中國鄉土社會的衰敗之路
  四、通過文化自信促進鄉村振興
第五講 中國人的山水情懷——兼論游的精神與境界
  一、存而不在:游的精神本質
  二、游與不游:儒、道兩家的政治人生選擇
  三、心無所累與心有所累:游的境界與層次
  四、氣類而情屬:山水與人性的關聯
第六講 中國人的逐鹿策略——兼論政治中心的轉移與經濟中心的變遷
  一、王者必即土中:中原實歷代帝王為治之地
  二、得關中而定天下:中原地理與帝業成敗之關係
  三、崤函帝宅,河洛王里:以長安為首都、洛陽為陪都的兩都制格局
  四、經濟中心的南移與政治中心的東遷
  五、經濟中心的南移與逐鹿策略的改變
  六、荊揚司牧,事同二陝:荊揚二州在南方政局中的地位和影響
第七講 中國人的經典意識——經典閱讀與國民精神之重建
  一、經典:恆久之至道,不刊之鴻教
  二、「四書五經」:中華民族的文化元典
  三、以文化認同促進民族凝聚:古代中國的社會特徵
  四、君子與淑女:國民精神的理想楷模
第八講 中國人的詩學理想——兼論中國古典詩學的女性化特徵
  一、溫柔敦厚:中國人的詩學理想
  二、由真情至正情:中國古典詩歌的理想品格
  三、女人如詩:傳統中國社會的女性美特徵
  四、詩似女人:傳統中國詩學的女性化特徵
第九講 中國人的詩教傳統——兼論中國人的詩性精神
  一、詩意棲居:傳統中國人的詩性精神
  二、詩教中國:儒家詩教說的歷史意義與現代價值
  三、重德育而輕美育:當代國民教育之現狀與困境
第十講 中國人的英雄崇拜——以項羽為個案的討論
  一、英雄兼備與重英輕雄:中國人心目中的英雄特徵
  二、至性與真情:英雄本色

  三、自刎烏江與霸王別姬:盡顯項羽英雄本色
  四、英雄自有美人伴:有美人陪伴的英雄才是真英雄
第十一講 中國人的師道傳統——兼論中國人的友道精神
  一、疾學在於尊師:尊師的社會背景
  二、師嚴然後道尊:尊師的學術背景
  三、師父與師友:含混而模糊的師徒倫理
  四、以文會友、以友輔仁——中國人的友道傳統
第十二講 中國人的父子倫理——兼論傳統社會的孝敬觀念和家庭教育
  一、母懷愛、父懷敬:父子疏離與母子親近的情感背景
  二、君子遠其子:父子疏離的文化根源
  三、不切實際的角色期待:父子疏離的現實原因
  四、母教:培育人類愛心的重要手段
  五、隔代教育:社會現代化進程的絆腳石
參考文獻
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