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有限與超越(人的二重限制性及其平等)

  • 作者:金辛迪|責編:吳冰華
  •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
  • ISBN:9787300288031
  • 出版日期:2020/12/01
  • 裝幀:平裝
  • 頁數:321
人民幣:RMB 8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人生在世,短促一生,無法迴避和逃脫兩大現實:處境際遇的千差萬別,自我存在的必然消亡。對這兩大尋常卻是根本事實的覺悟、反思、認知及行動,往往造就了不同的人生境界。結合現時代高科技環境,圍繞這兩大問題所做的諸多思考,構成了本書的主題、內容和脈絡。
    任何對「人之生命限度」、「人之認知限度」、「人始於並超越這二重限度的意義」、「憑借高科技突破這二重限度」,及由此引發的「人際差異與平等」議題感興趣的讀者,都可以從本書中受益。這也是一本可以陪伴你邁入現代生物科學和基因科技、現代認知科學和人工智慧科技及其工程應用倫理的科普讀物,它圍繞著這些議題而展開了一場哲學與科學、人性與科技的對話交融。
    這本書可以讓你沉浸於哲學思辨和邏輯推理的快樂,讓你感受到哲學的力量和功用。它將在豐沛的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的知識性素材的層層鋪展中,帶你走入人的「二重限制性」及基於此的差異與平等、有限與超越的思想旅程。

作者介紹
金辛迪|責編:吳冰華
    金辛迪,曾用名金玉汝,出生於陝北清澗,成長於西安長安。先後畢業於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清華大學博士。辛迪博士擁有豐富的近二十年的互聯網信息技術、醫療高科技製造業領域的經營與管理經驗。在國內外報刊發表文章及作品十余篇。著有人文社科著作《有限與超越》,詩文著作《玉泉集》。

目錄
導論
  為什麼寫這本書
  這本書可以告訴你什麼
  本書的三個看點
  本書的結構安排和內容概要
第1章  差異與平等
  1.1  人際差異的本源性
    1.1.1  差異的本質、特徵與類型
    1.1.2  無法抗拒的自然環境差異
    1.1.3  不同起點的生命稟賦差異
    1.1.4  原生家庭、運氣以及社會地位和財富差異
  1.2  追求平等的永恆性
    1.2.1  平等的論證:反對及支持的各種理由
    1.2.2  從差異到再平衡的差異(平等)
    1.2.3  抗議不平等的三類反向天然心理情感
    1.2.4  渴望得到同等尊重的正向天然心理情感
    1.2.5  由人際相同性所催生的平等心理情感訴求
  1.3  如何對待差異賦予了平等不同的歷史內涵
    1.3.1  看待差異與平等是一個位置境界問題
    1.3.2  對待差異與平等是一個應然規範問題
    1.3.3  宗教式對待:精神超越的平等
    1.3.4  封建等級式對待:差序等級的平等
    1.3.5  近現代自由平等式對待:人權的平等
第2章  近現代平等理論發展的三階段
  2.1  近現代平等理論的發展:分析框架與劃分依據
    2.1.1  本書所設定的平等理論的四要素分析框架
    2.1.2  本書所設定的近現代平等理論的三階段劃分依據
  2.2  第一階段:權利平等的確立與實現
  2.3  第二階段:對經濟平等的追求及二戰後福利國家的建成
  2.4  第三階段:正義之平等重歸理論視野並佔據核心
    2.4.1  當代平等理論的發端
    2.4.2  當代平等理論的三大特徵
第3章  二重限制性及其平等
  3.1  生命的有限性
    3.1.1  人必有一死
    3.1.2  被限制了的生命時限
  3.2  認知的不可繼承性
    3.2.1  認知的可及領域限度與可存續限度
    3.2.2  何謂認知的不可繼承性
    3.2.3  畢生認知累積,或可傳承,不可繼承
    3.2.4  人類認知的五個層級結構
    3.2.5  基於符號語言建構的認知,不可繼承
  3.3  二重限制性概念
  3.4  二重限制性平等概念
  3.5  二重限制性平等:從事實到價值之辯
    3.5.1  對為什麼要平等的論證說明
    3.5.2  對二重限制性的論證說明
    3.5.3  對二重限制性平等的論證說明
    3.5.4  如何連接「相同事實」與「平等價值」
  3.6  二重限制性平等:圖景位置與分配原則

第4章  二重限制性及其平等的意義:有限與超越
  4.1  人性建構的動力
    4.1.1  人性的兩個支點:謙卑與超越
    4.1.2  人性解析:欲→利→德
    4.1.3  人性建構:有限性→超越性→無限性
  4.2  知識創新的源頭
    4.2.1  知識的個人獨有性
    4.2.2  認知發生狀態與認知超越
    4.2.3  認知歷史動態與認知超越
  4.3  人際正義平等關係的根基
    4.3.1  天然的人際差異調節器
    4.3.2  以往人類社會正義平等關係的底線保障
第5章  二重限制性及其平等的突破分析
  5.1  生命科學兩大高峰及其工程技術應用
    5.1.1  已進入廣泛應用的基因工程
    5.1.2  腦研究計劃與智能工程熱潮
  5.2  守護抑或告別存在的平等
    5.2.1  挑戰1:壽命鴻溝及其擴大化與固化
    5.2.2  挑戰2:人工智慧的幾種未來場景
    5.2.3  守護抑或告別存在的平等
第6章  二重限制性及其平等的突破應對
  6.1  理論和理念倡議
  6.2  技術應用倡議
  6.3  社會應用倡議
  6.4  結論
參考文獻
附錄A  人性論的遞嬗流變及核心問題域
附錄B  知識分類及人類認知歷史動態
致謝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