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反思現代(近代中國歷史書寫的重構)(精)/論世衡史叢書

  • 作者:黃克武|責編:馮珺
  • 出版社:四川人民
  • ISBN:9787220119347
  • 出版日期:2021/01/01
  • 裝幀:精裝
  • 頁數:292
人民幣:RMB 72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上世紀90年代之後學界逐漸反思以西方為中心的範式,不再以啟蒙運動以來西方的「現代性」當作唯一的、普遍的生活模式,進而提出以中國為中心,探索現代性的他種可能。在此理念之下,中國現代性不但是一個現實的生活處境,有其內在的發展理路,也是中西歷史、文化交融互釋之產物。本書以此為軸心,從典範轉移到具體個案,反省近三十年來的近代中國史學研究。全書收編論文十余篇,由有關中國近代史研究典範轉移、中外學界研究狀況的反省,以及幾本中英文史學著作的書評等集結而成,分為典範轉移、晚清史的反省、民國史之檢討三個部分。以著作與議題作為切入點,本書通過觀察歷史研究的思路如何轉變,學者如何各顯神通拓展新局面,期待由此產生出新問題與新方法,為近代中國史研究提供借鑒。

作者介紹
黃克武|責編:馮珺
    黃克武,1957年生於台北板橋。美國斯坦福大學歷史系博士,現任台灣中研院近代史研究員兼所長,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兼任教授。專長領域為中國近代思想史、翻譯史與中西文化交流。著有《一個被放棄的選擇:梁啟超調適思想之研究》、《自由的所以然:嚴復對約翰彌爾自由思想的認識與批判》、《惟適之安:嚴復與近代中國的文化轉型》《金山鄉志:政事篇》等專書及學術論文六十余篇。

目錄
典範轉移
「現代」觀念之源起與歷史研究的本土反思
  前言
  近代中國「現代」概念之起源
  現代化研究範式的建立
  多元現代性的反思
  結語
從「文明」論述到「文化」論述:清末民初中國思想界的
一個重要轉折
  前言
  「文明」與「文明史」
  「文化」與「文化史」
  文明、文化與科玄論戰
  結論
翻譯、啟蒙與中國現代性
  前言
  翻譯研究的兩種取徑
  廣告與翻譯
  翻譯與啟蒙:魯迅
  翻譯與啟蒙:梁啟超
  翻譯與啟蒙:嚴復與新觀念、新語彙的譯介
  結語
從「士大夫」「士紳」到「地方精英」:二十世紀
西方漢學界對清末民初中國社會領導階層之研究
  前言
  「東方專制論」下的國家代理人
  艾伯華與士紳社會理論的建立
  對於明清士紳角色的辯論
  施堅雅的理論架構與區域研究的興起
  「孔飛力學派」與地方精英典範的形成
  Esherick、Rankin與地方精英典範的建立
世俗化理論是否適用於近代中國
  前言
  何謂世俗化
  世俗化概念是否適用於近代中國
  結語
建立史學典範的一個努力:論佘英時《史學評論》
「代發刊辭」

晚清史的反省
經世文編與中國近代經世思想研究
  前言
  「經世文編」簡介
  「經世文編」思想內涵之分析
  研究方法的反省
  研究展望
清代考證學的淵源——民初以來研究成果之評介
評介倪德衛《章學誠的生平與思想(1738一1801)》
評柯文著《歷史中的三個基調:作為事件、經驗
與神話的義和團》

  前言:著述背景
  理論架構
  實例展演
  反省與評估
文格德與西方眼中的中國形象:論《一個騎士在中國》
評潘英著《革命與立憲》

民國史之檢討
從晚清看辛亥革命
  序言
  思想動員:辛亥革命的思想根源
  革命黨與立憲派共造共和大業
  辛亥革命的意義:代結論
評劉禾著《跨越語際的實踐:1900至1937年間
中國的文學、民族國家文化與被翻譯的現代陛》
胡適檔案與胡適研究
  前言
  胡適紀念館藏檔案簡介
  穿透迷霧:如何利用胡適檔案從事胡適研究
  以胡適檔案解決問題的一個案例:陳之邁致胡適函
  結論
記憶、認同與口述歷史
  前言:眾聲喧嘩的歷史場景
  口述歷史所面臨的困難
  口述訪問工作的社會面向
  集體記憶理論對口述工作之啟示
  歷史記憶與現實利益之干擾
  口述記錄之挑戰:從語言到文字
  結語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