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作為一種法律淵源的學說--法國法學的歷程/法國法譯叢

  • 作者:(法)菲利普·熱斯塔茨//克里斯托弗·雅曼|責編:艾文婷//郭柯一|總主編:張莉|譯者:朱明哲
  • 出版社:中國政法大學
  • ISBN:9787562097167
  • 出版日期:2020/12/01
  • 裝幀:平裝
  • 頁數:354
人民幣:RMB 76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分成三個部分。第一部分闡述「學說」這一概念從羅馬時代(因而包括法國古代法但不僅僅限制在法國)到20世紀的歷史沿革。第二部分則說明如今「學說」的構成要素和功能。第三部分把目光投向美國,考察與法國模式截然不同的美國模式,說明學者以其工作貢獻於法律與社會發展的另一種可能性。

作者介紹
(法)菲利普·熱斯塔茨//克里斯托弗·雅曼|責編:艾文婷//郭柯一|總主編:張莉|譯者:朱明哲

目錄
導論
  一、學說:詞與物
  二、現實之一:一種學者法(un droit savant)
  三、現實之二:一種法律淵源(une source du droit)
  四、現實之三:一個作者群體(une collectivit6 d'auteurs)
  五、比較
  六、術語說明
  七、認識論
第一部分  法國「學說」概念的歷史起源:從古羅馬到20世紀
  第一章  久遠的起源:從古羅馬到《民法典》
  一、古羅馬法博士
  (一)共和國或法律的學說創造(公元前509年一公元前27年)
  概述:起源於程序的法律
  1.祭司和法律之訴的擴大(公元前5世紀一公元前3世紀)
  2.法學家和新訴的創造(公元前2世紀以後)
  (二)帝國或學者法的演變
  概述:新的法律淵源
  1.元首制時代的虛假繁榮(公元前27年一公元284年)
  2.君主制時代的失勢(284年以後)
  結論:優士丁尼的彙編(528年一533年)
  二、法國古代法
  概述:一種多元主義的法
  (一)中世紀晚期的法學博士(12世紀一15世紀)
  前言:12世紀的「第一次重生」
  1.學者法的回歸
  2.博士對法律演進的影響
  3.博士們忽略的法律領域
  對中世紀的總結
  (二)現代的博士(16世紀一18世紀)
  1.16  世紀到來時的法學
  2.絕對君主制下的博士
  《民法典》到來前的遺產
  第二章  晚近的起源:《民法典》之後
  前言:面對新實證法的博士
  一、19世紀對法律空間的探索(或博士們的更新)
  概述:有待探索的兩個新大陸
  (一)對《民法典》的探索(19世紀前半葉)
  前言:法典解經
  1.作者的多樣性
  2.作者的精神一致性
  (二)對判例的探索(19世紀下半葉)
  前言:新的判例學家
  1.私法上的探索
  2.公法上的探索
  二、20世紀對法律空間的馴化(或法國學派的勝利)
  概述:一次靜靜的集體征服
  (一)對法律淵源的明確理論化
  1.法律淵源理論化以前的時代
  2.法律淵源多元主義理論的誕生
  (二)學說身份認同的悄然建構

  前言:面對社會科學的學說
  1.一種建立在教義學支配地位上的身份認同
  2.一種建立在教授訓導地位之上的身份認同
  前言:科學訓導與道德訓導
  第一部分的結論
第二部分  學說在法國的地位
  第三章  學說的組成要素
  一、作者的思想
  (一)哪些作者
  1.法學家的專業性
  2.法學家的獨立性
  (二)何種媒介
  1.發表了的學說
  2.未發表之學說
  二、作者之整體
  (一)主要屬於大學的共同體
  1.大學教師的支配地位
  2.其他作者的邊緣化
  (二)主要限制在國內的共同體
  1.學說的地域屬性
  2.法學家的跨國旅行
  第四章  學說的功能
  一、表達觀點的功能
  (一)謹慎的觀點:對實證法的科學呈現
  1.分門別類
  2.確定秩序
  (二)張揚的觀點:對實證法的批判性審視
  1.個人表達的方式
  2.集體表達的方式
  二、正當化的功能
  (一)對法律秩序的正當化
  1.借由分析實證法實現的正當化
  2.借由重構部門法實現的正當化
  (二)對學說權力的正當化
  1.他人的裁判者
  2.內部的知識權力
第三部分  與美國模式對比
  為何是美國
  一、對形式主義的批判
  (一)蘭德爾模式
  1.蘭德爾模式的形成
  2.蘭德爾模式在美國法學家中的傳播
  (二)來自現實主義的批判
  1.現實主義的起源
  2.現實主義的發展
  對現實主義的總結
  二、教義學的撤退
  (一)現實主義遲到的勝利
  1.50年代向理性的回歸
  2.新浪潮(1960年-1980年)

  3.新師資(20世紀80年代以來)
  (二)建立對比
  1.雙向誤解
  2.有用的比較
  結論
  人名索引
  澤者附錄書中部分人物介紹
  澤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