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中國哲學史(第2版)

  • 作者:北京大學哲學系中國哲學教研室|責編:田煒
  • 出版社:北京大學
  • ISBN:9787301049303
  • 出版日期:2003/10/01
  • 裝幀:平裝
  • 頁數:503
人民幣:RMB 6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北京大學哲學系中國哲學教研室編著的《中國哲學史》是為哲學專業本科教學講授「國哲學史」課程所編寫的教材用書。本書把深邃的哲學思想和翔實的史學資料相結合,梳理了中國哲學史的發展脈絡,是一部平實、清楚、可靠性強,適應性廣的中國哲學史教科書。曾經並將繼續對中國哲學史的教學產生重要影響。

作者介紹
北京大學哲學系中國哲學教研室|責編:田煒

目錄
第一編 先秦時期的哲學
  第一章  中國哲學的萌芽與產生
    第一節  殷周時代的宗教思想
    第二節  樸素辯證法思想的萌芽
    第三節  樸素自然觀的萌芽
    第四節  無神論觀念的興起
  第二章  孔子
    第一節  正名思想
    第二節  仁學思想
    第三節  認識論思想
    第四節  中庸之道
    第五節  天命論
  第三章  老子
    第一節  「小國寡民」的政治思想
    第二節  「道」生萬物的哲學體系
    第三節  樸素的辯證法思想
    第四節  神秘主義認識論
  第四章  孫武
    第一節  富國強兵的思想
    第二節  「不可取于鬼神」與「知彼知己」
    第三節  軍事辯證法思想
  第五章  墨子
    第一節  社會政治思想
    第二節  經驗論的認識論
    第三節  宗教思想
  第六章  前期法家的社會歷史觀和告子思想
    第一節  前期法家的社會歷史觀
    第二節  告子的思想
  第七章  孟子
    第一節  「仁政」學說
    第二節  「性善」論
    第三節  「良知」說和「勞心者治人」
  第八章  《管子》書中《心術》等四篇的思想
    第一節  法、禮結合的社會政治思想
    第二節  「精氣」說
    第三節  「靜因之道」的認識論
  第九章  莊子
    第一節  逍遙游的人生觀
    第二節  相對主義和不可知論
    第三節  「自本自根」的道論體系
  第十章  惠施和公孫龍
    第一節  惠施的「合同異」說
    第二節  公孫龍的「離堅白」說
  第十一章  後期墨家
    第一節  社會歷史觀
    第二節  認識論
    第三節  邏輯理論
  第十二章  《易傳》
    第一節  關於《易傳》
    第二節  《易傳》的體系

    第三節  《易傳》的樸素辯證法思想
  第十三章  荀子
    第一節  社會政治歷史觀
    第二節  「性惡」論
    第三節  自然觀
    第四節  認識論和邏輯思想
  第十四章  韓非
    第一節  法、術、勢
    第二節  認識論
    第三節  自然觀和無神論思想
第二編 漢一唐時期的哲學思想
  第一章  漢初的哲學思想
    第一節  漢初的黃老學派
    第二節  陸賈
    第三節  賈誼
  第二章  董仲舒
    第一節  「大一統」的政治理論
    第二節  「天人感應」的神學目的論
    第三節  「事各順於名」的認識論
    第四節  歷史觀和性三品說
  第三章  揚雄和桓譚
    第一節  揚雄的哲學體系
    第二節  揚雄的認識論和辯證法思想
    第三節  揚雄的人性論與社會政治思想
    第四節  桓譚的形神論和對讖緯迷信的批判
  第四章  讖緯和《白虎通》
    第一節  讖緯和象數之學
    第二節  《白虎通》的宗教神學
  第五章  王充
    第一節  自然觀和無神論
    第二節  認識論
    第三節  歷史觀和人性論
    第四節  命定論思想
  第六章  王弼
    第一節  「名教」本于「無為」
    第二節  「天地萬物皆以無為本」的本體論
    第三節  「得意在忘象」的認識論
    第四節  「治眾者至寡」的英雄史觀
  第七章  裴頠和歐陽建
    第一節  裴頠等反對玄學貴無論的歷史背景
    第二節  裴頠的「崇有論」思想
    第三節  歐陽建「言盡意論」的認識論
  第八章  郭象
    第一節  「獨化」說
    第二節  因果各自成體的形而上學
    第三節  「冥然自合」認識論
    第四節  社會政治理論
  第九章  東晉南北朝時期的佛教哲學思想
    第一節  佛教的傳人和盛行
    第二節  慧遠的佛教因果報應論和神不滅論

    第三節  僧肇的佛教哲學思想體系
  第十章  范縝
    第一節  范縝「神滅論」思想產生的歷史背景
    第二節  范縝的無神論學說
  第十一章  東晉南北朝隋唐道教哲學的發展
    第一節  道教的形成和概況
    第二節  葛洪和陶弘景的道教哲學思想
    第三節  成玄英、王玄覽、司馬承禎等人的道教哲學思想
  第十二章  隋唐時期佛教哲學思想的發展
    第一節  隋唐佛教概況與儒、佛、道三教的紛爭和融合
    第二節  玄奘與唯識宗
    第三節  法藏與華嚴宗
    第四節  慧能與禪宗
  第十三章  韓愈和李翱
    第一節  韓愈的哲學及其反佛教思想
    第二節  李翱的哲學及其反佛思想
  第十四章  柳宗元和劉禹錫
    第一節  柳宗元的社會歷史觀和元氣自然觀
    第二節  劉禹錫的「天人交相勝」思想
第三編  宋元明清時期的哲學發展
  第一章  李覯與王安石
    第一節  李覯的自然觀
    第二節  李覯的社會倫理思想
    第三節  王安石的五行學說和認識論
    第四節  王安石的人性論和歷史觀
  第二章  周敦頤和二程
    第一節  北宋時期道學的產生
    第二節  周敦頤的太極動靜說
    第三節  二程的天理論
    第四節  二程的人性論和道德學說
  第三章  張載
    第一節  氣一元論的自然觀
    第二節  辯證的宇宙觀
    第三節  唯理論的認識論
    第四節  人性問題與道德學說
  第四章  朱熹
    第一節  理一元論
    第二節  「格物窮理」論
    第三節  思想方法論
    第四節  人性論倫理學說與歷史觀
  第五章  陸九淵
    第一節  「心即理」的主觀唯心主義
    第二節  反省內求的認識論和道德修養方法
    第三節  朱陸之爭
  第六章  陳亮與葉適
    第一節  陳亮、葉適功利學派的社會背景
    第二節  陳亮的哲學觀點與功利思想
    第三節  葉適的哲學思想
    第四節  葉適的功利思想及其對各派哲學思想的批判
  第七章  元代的哲學思想

    第一節  元代初期的社會文化
    第二節  許衡的思想
    第三節  劉因的思想
    第四節  吳澄的思想
  第八章  王守仁/323、
    第一節  「心外無理」與「心外無物」
    第二節  「致良知」與「知行合一」
    第三節  唯心主義的倫理學說
  第九章  羅欽順
    第一節  「理只是氣之理」的氣本論思想
    第二節  關於心、性的理論
    第三節  對陸王心學和佛教的批判
  第十章  王廷相
    第一節  「理在氣中」
    第二節  對於先驗認識論的批判
    第三節  人性問題與歷史進化觀點
  第十一章  王艮與泰州學派
    第一節  王艮的格物說和良知說
    第二節  泰州學派的發展
  第十二章  李贄
    第一節  對封建禮教的批判
    第二節  世界觀和真理學說
  第十三章  方以智
    第一節  論「通幾」與「質測」的關係
    第二節  方以智的自然觀
    第三節  辯證思想
    第四節  對於理學和佛教禪宗的批判
  第十四章  黃宗羲
    第一節  明清之際的社會矛盾和黃宗羲的思想傾向
    第二節  對於封建專制主義君權論的批判
    第三節  以學校為議政機關的政治思想
    第四節  「氣外無理」、「心即是氣」的哲學思想
  第十五章  王夫之
    第一節  「氣者理之依」
    第二節  「日新之化」
    第三節  「能必副其所」和「知以行為功」
    第四節  人性論與理欲論
    第五節  歷史觀
  第十六章  顏元
    第一節  「理氣融為一片」
    第二節  習行格物
    第三節  功利主義
  第十七章  戴震
    第一節  清代前期的社會情況與戴震的學術傾向
    第二節  「氣化即道」
    第三節  「血氣心知」
    第四節  「理存于欲」
第四編  近代中國哲學的發展
  第一章  龔自珍和魏源
    第一節  龔自珍「平均」論的變法革新思想

    第二節  龔自珍的哲學思想
    第三節  魏源「師夷之長技」的革新思想
    第四節  魏源的哲學思想
  第二章  洪秀全
    第一節  原始的社會主義空想
    第二節  對封建神權和傳統名教的批判
    第三節  基督教神學思想的影響
  第三章  康有為
    第一節  康有為與19世紀末資產階級改良主義運動
    第二節  托古改制和大同思想
    第三節  進化論思想
    第四節  「仁愛」哲學
  第四章  譚嗣同
    第一節  批判封建名教,宣揚人道主義
    第二節  「破對待」的相對主義理論
    第三節  「仁學」的哲學體系
  第五章  嚴復
    第一節  批判封建君權,宣傳民主自由
    第二節  「物競天擇」的進化論
    第三節  機械的自然觀
    第四節  經驗主義的認識論和方法論
  第六章  梁啟超
    第一節  心物論
    第二節  天授與自成
    第三節  英雄與時勢
    第四節  新民論
    第五節  良知自由
  第七章  章  炳麟
    第一節  資產階級的民主革命論
    第二節  對孔教的批判及其局限性
    第三節  從宣傳無神論到鼓吹「無神教」
    第四節  從唯物主義到唯心主義
  第八章  孫中山
    第一節  革命民主主義者
    第二節  三民主義的學說
    第三節  進化論思想
    第四節  「行易知難」的知行學說
    第五節  二元論和民生史觀
修訂後記
再版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