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唐代犯罪學學說叢論

  • 作者:劉志松//段知壯
  • 出版社:中國政法大學
  • ISBN:9787562093909
  • 出版日期:2020/06/01
  • 裝幀:平裝
  • 頁數:342
人民幣:RMB 59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一共分上下兩篇共是十四章,介紹唐代時期的犯罪學發展學說,內容基本涵蓋了唐代所有關於犯罪的思想和學派。上篇介紹唐代不同類型犯罪中的犯罪學思想,如管理職務犯罪、血親復仇案件、賊盜類犯罪、巫術犯罪中的犯罪學思想等;下篇介紹唐代比較有影響力的歷史人物的犯罪學思想,如李世民、武則天、柳宗元、韓愈、杜光庭等。

作者介紹
劉志松//段知壯

目錄

緒論
  一、唐代社會歷史概況
  二、唐代的思想學說發展概況
  三、唐代佛學對於心性論——罪因問題的考察
  四、唐代佛學對於懺法、律法一罪的治理問題的探討
上篇
  第一章  妖言謀反罪的犯罪學考察
    一、佛教僧人妖言謀反類犯罪的主體傾向
    二、佛教僧人妖言謀反類犯罪背後政治勢力的博弈
    三、佛教僧人妖言謀反類犯罪的謀財起因
  第二章  官吏職務犯罪的犯罪學考察
    一、唐代官吏經濟類犯罪的罪責指向
    二、唐代官吏犯罪處罰手段的選擇傾向
    三、犯罪學意義下的唐代吏治
  第三章  血親復仇案的犯罪學考察
    一、道德評價與犯罪事實的有意識區隔
    二、司法裁量對血親復仇處理的影響
    三、血親復仇犯罪學意義的文化內核
  第四章  賊盜犯罪的犯罪學考察
    一、唐代關於賊盜類犯罪的法律規定
    二、賊盜類犯罪的成因及規制方向
    三、賊盜類犯罪的處理模式與手段選擇
  第五章  巫術犯罪的犯罪學考察
    一、唐代關於巫術犯罪的法律規定
    二、巫術犯罪的民眾心理認知
    三、宗教戒律在社會善惡觀念方面的影響
  第六章  奸罪的犯罪學考察
    一、社會秩序維護下的奸罪立法
    二、越軌行為的犯罪意義構建
    三、兩性關係的倫理維度與道德背書
下篇
  第七章  李世民對於罪的認識與論述
    一、罪與罰的調節性分離
    二、君主個人的道德自律
    三、諫言是否為罪的忠君標準
    四、對犯罪處理的維穩導向
  第八章  武則天對於罪的認識與論述
    一、對女性參政之「罪」的消解
    二、對讖緯是否為「罪」的認定
    三、以打擊政敵為根本的「罪」之指向
  第九章  孔穎達經學思想中對「罪」的探討
    一、對政治倫理的道德約束
    二、對倫理關係的規範構建
    三、對道德修養的體系評價
  第十章  柳宗元的犯罪學學說
    一、對自身貶謫之「罪」的反思
    二、民本位理念下的官吏之「罪」
    三、對「罪」的實用道德主義判定
  第十一章  韓愈的犯罪學學說

    一、生活經歷背後對規則的渴望
    二、反佛思想背後的「罪責」指向
    三、對儒家「禮」秩序的終極維護
  第十二章  白居易有關罪的學說
    一、激進民本主義背後的君之「責」
    二、江州之貶的具體「罪狀」
    三、命運之「罪」的虛無主義傾向
  第十三章  釋道宣有關罪的學說
    一、對戒律形式與宗教理念的融匯
    二、罪責意義上止惡與揚善的統一
    三、應對政治管控的戒壇儀式建設
  第十四章  杜光庭有關罪的學說
    一、杜光庭道教戒律觀呈現
    二、價值評判背後的社會倫理秩序
    三、哲學本體論下的「罪」之根源
  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