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第10版)/青少年心理關懷系列

  • 作者:(美)克萊門斯·巴特勒斯//弗蘭克·施馬萊格//邁克爾·G.特納|責編:張亞捷|譯者:崔海英//張麗欣//徐超凡
  •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
  • ISBN:9787300286624
  • 出版日期:2020/11/01
  • 裝幀:平裝
  • 頁數:404
人民幣:RMB 105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近幾年來,我國18歲之下的未成年人犯罪、自殺等異常行為屢見報道,他們的違法犯罪行為不僅給被害家庭帶來災難,給社會帶來不安定因素,也給他們自己的一生帶來難以估量的麻煩。面對未成年人違法犯罪,我們只能未雨綢繆,通過借鑒國外司法和實踐中的可取之處,盡全力去阻止未成年人,盡可能地去幫助那些誤入歧途迷失的孩子們。
    《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第10版)》是一本全景式的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專著,涵蓋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性質和程度、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原因、環境對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影響,以及犯罪預防、少年司法系統四大內容板塊,並未局限在犯罪學、社會學或刑事司法學等任何一個單一的學科領域,而是運用一個整合性的更宏大的視野來審視未成年人違法犯罪。通過閱讀本書,讀者得以全方位地思考我國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深層次原因,並從美國在未成年人違法犯罪預防、少年司法實踐、少年矯治等宏觀和微觀層面的舉措中獲得啟示。

作者介紹
(美)克萊門斯·巴特勒斯//弗蘭克·施馬萊格//邁克爾·G.特納|責編:張亞捷|譯者:崔海英//張麗欣//徐超凡

目錄
第一部分  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本質和程度
  第1章  青春期與未成年人違法犯罪
    認識青春期
    未成年人違法犯罪
    未成年人處遇的變化
    青少年文化
    高風險少年
    青春期與高風險行為
    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和法律
    身份違犯者和身份違犯
    關於身份違犯行為的解釋
    跨界少年
    少年違法者的處置史
    殖民時期(1636—1823年)
    少年犯教養所時代(1824—1898年)
    少年法庭時代(1899—1966年)
    少年權利時代(1967—1975年)
    改革議程時代(20世紀70年代末)
    社會控制與未成年人犯罪時代(20世紀80年代)
    少年違法犯罪與日益增長的犯罪恐懼時代(1990—2010年)
    對未成年人行為的新理解時代(2010年至今)
    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社會背景
    循證實踐與少年司法
    未成年人違法犯罪與社會政策
  第2章  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狀況和本質
    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主要數據來源
    統一犯罪報告
    不同年齡組的犯罪狀況
    少年法庭統計數據
    自我報告式研究
    自我報告式研究的信度和效度
    自我報告式研究的研究結果
    被害研究
    隊列研究法
    與未成年人違法犯罪有關的社會因素
    年齡與未成年人違法犯罪
    性別與未成年人違法犯罪
    種族/民族背景與未成年人違法犯罪
    社會經濟地位和未成年人違法犯罪
    同伴與未成年人違法犯罪
    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和社會政策:槍支和少年暴力
第二部分  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原因
  第3章  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個人原因
    古典學派和未成年人違法犯罪
    未成年人犯罪預防與懲罰哲學
    一般威懾
    特殊威懾
    喪失行為能力
    理性與未成年人違法犯罪
    理性選擇理論

    日常活動理論
    理性選擇與未成年人違法犯罪
    實證主義與未成年人違法犯罪
    生物學和心理學實證主義與未成年人違法犯罪
    生物學實證主義的早期形式
    當代生物學實證主義:社會生物學與生物社會犯罪學
    生物社會學觀點
    心理學實證主義
    複原力
    理論的重要性
  第4章  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社會原因
    社會結構理論
    社會解組理論
    肖和麥凱
    文化越軌理論
    米勒的下層階級文化與犯罪價值觀
    緊張理論
    默頓的失范理論
    緊張理論和個體層面的分析
    科恩的犯罪亞文化理論
    機會理論
    犯罪亞文化
    衝突亞文化
    退縮亞文化
    克洛沃德和歐林理論的評價
    社會過程理論
    不同接觸理論
    不同接觸理論的基礎
    不同接觸理論評價
    漂移理論與未成年人違法犯罪
    漂移理論的評價
    控制理論與未成年人違法犯罪
    遏制理論
    社會控制理論
    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整合理論
    戈特弗雷德森和赫希的犯罪的一般理論
    艾略特等人的整合社會過程理論
    索恩伯里的互動理論
  第5章  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社會互動理論
    標籤理論
    弗蘭克  坦南鮑姆:邪惡的戲劇化
    埃德溫  萊默特:初次越軌和繼發越軌
    霍華德  貝克爾:越軌的職業生涯
    少年司法過程與標籤作用
    標籤理論的最新發展
    對標籤理論的評價
    符號互動理論
    角色扮演與未成年人違法犯罪
    性別、種族和少年違法犯罪的互動主義觀點
    對符號互動理論的評價

    衝突理論
    衝突犯罪學的維度
    對衝突理論的評價
    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社會背景:恢復性司法與爭端調解
    社區會議與圓桌審判
    對恢復性司法的評價
    未成年人違法犯罪與社會政策:衝突的視角
  第6章  跨越生命歷程的未成年人違法犯罪
    生命歷程理論
    犯罪生涯的歷史
    當代的犯罪生涯研究
    跨越生命歷程的少年違法和犯罪
    青春期缺乏能力
    累積性劣勢
    轉折點
    跨越生命歷程犯罪的不同維度
    初犯年齡
    犯罪升級
    犯罪專業化
    長期犯罪人
    逮捕的累積流行率
    少年犯罪和成人犯罪
    犯罪生涯的長度
    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發展理論
    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縱向研究
    但尼丁市縱向研究
    蒙特利爾縱向實驗研究
    劍橋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發展研究
    保護性因素與生命歷程
第三部分  環境對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影響和犯罪預防
  第7章  性別與未成年人違法犯罪
    性別與未成年人違法犯罪/146犯罪性別比例
    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社會環境:性別角色與未
    成年人違法犯罪
    女性未成年違法者
    對未成年女性違法犯罪的解釋
    生物學和體質解釋
    心理學解釋
    社會學解釋
    對未成年女性違法犯罪解釋的評價
    女性主義犯罪理論
    性別偏見與女性未成年違法者的處理
    階層影響
    種族歧視
    整體大於部分之和
    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和社會政策:回應性別問題的政策方針
  第8章  家庭與未成年人違法犯罪
    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社會環境:家庭對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影響
    家庭因素
    結論

    家庭轉型與未成年人違法犯罪
    家庭生活的其他表現形式
    寄養家庭
    被收養的孩子
    父母是女同性戀、男同性戀、雙性戀或變性人
    的孩子
    同居父母
    大眾傳媒與未成年人犯罪行為
    暴力電視節目和電影
    暴力電腦遊戲
    互聯網引發的犯罪
    黑幫說唱
    人口販賣
    忽視與兒童虐待
    問題的範圍和性質
    忽視
    兒童虐待
    忽視、兒童虐待和未成年人違法犯罪
    兒童虐待和少年司法系統
    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和社會政策:兒童虐待
  第9章  學校與未成年人違法犯罪
    學校里的未成年人違法犯罪
    校園犯罪
    故意毀壞和暴力
    校園霸凌
    霸凌被害的原因
    網路霸凌
    霸凌和自殺
    對同性戀少年的霸凌
    霸凌和校園槍擊事件
    霸凌與學生殘疾
    霸凌和種族
    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和學業失敗
    學業成就
    社會地位低下
    學業失敗
    關於學校和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理論觀點
    學生權利
    正當程序
    言論自由
    髮型和著裝規範
    學校搜查
    安全
    學校紀律
    安全措施
    體罰
    校內滯留
    校外停學
    開除學籍
    學校犯罪預防

    評價方法
    評價結果
    輟學原因
    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和社會政策:有前景的干預策略
    提高在校經歷的質量
    輔導制
    替代學校
    積極的學校–社區關係
    校本暴力預防項目
    從矯治機構重返學校
    減少高中輟學者的人數
    減少公立學校的犯罪控制模式
  第10章  幫派與未成年人違法犯罪
    美國的青年幫派
    幫派和遊戲活動:20世紀20年代到40年代
    《西區故事》時代:20世紀50年代
    現代幫派的發展:20世紀60年代
    擴張、暴力和犯罪活動:20世紀70年代和80年代初
    新興幫派的發展:20世紀80年代末和90年代
    現狀
    幫派活動的性質和範圍
    幫派的定義
    幫派成員簡況
    學校里的幫派
    幫派、學校和毒品
    城市街頭幫派
    違法行為和幫派活動
    小社區幫派
    種族和民族幫派
    未成年女性違法幫派
    幫派形成理論
    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和社會政策
  第11章  藥物與未成年人違法犯罪
    違禁藥物的吸引力
    藥物類型
    酒精和煙
    大麻
    可卡因
    甲最苯最胺
    吸入劑
    鎮靜劑
    安非他命
    致最劑
    合成類固醇
    海洛因
    藥物使用與未成年人違法犯罪
    販毒未成年人
    藥物濫用的成因
    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和社會政策:應對藥物問題的措施
    預防項目

    治療干預
    嚴格執法
    減少傷害
  第12章  未成年人犯罪預防
    未成年人犯罪預防的歷史
    極富前景的未成年人犯罪預防項目
    替代性預防措施
    積極少年發展
    相信孩子的人
    我有一個夢想基金會
    野外項目
    環境和制度預防項目
    青春期女孩
    家庭
    暴力預防項目
    預防形式之一:訓練學校
    希爾克雷斯特訓練學校
    亨內平縣家庭學校
    霍根街地區少年中心
    是什麼成就了這些示範機構
    早期干預的重要性
第四部分  少年司法制度
  第13章  美國少年司法概述
    少年司法體系的發展
    少年司法的起源
    基於社區的矯正的出現
    少年監禁機構的發展
    21世紀的變化
    從少年司法體系中分流
    青年法庭
    少年毒品法庭運動
    分流:讚揚聲和反對聲
    當今的少年司法體系
    少年司法系統的結構和功能
    少年司法程序中的階段
    少年司法制度和成人司法制度的比較
    基本的矯正模式
    改造(治療)模式
    正義模式
    犯罪控制模式
    平衡性和恢復性司法模式
    對四種模式的比較
    少年司法領域的治療
    個體層面的治療項目
    團體項目
    毒品和酒精濫用干預
    在什麼環境下,為誰做什麼
    少年司法中的分級製裁
    分級製裁制度的核心原則
    種族和少年司法

    不成比例的少數民族監禁/接觸
    錯誤的定罪
    未來趨勢
  第14章  警察和少年
    警察與未成年人的關係史
    警方對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態度
    未成年人對警察的態度
    未成年違法者的處理
    影響警察自由裁量權的因素
    非正式處置和正式處置
    未成年人的法律權利
    搜查和扣押
    審訊實踐
    採集指紋
    審前鑒定實踐
    警察與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
    基於社區的干預措施
    基於學校的干預措施
    基於幫派的預防措施
    警察自由裁量權的作用
    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和社會政策:抵製藥物濫用教育項目
  第15章  美國少年法庭
    少年法庭
    少年法庭的設立
    法律規範的變化
    少年法庭的現狀
    少年法庭法官
    調解員
    辯護律師
    檢察官
    緩刑監督官
    非司法輔助人員
    審前程序
    拘留聽證會
    收案程序
    移交程序
    反向棄權與混合量刑
    棄權移交刑事法院
    對棄權的評估
    少年審判程序
    裁決聽證
    處置聽證
    司法選擇
    上訴權
    未成年人量刑結構
    跨越整個生命歷程的犯罪:移交對未成年人的影響
    未成年人違法犯罪與社會政策:少年法庭的卓越表現
  第16章  少年懲教
    少年緩刑
    緩刑服務的功能

    風險控制與減少犯罪
    少年緩刑項目
    緩刑者的權利
    緩刑的有效性
    基於社區的製裁
    軟禁和電子監控
    日間治療項目
    聯合海洋學會項目
    居住設施或團體之家
    提高以社區為基礎的項目的有效性
    少年監禁
    機構安置的類型
    對未成年人的短期監禁
    對未成年人的長期監禁
    為女性提供的設施
    機構化未成年人的權利
    接受治療的權利
    訴諸法院的權利
    免遭殘酷和不尋常懲罰的權利
    少年善後服務
    善後服務的運作
    風險控制與減少犯罪
    成人監獄中的未成年人
    未成年人在訓練學校中的居住生活
    對少年監禁機構管理的建議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