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公共性與馬克思哲學

  • 作者:袁祖社|責編:陳佳宵
  • 出版社:北京師大
  • ISBN:9787303251605
  • 出版日期:2020/09/01
  • 裝幀:平裝
  • 頁數:286
人民幣:RMB 7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公共性與馬克思哲學》的基本研究思路和著眼點在於,倡導批判地借鑒國內政治哲學、社會學、法律、倫理學等的研究成果,立足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立場、本真精神等的理解,結合中西哲學歷史及文化價值傳統,深刻審視「公共性」問題的實質、意義及其內在限度,在此基礎上,著力發掘公共性之於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思想史意義,力圖在一個更為宏大、深遠的觀念史場景中,突出彰顯馬克思哲學理論變革意義的實質和深蘊之所在。

作者介紹
袁祖社|責編:陳佳宵
    袁祖社,1963年生。現任陝西師範大學哲學與政府管理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研究專長: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國外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價值哲學、現代公共哲學以及制度倫理學。代表著作:《權力與自由市民社會的人學考察》《市場經濟與現代社會的公共理性研究》《馬克思主義人學理論與社會發展探究》等。1996年入選陝西師範大學首屆「跨世紀學科骨幹人才」培養計劃,2006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資助名單,2008年度陝西省委宣傳部「四個一批」人才國家級(基礎理論研究類)唯一推薦人選,第三批國家「萬人計劃」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等等。在國內外學術期刊發表論文百余篇,主持並參與國家級、省部級項目30余項。

目錄
導言
第一章  公共性:馬克思哲學之本真精神
  一、「文化公共性」價值信念的自覺與馬克思哲學的時代使命
  二、文化「公共性」理想的復權與馬克思哲學的一種新的解釋視域
  三、公共性真實:當代馬克思主義哲學範式轉換的基點
第二章  馬克思哲學的公共性文化價值追求及其實質:社群共同體的生存境界
  一、文化「公共性」的詮釋視域與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的「合法性」問題
  二、實踐的「公共理性」觀及其「公共性」的價值追求——馬克思哲學觀的精神實質
  三、公共性實踐的自主邏輯與意義結構——現實個人的自主活動與社群共同體的理想
第三章  馬克思哲學之公共性邏輯:理論澄明與歷史性生成
  一、誰之「現實」與何種「合理性」——歷史性現實呈現方式之公共性追求與審視
  二、「觀念史」邏輯的介入與馬克思主義公共性哲學話語創新的理論自覺
  三、唯物史觀視域內「公共性」問題的思想邏輯及其當代意義
第四章  馬克思哲學視野內人的存在與本質的公共性蘊涵及其實現
  一、公共性社會的實踐——生存之境與合理價值體驗的發生
  二、「人本文化」的公共性價值邏輯:按照「人的方式」把人實現為人
  三、改革開放以來「人民主體」的理念范型與公正本位的「和諧價值觀」的確立
第五章  社會精神生活的虛無鏡像及其超越:馬克思公共哲學的實踐智慧
  一、公共性倫理關照下當代中國虛無主義的文化鏡像與「自我經驗」實踐的困境
  二、現代人文精神重建的主題——「私人性生存」與「公共性生存」的緊張及其化解
  三、現代個體優良心靈秩序生成的價值期許——馬克思公共哲學的文化立場
第六章  現代公序良俗社會共享性合理價值信念的實踐:馬克思公共哲學的社會正義信念
  一、真實的「公共世界」的實踐建構與馬克思政治哲學的價值新創
  二、當代公共哲學視野內馬克思社會正義觀的實踐規制與現實理解
  三、「以正義看待發展」:正義為何是社會主義制度的首要的公共價值
  四、面向「現實」的社會正義邏輯是如何可能的
第七章  致力於一個公共性的「美好社會」:馬克思哲學公共性信念的當代意義
  一、「公共性」信念的養成:和諧本位的現代「公共性社會」的實踐哲學基礎及其人文價值追求
  二、社會公義本位的民生政治倫理之價值理想與社會共享價值的實踐邏輯
  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核心價值觀的實現路徑
  四、「美好社會」之社會「公共價值」的實現邏輯
結語  面向人的生存與生活世界的價值理性智慧:馬克思「文化公共性」哲學之未競之思
參考文獻
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