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裂隙岩體開挖滲流原理及工程應用

  • 作者:吳祖松//王元清//黃鋒//劉新榮|責編:張旭莉
  •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學
  • ISBN:9787568285605
  • 出版日期:2020/06/01
  • 裝幀:平裝
  • 頁數:187
人民幣:RMB 6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將理論與工程應用實踐緊密結合,對地下水的存在形式、裂隙岩體滲流試驗、數值計算軟體在工程分析中的應用,以及隧道防排水技術作了詳細分析和介紹。本書共分九章,邏輯嚴密,語言通俗易懂,論述由淺入深,並在數值分析方法的章節,通過例題的形式對相關計算方法進行了介紹,具有一定的針對性,且例題內容翔實,便於自學。
    本書主要針對具有一定專業基礎的專業技術人員而編寫,適合相關專業技術人員在分析裂隙岩體滲流穩定時參考。

作者介紹
吳祖松//王元清//黃鋒//劉新榮|責編:張旭莉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1  滲流對岩體開挖穩定性的影響
  1.2  岩體開挖滲流的主要問題
    1.2.1  岩體裂隙應力滲流模型
    1.2.2  岩體卸荷滲流問題
  1.3  本書主要研究工作
  1.4  本章小結
第二章  岩體滲流理論基礎
  2.1  含水層
    2.1.1  定義
    2.1.2  地層中水分分佈狀況
    2.1.3  含水層的分類
    2.1.4  含水層的性質
  2.2  均質流體的運動方程
    2.2.1  Darcy實驗定律
    2.2.2  各向同性介質的水力傳導係數
    2.2.3  各向異性介質的滲透率
    2.2.4  層狀多孔介質的滲透特性
  2.3  裂隙岩體的滲流特徵
    2.3.1  裂隙岩體的工程特徵
    2.3.2  裂隙岩體滲流影響因素
    2.3.3  裂隙岩體滲流破壞特徵
    2.3.4  構造裂隙帶
    2.3.5  斷層滲流帶
    2.3.6  褶皺區裂隙滲流帶
  2.4  本章小結
第三章  裂隙岩體卸荷滲流力學模型及試驗
  3.1  岩體卸荷水力損傷理論
    3.1.1  卸荷岩體中的應力分佈
    3.1.2  岩體卸荷水力損傷機理
  3.2  卸荷岩體滲流模型
    3.2.1  滲流-應力耦合模型
    3.2.2  初始條件及邊界條件
  3.3  卸荷岩體滲流-應力耦合模型
    3.3.1  立方定理的推導
    3.3.2  法嚮應力對裂隙滲透係數的影響
    3.3.3  飽和裂隙岩體卸荷滲流特徵
  3.4  非平行裂隙水頭分佈特徵
    3.4.1  非平行裂隙水頭分佈公式推導
    3.4.2  水頭分佈方式對邊坡安全係數的影響
    3.4.3  水頭分佈方式對隧道安全係數的影響
  3.5  本章小結
第四章  裂隙岩體卸荷滲流耦合試驗
  4.1  裂隙岩體滲流試驗基本過程
  4.2  裂隙岩體卸荷滲流試驗結果分析
    4.2.1  水對岩體強度的影響
    4.2.2  卸荷滲流試驗結果分析
  4.3  本章小結
第五章  UDEC在隧道裂隙岩體滲流穩定分析中的應用
  5.1  UDEC介紹

  5.2  裂隙岩體滲流的計算模式
  5.3  滲流計演算法則
  5.4  結構面對滲流場的影響研究
    5.4.1  數值模型及參數
    5.4.2  節理傾角的影響
    5.4.3  節理間距的影響
    5.4.4  初始孔隙水壓力的影響
    5.4.5  法向剛度的影響
    5.4.6  切向剛度的影響
    5.4.7  初始地應力的影響
  5.5  本章小結
第六章  DDA新方法在隧道裂隙岩體滲流耦合分析中的應用
  6.1  DDA方法概述
    6.1.1  DDA方法的特點
    6.1.2  DDA方法的理論基礎
  6.2  隧道圍岩DDA滲流耦合模型
    6.2.1  孔隙水壓力的理論計算
    6.2.2  滲流解析解推導
    6.2.3  基於非線性滲流特徵的DDA滲流模型
  6.3  裂隙圍岩DDA新方法滲流計算分析
    6.3.1  DDA滲流模型的建模及參數選取
    6.3.2  基於隧道的DDA滲流作用分析
  6.4  本章小結
第七章  midas GTS在隧道圍岩力學效應與施工力學特性分析中的應用
  7.1  基於流-固耦合的圍岩力學效應
    7.1.1  計算模型
    7.1.2  孔隙水壓力場分析
    7.1.3  應力場分析
    7.1.4  位移場分析
  7.2  基於流-固耦合的隧道施工力學特性
    7.2.1  計算模型及參數
    7.2.2  孔隙水壓力場分析
    7.2.3  應力場分析
    7.2.4  初期支護分析
    7.2.5  位移場分析
  7.3  本章小結
第八章  富水區隧道圍岩處治技術及應用
  8.1  隧道防排水原則及措施
    8.1.1  隧道防排水設計原則
    8.1.2  防水卷材防水
    8.1.3  防水板防水
    8.1.4  圍岩注漿堵水
  8.2  岩溶地區圍岩常見病害及特徵
    8.2.1  岩溶對隧道的影響
    8.2.2  岩溶發育規律及特點
  8.3  岩溶圍岩及溶腔處治方法分類及優點
    8.3.1  處治原則及方法
    8.3.2  處治的主要內容
    8.3.3  小型溶洞的處治技術
    8.3.4  大型干溶洞的處治技術

    8.3.5  大型含水溶洞的處治技術
    8.3.6  大型充填型溶洞的處治技術
    8.3.7  其他類型溶洞的處治技術
  8.4  高壓岩溶地區隧道圍岩處治技術的工程應用
    8.4.1  工程概況
    8.4.2  溶洞的超前探測
    8.4.3  岩溶施工與處治
    8.4.4  涌水治理與恢復措施
  8.5  本章小結
第九章  滲流作用對裂隙岩體邊坡穩定性的影響及控制措施
  9.1  邊坡開挖岩體滲流特徵
    9.1.1  裂隙岩體邊坡滲透性變化規律
    9.1.2  降雨入滲對地下水位的影響
    9.1.3  裂隙岩質邊坡的浸潤線方程
  9.2  滲流作用下邊坡穩定性防護措施
    9.2.1  邊坡防護與加固原則
    9.2.2  防治措施
    9.2.3  防治方法作用機理及適用條件
  9.3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