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清同治光緒年間京劇伶人內廷演戲考證(1862-1908)

  • 作者:岳微|責編:曹靜
  • 出版社:中國戲劇
  • ISBN:9787104048879
  • 出版日期:2020/12/01
  • 裝幀:平裝
  • 頁數:241
人民幣:RMB 9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以「伶人」為切入點,以同治、光緒年間京劇伶人內廷演戲活動為主要研究對象,在借助「清昇平署檔案」全面考證相關史實的同時,亦輔助戲曲史料等對由京劇伶人「內廷演戲」這一特殊從藝經歷而引發的藝人個人技藝和聲望的提高、畸形的社會認同、內廷與民間戲曲發展的橋樑作用、民間觀戲與堂會之風的興起等文化問題予以了關注。
    全書共分為三個章節:「內廷演戲概說」「京劇伶人的個案研究」「京劇伶人內廷演戲的文化觀照」。第一章「內廷演戲概說」,分別從管理機構異平署、內廷中的京劇伶人、承差場所及常演劇目三個方面,整體描述了同光時期內廷戲曲活動的管理情況,京劇伶人人宮的大致脈絡,伶人的時代特徵,以及宮內常用的演出場所和上演的劇目。初步描繪了同治光緒年間,京劇伶人宮內演戲活動的大致環境和基本樣貌。第二章「京劇伶人的個案研究」,分別以譚鑫培、陳得林、王瑤卿、楊小樓4名深得慈禧賞識的宮內名伶為個案,從「藝術經歷及地位」「宮中承職綜述」「宮內承差軼聞」三個方面著手,借助舁平署檔案與梨園史料、民間軼聞的相互補充與驗證,及舁平署劇本和老唱片的分析和選用,回顧、梳理了4位京劇伶人內廷演戲的經歷,重組、再現了伶人內廷承差的史實。第三章「京劇伶人內廷演戲的文化觀照」則主要針對由京劇伶人「內廷演戲經歷」所引發的「個人技藝和劇壇地位的提升」「畸形的社會認同」「內廷與民間戲曲發展的橋樑」「民間觀戲與堂會之風的興起」等社會問題進行了文化上的評析。

作者介紹
岳微|責編:曹靜
    岳微,1981年出生於黑龍江省佳木斯市,山東藝術學院音樂學院音樂學系教師。畢業於中國音樂學院音樂學系(中國傳統音樂方向)。任職期間先後在《戲曲藝術》《中國音樂》等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多篇,並榮獲「山東省第三十一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三等獎」  「山東省第四屆高等學校藝術教育科研論文一等獎」等科研獎項。

目錄
內容提要
緒論
  一、選題緣由
  二、研究成果綜述
  三、選題的斷代及研究意義
  四、研究方法
  五、關於「內廷供奉」一詞
第一章  內廷演戲概說
  第一節  管理機構——異平署
    一、歷史沿革
    二、機構構成與人員配備
    三、相關署衙與民間行會組織
  第二節  內廷中的京劇伶人
    一、京劇伶人入宮始末
    二、京劇伶人的時代特徵
  第三節  承差場所及常演劇目
    一、承差場所
    二、宮內演齣劇目
第二章  京劇伶人的個案研究
  第一節  譚鑫培
    一、藝術經歷及地位
    二、宮中承職綜述
    三、宮內承差軼聞
  第二節  陳得林
    一、藝術經歷及地位
    二、宮中承職綜述
    三、宮內承差軼聞
  第三節  王瑤卿
    一、藝術經歷及地位
    二、宮中承職綜述
    三、宮內承差軼聞
  第四節  楊小樓
    一、藝術經歷及地位
    二、宮中承職綜述
    三、宮內承差軼聞
第三章  京劇伶人內廷演戲的文化觀照
  第一節  內廷演戲引發的伶人身份變化
    一、藝人技藝和地位的提升
    二、畸形的社會認同
  第二節  內廷演戲產生的社會文化效應
    一、內廷與民間戲曲發展的橋樑
    二、民間觀戲與堂會之風的興起
結論
附錄一
附錄二
附錄三
附錄四
參考文獻
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