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科學史與公眾

  • 作者:江洋|責編:劉興春
  •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學
  • ISBN:9787568282123
  • 出版日期:2020/03/01
  • 裝幀:平裝
  • 頁數:192
人民幣:RMB 5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著眼于科學史和科學傳播的交叉研究,即在科學傳播研究中引入科學史視角,通過對科學史的研究綱領和研究成果的歷史性把握,以及對科學傳播理論研究的深入研讀和對實踐情況的系統分析,採用宏觀的理論把握、文獻分析和具體的案例考察相結合的方式,從科學教育、科普作品、科學漫畫、科學傳播四個層次來考察科學史對科學傳播的影響。

作者介紹
江洋|責編:劉興春
    江洋,畢業於清華大學人文學院科學技術與社會研究所,哲學博士,曾赴日本東京工業大學交流訪問,現任教於北京理工大學。科研方向為科學編史學、科技傳播、科技治理。主持日本文部科學省「全球化能源理論的多元學術融合」資助計劃項目、科技部「十三五」規劃前期研究重大課題、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基金規劃項目、北京市教育科學規劃項目優先關注課題、中國科協公民科學素質建設項目等多項課題,在相關領域重要期刊及國際會議發表多篇論文。

目錄
第1章  科學史:在科學與公眾之間
  1.1  科學史面向公眾的學術與現實背景
    1.1.1  科學史自身發展的需要
    1.1.2  科學傳播理論和實踐發展的要求
  1.2  相關的國內外研究現狀
    1.2.1  科學編史學中的相關研究
    1.2.2  科學教育界的相關研究
    1.2.3  科學傳播理論與實踐研究
  1.3  科學史與公眾結合的價值
    1.3.1  推動科學史的功能研究,促進應用科學史研究的發展
    1.3.2  加強科學傳播的理論基礎,促進科學傳播實踐活動的發展
  1.4  科學史對科學傳播的影響
    1.4.1  人文元素的加入
    1.4.2  幫助科學知識的普及
    1.4.3  利於科學方法的倡導
    1.4.4  促進科學思想的傳播
    1.4.5  增進對科學與社會相互影響的理解
第2章  科學史與科學教育
  2.1  科學史與教育結合的歷史
  2.2  科學史與科學教育
    2.2.1  科學史幫助科學知識的理解和「觀念轉變」
    2.2.2  科學史促進對科學本質的理解和科學觀的形成
  2.3  科學史與中美兩國基礎科學教育改革
    2.3.1  美國《國家科學教育標準》與科學史
    2.3.2  中國國家中學科學課程標準與科學史
  2.4  科學史與通識教育
    2.4.1  西方通識教育概念的歷史演變
    2.4.2  通識教育在中國
    2.4.3  科學史的通識教育價值
  2.5  STS與教育
    2.5.1  STS的界定
    2.5.2  國外若干科學教育標準中的STS內容
    2.5.3  STS在基礎科學教育中的影響
    2.5.4  科學哲學中的建構主義與基礎教育
    2.5.5  科學知識社會學與科學教育
第3章  科學史與科普作品
  3.1  科學史與科普作品關係之概述
    3.1.1  科普概念及其發展歷程
    3.1.2  科普作品的形式和分類
    3.1.3  科學史與科普作品的關係
  3.2  從純粹科學知識的傳播到科學史內容的引入
    3.2.1  純粹科學知識傳播的科普作品——《趣味物理學》
    3.2.2  開始引入歷史內容的科普作品——《物理世界奇遇記》
    3.2.3  科學史內容引入的原因及其影響
  3.3  從簡單地引入歷史材料到在歷史的脈絡中敘述科學
    3.3.1  從《物理世界奇遇記》到《物理學發展史》
    3.3.2  從《物理學發展史》到《量子物理史話:上帝擲骰子嗎》
    3.3.3  歷史視角對科普作品的影響
  3.4  科學史對科普作品中科學觀的影響
    3.4.1  科普作品案例中科學觀的回顧

    3.4.2  SSK對傳統科學觀的批判
    3.4.3  勾勒姆:《人人應知的科學》中的科學新形象
    3.4.4  從《人人應知的科學》看科學觀和科普作品的關係
第4章  科學史與科學漫畫
  4.1  科學漫畫和科學史的精神聯繫——科學觀
  4.2  日本戰後科學觀下的漫畫作品——《阿童木》
    4.2.1  手琢治蟲與阿童木
    4.2.2  阿童木與日本戰後的科學觀
  4.3  日本新時期科學觀下的漫畫作品——《風之谷》
    4.3.1  宮崎駿與娜烏西卡
    4.3.2  娜烏西卡與日本20世紀70年代以來的科學觀
  4.4  科學觀的變遷——從阿童木到娜烏西卡
    4.4.1  機械主義自然觀與生態主義自然觀
    4.4.2  技術樂觀主義與技術悲觀主義
    4.4.3  科學主義與人文主義
  4.5  小結——科學史對各類科普作品的不同影響
第5章  科學史與科學傳播
  5.1  科學史對科學傳播的影響概述
    5.1.1  科學傳播實踐活動概況
    5.1.2  科學史對科學傳播的介入和影響
  5.2  科學史的研究內容對科學傳播的影響
    5.2.1  科學史的發展趨勢對科學傳播的影響
    5.2.2  科學史的關注對象為科學傳播提供內容資源
  5.3  科學史的研究立場對科學傳播的影響
    5.3.1  科學史的新編史學綱領對科學傳播的影響
    5.3.2  科學史對科學傳播理論模型的影響
    5.3.3  科學史帶來科學觀的變化對公眾角色的影響
    5.3.4  科學史帶來科學觀的變化對科學家角色的影響
  5.4  科學史研究者的科學傳播實踐
    5.4.1  英國:影響政府科學傳播公共政策
    5.4.2  日本:組織科學傳播活動,培養科學傳播人才
第6章  結論
  6.1  主要結論
  6.2  本研究的創新點及後續工作
參考文獻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