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微行集(影視人類學的道路第1輯)

  • 作者:編者:王海飛|責編:韓瑩瑩
  • 出版社:社科文獻
  • ISBN:9787520175753
  • 出版日期:2020/11/01
  • 裝幀:平裝
  • 頁數:317
人民幣:RMB 9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文字書寫一直是人類主要的思想與情感表達方法,影視人類學則在思考如何將人類學的理論闡釋以可視方式呈現,以影像方式閱讀,通過跨文化交互印證,于「有形」中感知「無形」2017年春季,蘭州大學影視人類學實驗室創辦人類學影像映壇,有計劃地邀請國內在影視人類學(視覺人類學)方面有建樹的學者攜帶民族志影片作品,到蘭州大學進行放映和學術交流,同時完成一次學術對談。面對面的交流與對談,很多時候會碰撞出在其他情境下不太容易表達的內容,靈光顯現之處,便是眾人智慧的共同閃耀。至2020年,人類學影像映壇已持續舉辦十多期,累計邀請近二十位學者。
    《微行集——影視人類學的道路》(第一輯)收錄「映壇」第一期至第七期學術主持人與八位學者的對談內容,以對談學者的學術興趣和已有研究工作為主,實踐與理論並重,行動與反思兼具,涵蓋影視人類學學科發展歷程回顧、學科框架與重要概念剖析、民族志影像表達探索與實踐、學科未來方向和路徑等。

作者介紹
編者:王海飛|責編:韓瑩瑩
    王海飛,博士,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蘭州大學西北少數民族研究中心、蘭州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及學術興趣為民族學、影視人類學、少數民族文化及其變遷、生態文明與河西走廊各民族移民定居等。

目錄
這是一個數字時代,我們需要試驗
  學院派與不拘泥
  民族志電影可能的幾個面向
  《金翼》的學術傳承
從小熒幕到大銀幕,跬一條自己的路
  《喜馬拉雅天梯》
  理工男進入清華傳媒的道路
  關於「清影放映」
  《我在故宮修文物》
  《大河唱》
學者電影:呈現不同的表達
  關於學者電影
  關於學科發展
  中國影視人類學學會與影視人類學研究室
  先做事,這很重要
多重觀看的意義
  早期的影像探索
  學科的核心與邊界
  關於多重觀看
  影像建構的觀念世界
  影像賦權和兩重田野
影像,是我們應當承擔的責任
  「闖入」影視人類學的「土」專家
  鄉村影像給我的感受
  雲之南紀錄影像展與東亞所
  雲南影像史的幾條線索
  影像的力量和我們的責任
影像中的人和他們的世界
  研究路徑和影像反思
  田野關係與文本呈現
  關於二階電影
  學科建設與交流
  讓·魯什的遺產
  學科未來發展
  民族志電影的邊界與市場
不計成本、不遺餘力地拓展學科影響力
  從國際法到人類學
  「不計成本」地推動學科建設
  影視人類學的三重門
  從詩歌到影像
  《七聖廟》
  影片背後的故事
  民族志電影的生產現狀和出路
  跨文化拍攝與虛構影像
  接下來要做的幾件事
致謝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