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川劇雜論(國家藝術基金川劇理論評論人才培養論文集)

  • 作者:編者:重慶市文化和旅遊研究院|責編:李桂英
  • 出版社:重慶大學
  • ISBN:9787568922685
  • 出版日期:2020/12/01
  • 裝幀:平裝
  • 頁數:256
人民幣:RMB 5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2018年8月,重慶市文化研究院主辦,國家藝術基金資助的「川劇理論評論人才培養」學術會議在重慶市文化藝術研究院舉行。在為期60天的培訓中,培訓班開設了中國戲曲史、川劇史、中國戲曲基礎理論、川劇基礎理論知識、戲曲評論、戲曲理論研究等課程,從川劇表演、聲腔、導演、劇作、舞美等方面,全方位、系統性地提升學員戲曲知識,提升其寫作水平。
    經過兩個月的學習和實踐,學員們在川劇理論評論寫作上有了長足進步,形成了本書所收錄的40篇理論或評論文章。此外,本書還收錄了部分授課教師的講義,主要涉及川劇本體藝術的各個方面,以及戲曲文化批評等多個層面,內容豐富、思想深刻,形成了當代川劇理論評論的一次「美文集錦」。

作者介紹
編者:重慶市文化和旅遊研究院|責編:李桂英

目錄
川劇印象隨筆
川劇《劉氏四娘》中劉氏四娘形象考
從川劇《金子》音樂中看戲曲的傳承和發展
論川劇現代戲《鐸聲陣陣》對主題的演繹
探索川劇《死水微瀾》與《金子》的女性形象
猶抱琵琶「變」著「臉」
用「文化資源化」的視點論川劇的觀眾培養
新編劇目的傳承經驗與反思——以川劇劇目為例
雙柑斗酒聽黃鸝,俗耳針砭鼓腸詩——國家藝術基金川劇理論評論人才培養簡談
評析川劇將受眾放在「前頭」的重要性
清末民初巴渝地區坊刻曲本的家國意識研究——以東大本雙紅堂藏《飛仙塔》為例
川劇文化元素在現代廣告中的運用研究
川劇傳統盔帽發展階段史考析
用現代思維觀傳統戲曲——淺析川劇《迎賢店》
試論川劇的生存現狀與發展
青苗戲與近代鄉村的川劇演出
《包公照鏡子》中接地氣的「包大人」——川北燈戲的喜劇特徵
析四川漢族民歌在新編川劇高腔音樂中的體現
論川劇《變臉》「形象種子」的挖掘與導-演的「二度創作」
新媒體時代下川劇的傳播困境及改進
此情只可待追憶——淺評現代川劇《愛情天梯》
淺析川劇文小生的「書卷氣」
川劇與電影融合的再思考
從《打紅台》到《白面虎肖方》看「雙創」
日常的回歸與鏡像的隱喻——新編川北燈戲《包公照鏡子》的現代性啟示
巴山蜀水催戲魂——從新時代看川劇的傳承與創新
淺析川劇編劇的創作現狀和必要寫作意識
談民營劇團
淺談川劇目連戲中的原型源流及其變化
巴蜀文化底蘊下的川劇《金子》
精於設置情節,巧于細節描寫——評析李行劇本《香羅帕》的藝術魅力
川劇《慾海狂潮》對「慾望」的創造
經典傳統劇目的詮釋——觀川劇《放裴》之表演
營造意境,追求韻致——四川省川劇院摺子戲專場觀后散議
環球劇院對川劇傳承與發展的啟示
川劇《金子》的人性之美
川劇的批判性傳承
川劇《鳴鳳》人物命運的悲劇表現
從川劇劇目窺探川人的「生死觀」
附錄:教師講課筆記
當前戲曲理論問題與實踐策略
巴蜀戲劇與川劇歷史概述、川劇資源開掘與研究
城市化與鄉土化——戲曲文學的時代品格
意象與鏡像:傳統戲劇的現代性與現代轉化的系統性
戲曲評論的功能與價值取向
中國傳統文化與藝術精神
民族文化背景下的戲曲改革、精神的越界——西潮中的新時期川劇藝術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