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經學通論

  • 作者:(清)皮錫瑞|責編:劉明|校注:吳仰湘
  • 出版社:中華書局
  • ISBN:9787101148664
  • 出版日期:2020/12/01
  • 裝幀:平裝
  • 頁數:506
人民幣:RMB 4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經學通論》既是皮錫瑞個人一生經學研究的晚年定論,也是他全面總結古代經學、開啟近代經學通識教育的精品力作。
    全書議題鮮明,取材豐富,分之為209篇經學專題論文,合之則不啻是一部經學小百科。皮氏于經學寢饋既深,得以含英咀華,對歷來紛繁複雜的五經之學,作提綱挈領式論述,如闡發五經大義,論變與不變皆《易》之大義,論今文《尚書》篇篇有義,論《詩》教溫柔敦厚,論《禮》所以節性復情,論《春秋》有大義有微言,又如梳理五經源流,分別《易》之正傳與別傳,辨析《書》、《詩》之今古文糾紛,探討三《禮》、《春秋》三傳之異同優劣,又如指點後學治經的門徑,分論治《易》、通《書》、讀《詩》、習《禮》、明《春秋》之法,總論研治群經當求簡明有用,無不上下千古,獨具裁斷,雖時見偏主今文的個人好惡,但主要內容仍屬條理舊說,切實有用。

作者介紹
(清)皮錫瑞|責編:劉明|校注:吳仰湘
    皮錫瑞(1850—1908)字鹿門,一字麓雲,湖南善化人,曾自署所居日「師伏堂」,後學尊稱「師伏先生」。皮氏于同治十二年(1873)膺選拔貢,光緒八年(1882)舉順天鄉試,后四赴禮闈報罷,遂絕意功名仕進,以講學、著述終老。他從訓詁、名物入手治經,進而精究《尚書》,兼攻鄭學,晚貫群經,雖宗主今文,但學風謹嚴,持論平實。皮氏又是晚清教育名家,自光緒十八年(1892)起主講南昌經訓書院,光緒二十四年(1898)出任長沙南學會學長,光緒二十八年(1902)受聘創辦善化小學堂,又相繼在湖南高等學堂、湖南師範館、長沙府中學堂講授經史,並一度擔任善化小學堂監督,短期代理湖南高等學堂總理,為湘省新式教育鞠躬盡瘁,被楊樹達譽為「經師人師」。

目錄
點校說明
自序
易經
  一、論變易、不易皆《易》之大義
  二、論伏羲作《易》垂教,在正君臣、父子、夫婦之義
  三、論重卦之人當從史遷、揚雄、班固、王充,以為文王
  四、論《連山》、《歸藏》
  五、論卦辭文王作、爻辭周公作皆無明據,當為孔子所作
  六、論《易》至孔子始著,於是學士大夫尊信其書
  七、論卦辭、爻辭即是繫辭,《十翼》之說于古無征
  八、論孔子作卦辭、爻辭,又作《彖》、《象》、《文言》,是自作而自解
  九、論傳經之人惟《易》最詳,經義之亡惟《易》最早
  十、論漢初說《易》皆主義理、切人事,不言陰陽、術數
  十一、論陰陽災變為《易》之別傳
  十二、論孟氏為京氏所托,虞氏傳孟學,亦間出道家
  十三、論鄭、荀、虞三家之義,鄭據禮以證《易》,學者可以推補,不必推補爻辰
  十四、論《費氏易》傳于馬、鄭、荀、王,而其說不同,王弼以十篇說經,頗得費氏之旨
  十五、論王弼多清言,而能一掃術數,瑕瑜不掩,是其定評
  十六、論以傳附經始於費直,不始於王弼,亦非本于鄭君
  十七、論宋人圖書之學亦出於漢人而不足據
  十八、論先天圖不可信,朱子《答袁機仲書》乃未定之說
  十九、論胡渭之辨甚確,若知《易》皆孔子所作,更不待辨而明
  二十、論黃宗羲論《易》取王《注》與程《傳》,漢之焦、京,宋之陳、邵,皆所不取,說極平允,近人復理焦、京之緒,又生一障
  二十一、論近人說《易》,張惠言為顓門,焦循為通學,學者當先觀二家之書
  二十二、論象數已具于《易》,求象數者不當求象于《易》之外,更不當求數于《易》之先
  二十三、論焦循《易》學深於王弼,故論王弼得失極允
  二十四、論焦循以假借說《易》本于《韓詩》,發前人所未發
  二十五、論假借說《易》並非穿鑿,學者當援例推補
  二十六、論《易》說多依托,不當崇信偽書
  二十七、論《易》為卜筮作,實為義理作,孔子作卦、爻辭純以理言,實即羲、文本意
  二十八、論說《易》之書最多,可取者少
書經
詩經
三禮
春秋
附錄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