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海洋保護生態學/海洋生態科學與資源管理譯叢

  • 作者:(加)約翰·洛夫//馬克·扎卡里亞斯|責編:鹿源|譯者:趙淑江//沈斌//張建設//陳永久//劉強
  • 出版社:海洋
  • ISBN:9787521006421
  • 出版日期:2020/08/01
  • 裝幀:平裝
  • 頁數:445
人民幣:RMB 19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海洋保護生態學/海洋生態科學與資源管理譯叢》對科學問題表述準確、文字通俗易懂。面對海洋生態系統普遍出現退化的現狀,本書的出版十分必要和及時,相信將對我國海洋生態保護工作起到推動作用。

作者介紹
(加)約翰·洛夫//馬克·扎卡里亞斯|責編:鹿源|譯者:趙淑江//沈斌//張建設//陳永久//劉強

目錄
第1章  引言:為什麼海洋保護是必要的
  海洋及其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所受威脅和管理
  1.1  海洋的重要性
  1.2  海洋系統現狀
  1.3  什麼是生物多樣性?
  1.4  為什麼要保護海洋生物多樣性?
  1.5  生物多樣性在地質和歷史時代上的變化
  1.6  海洋生物多樣性的組成
  1.7  海洋生物多樣性受到的威脅
  1.8  討論海洋生物多樣性免受威脅的方法:海洋保護
  1.9  海洋科學知識的重要性
  1.10  需要一個系統和綜合的海洋保護方法:物種、空間、系統
  1.11  本書一些重複性的主題
  1.12  結論與管理啟示
參考文獻
第2章  海洋環境:物理一化學特性
  結構和過程一持久性和多發性因素
  2.1  引言
  2.2  海洋的主要特徵——自然地理結構
  2.3  海洋的主要特徵——自然地理學過程
  2.4  海洋的主要特徵——海洋學結構
  2.5  海洋的主要特徵——海洋學過程
  2.6  河口的主要特徵
  2.7  結論和管理啟示
參考文獻
第3章  海洋環境:生態學與生物學
  水體環境、海底環境以及沿岸邊緣生物群落
  3.1  引言
  3.2  海洋環境中的主要類群
  3.3  海洋環境與陸地環境的異同
  3.4  海洋、河口和淡水生態系統之間的異同
  3.5  北極、南極、亞極區、溫帶、亞熱帶和熱帶海域環境之間的異同
  3.6  水體空間環境和海底空間環境:棲息地及其生物群落
  3.7  結論與管理啟示
參考文獻
第4章  海洋保護方法
  傳統策略和生態框架
  4.1  「物種」和「空間
  4.2  海洋保護的」傳統策略
  4.3  一個應用於海洋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生態學和環境學通用框架
  4.4  結論和管理啟示
參考文獻
第5章  代表性海域:從全球到生態區域
  生態系統/棲息地層次上的海洋保護
  5.1  引言:海洋保護的層級分類方法
  5.2  從全球到生態區的代表性海域
  5.3  區域層次和地質形態單元
  5.4  生態區內的地球物理因素與海景
  5.5  地球物理學分類系統的基本原理與生態法則
  5.6  定義棲息地(海洋代表性單元)的地球物理學因素

  5.7  國家和區域層次代表性海域層級結構保護規劃案例
  5.8  結論與管理啟示
參考文獻
第6章  棲息地和生物群落:從生態區至當地
  現實性、變異性與關係尺度
  6.1  引言
  6.2  海洋生物群落是什麼
  6.3  有關海洋生物群落的傳統觀點
  6.4  生物群落的結構和過程
  6.5  生物群落與棲息地的相互關係:一般性介紹
  6.6  生物群落與棲息地的相互關係:生態區和區域
  6.7  SHENG 物群落與棲息地的相互關係:地形單元和棲息地
  6.8  生物群落與棲息地的相互關係:基本棲息地與海景
  6.9  生物群落與棲息地的相互關係:次級棲息地與生物區系
  6.10  生物群落與棲息地的相互關係:生物演替系列變群叢與小群落
  6.1  l結論和管理啟示
  參考文獻
第7章  特色海域:物種和生態系統過程
  生態系統過程:能量梯度區與熱點海域
  7.1  引言
  7.2  不同類型的特色性海域
  7.3  特色性棲息地:能量梯度區
  7.4  特色性海域:熱點海域與生態學和生物學的重要海域
  7.5  特色性棲息地和代表性棲息地之間的關係
  7.6  物種多樣性及其特色性棲息地和代表性棲息地之間的關係
  7.7  結論和管理啟示
  參考文獻
第8章  生物多樣性模式:物種多樣性
  理論和相關關係:全球、區域和局部海域
  8.1  引言
  8.2  物種多樣性和生物多樣性
  8.3  種類、棲息地和生物群落層次上的多樣性測量
  8.4  物種多樣性理論
  8.5  全球物種多樣性模式
  8.6  區域物種多樣性模式
  8.7  亞區域到局部海域物種多樣性模式
  8.8  局部海域物種多樣性模式
  8.9  深海物種多樣性模式
  8.10  結論和管理啟示
  參考文獻
第9章  物種及焦點物種
  關鍵種、傘護種、旗艦種和指示種等
  9.1  引言
  9.2  指示種
  9.3  關鍵種
  9.4  傘護種
  9.5  旗艦種(魅力種)
  9.6  其他焦點物種/生物群落
  9.7  不同類型焦點物種的特性
  9.8  結論和管理啟示

  參考文獻
第10章  遺傳多樣性
    遺傳學的意義:從基因到生態系統
  10.1  引言
  10.2  基因層次的遺傳多樣性
  10.3  物種層次的遺傳多樣性
  10.4  種群層次
  10.5  群落層次的遺傳多樣性
  10.6  生態系統層次的遺傳多樣性
  10.7  總結和管理啟示
  參考文獻
第11章  海岸帶
  組成、複雜性和分類
  1l.l引言
  11.2  海岸帶為什麼要單獨討論
  11.3  海岸帶一般描述與傳統分類
  11.4  沿岸海灣地理信息系統研究和海岸帶分類新方法
  11.5  沿岸帶地形單元分類
  11.6  沿岸地貌單元內棲息地的深入分析
  ll.7  結論和管理啟示
  參考文獻
第12章  公海和深海
  中上層生物和底棲生物,水文學和生物地理暈
  12.1  引言
  12.2  現有的海洋生物地理學分類方法
  12.3  世界海洋的水文學和生物地理學
  12.4  深海和公海海域分類系統的原理和實踐
  12.5  水體空間環境生物地理學
  12.6  海底空間環境生物地理學
  12.7  海山和其他海底地形單元
  12.8  結論和管理啟示
  參考文獻
第13章  通過生態系統方法建立漁業管理與海洋保護目標之間的聯繫
  開發與保護的兼容性
  13.1  引言
  13.2  海洋漁業艫現狀和發展趨勢
  13.3  海洋捕撈漁業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
  13.4  當前漁業管理的方法和面臨的困難
  13.5  漁業生態系統方法
  參考文獻
第14章  保護區的大小和邊界
  功能、位置、規模確定的基本原理
  14.1  引言
  14.2  海洋保護區的類型及其大小
  14.3  結論和管理啟示
    參考文獻
第15章  保護區評價
  應用於海洋生物多樣性的價值概念
  15.1  引言
  15.2  海洋環境價值

  15.3  海洋生物學價值的定義
  15.4  估值指標選擇
  15.5  生物學估值概念的潛在用途
  15.6  生物學估值過程的優化
  15.7  結論和管理啟示
  參考文獻
第16章  海洋保護區組
  整合特有性和代表性保護區
  16.1  引言
  16.2  大堡礁:一組具有代表性的保護區
  16.3  基於生態科學進行的一組相關海洋保護區的規劃示例
  16.4  結論和管理啟示
  參考文獻
第17章  海洋保護區網路
  海洋中的連通性模式
  17.1  引言
  17.2  海洋生物體生命周期和運動類型
  17.3  區域內和局部海域連通性評估
  17.4  評估海洋保護區組之間的連通性
  17.5  保護區面積和保護比例
  17.6  結論和管理啟示
  參考文獻
第18章  海洋監測方案的建立
  穩定基線的方法
  18.1  引言
  18.2  海洋監測的各種觀點
  18.3  監測方案
  18.4  海洋監測方法與可監測的特性、特徵和條件類型
  18.5  海洋監測面臨的挑戰
  18.6  結論和管理啟示
  參考文獻
第19章  尚未解決的海洋保護問題
  現存問題及未來解決方案
  19.1  引言
  19.2  各種生態層次上尚未解決的問題
  19-3跨越各種生態層級的「尚未解決的問題」需要一個整合方法
  19.4  結論
  參考文獻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