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宋元道教易學初探

  • 作者:章偉文|編者:吳向東|責編:馮春鳳
  • 出版社:中國社科
  • ISBN:9787520362603
  • 出版日期:2020/05/01
  • 裝幀:平裝
  • 頁數:322
人民幣:RMB 129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道教易學的宗旨主要在於彌補道家哲學偏重形而上學的弱點,開闢道教從人事通向天道的實踐之路。與儒家易學偏重政治和社會倫理問題的探討有所不同,道教易學重在對自然天道及人與自然天道的合一等問題進行研究。宋元時期是道教易學最繁榮和最重要的時期,道教易學與內丹學結合,出現了三種主要的學術形式,其中,丹道易學主要以個體為本位,對天道之理進行切身體悟。以求得個體與天道相通、相融的具體方法和路徑;道教圖書易學主要以易圖的形式對天道之理進行探討,以為道教內丹修煉提供理論的指導;道教易老學則是對上述這種天人之學的結合,以體用的方式來貫通天與人、道體與器用,溝通形上與形下。上述三種理論形式雖然側重點各不相同,但共同構成以道教內丹修煉為主旨的、完整的、具有時代特徵的道教易學思想體系。

作者介紹
章偉文|編者:吳向東|責編:馮春鳳
    章偉文,男,1969年生,江西臨川人,歷史學博士、哲學博士后。現任北京師範大學哲學學院中國哲學與文化研究所所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哲學史學會理事、中國宗教學會理事等。學術研究主要集中在易學哲學、道教哲學、中國傳統價值觀、歷史觀等方面,學術著作主要有《宋元道教易學初探》《易學歷史哲學研究》《中華經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譯——周易參同契譯註》《全真學案:郝大通學案》《全真學案·鍾離權學案》《中國傳統價值觀及其當代轉換》等,發表相關學術論文九十余篇。

目錄

緒言  道教易學概述
第一節  道教易學確立的理與勢
  一何謂道教易學
  二  道教易學確立的理與勢
第二節  《周易參同契》與道教易學的確立
  一  《周易參同契》可以確定為漢代金丹道教的作品
  二  《周易參同契》標志著道教易學的確立
第三節  道教易學的分期及基本特徵
  一  早期道教與易學的關涉
  二  魏晉南北朝道書中的易學內容及其特徵
  三  隋唐道教易學與丹道理論
  四  宋元明清道教易學流派的孳乳
第四節  宋元道教易學研究的目的和方法
  一  為什麼要研究宋元道教易學
  二  宋元道教易學研究的方法和原則

上篇  宋元易學內丹學
第一章  陳顯微的易學內丹學思想
  第一節  陳顯微建立易學內丹學思想體系的緣由
  第二節  載造化之妙理者莫出於《易》卦
  一  牝牡四卦以為橐符,覆冒陰陽之道
  二  乾坤者,太極之變也。合之為太極,分之為乾坤
  三  天符有進退,屈伸以應時
  第三節  金丹者,象乾坤以為體,法日月以為用
  第四節  乾坤升降有候,坎離配合有機
  第五節  大《易》之作本諸大丹,丹道包空括壞,越數超形
第二章  儲華谷的易學內丹學思想
  第一節  儲華谷《周易參同契》注年代略考
  一  儲華谷「注」的時間上限
  二  儲華谷「注」的時間下限
  三  儲華谷「注」為宋代注本
  四  儲華谷「注」所作時間應在朱熹《周易參同契考異》
  之後,值南宋中晚期
  第二節  儲華谷的易學內丹學思想
  一  葯之與物,二八河圖
  二  五賊運火,皇極洛書
  三  金丹之道,法象羲《易》,按爻摘符
第三章  俞琰的易學內丹學思想
  第一節  俞琰論易學與道教修煉的關係
  第二節  俞琰易學內丹學的理論特色
  一  神仙還丹之道與《周易》太極之道
  二  《易》理、《易》符與道教內丹修煉
  三  俞琰道教易學內丹學對佛教禪學的「揚棄」
第四章  陳致虛的易學內丹學思想
  第一節  內丹道教的建立:借易道闡發丹道
  一  《易》只陰陽兩件物事,能明能行方為聖人
  二  易之道逆數也
  三  易之道統乎天心
  第二節  內丹道教修持的根本方法:以術證道


中篇  宋元道教易圖學
第五章  陳摶與宋元道教圖書易學的興起
  第一節  陳摶的生平事跡、學術淵源及著述
  第二節  陳摶的道教圖書易學思想
  一  陳摶的「易龍圖」與河洛之學
  二  陳摶與太極圖
  三  陳摶與先天圖、先天學
第六章  郝大通《太古集》的道教易圖學思想
  第一節  郝大通具有「易」道特徵的道教宇宙論思想
  一  道生萬物是一個從無到有,又從有到無的過程
  二  自然天道與「易」之道、還丹之道
  三  具有「易」道特徵的道教宇宙論
  第二節  郝大通以易圖解宇宙化生萬物的規律性與
  道教內丹修煉
  第三節  郝大通法天地造化生物的原理以論還丹之爐鼎的思想
第七章  雷思齊的道教易圖學思想
  第一節  河圖、衍數新釋
  第二節  河圖、衍數與《道德經》
  第三節  雷思齊道教易圖學的意義
第八章  張理的道教易圖學思想
  第一節  論圖書易學與道教的關係
  一  道教易學是圖書易學傳承的一個中間環節
  二  圖書易學是經由道教學者陳摶數傳于邵雍之後而
  明於世的
  第二節  張理《易象圖說》中反映的道教易圖學思想
  一  《易象圖說》對《龍圖序》圖書思想的闡發對道
  教內丹學的意義
  二  《先後(天)八卦德合之圖》與《後天六十四卦變通
  之圖》中的道教修持思想
  三  「先天六十四卦方圓圖」與道教的內丹修煉
  第三節  張理《易象圖說》的意義
  一  為道教之道切入現實的社會生活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  為儒學注入了天道自然的內容,使儒學也得到了發展

下篇  宋元道教易老學
第九章  李道純的道教易老學思想
第一節  道本至無,易在其中
第二節  易象乃道之原,常變乃易之原
第三節  聖之為聖,用易而已。用易之成,虛靜而已
結束語宋元道教易學研究對當代文化建設的價值
參考文獻
後記
再版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