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跟師劉渡舟胡希恕手記/中醫臨床家書系/中醫師承學堂

  • 作者:單志華|責編:王琳
  • 出版社:中國中醫藥
  • ISBN:9787513262637
  • 出版日期:2020/10/01
  • 裝幀:平裝
  • 頁數:174
人民幣:RMB 4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是當代中醫臨床家單志華先生跟師劉渡舟、胡希恕手記,是中醫傳承的一個生動文本,是作者繼承名老中醫經驗、獨立思考與臨證的思辨實錄。全書共分上、下兩篇。
    上篇收錄長文《劉渡舟、胡希恕學術思想之對比探討》,對兩位近現代中醫傷寒界泰斗級人物不同的傷寒治學理念、學術思想,從師承條件、所處學術環境、知識結構、個性特點等角度比較其成因,立足於臨床實用,從十個學術方面進行了分析辨別、對比探討,也是對劉老、胡老學術精華的一個濃縮。
    下篇是作者跟師臨證心悟與學術專題探討,既立足於臨床,又強調「明理」的指導作用。《從柴胡桂枝幹薑湯證看張仲景的六經辨證》一文,深刻剖析其方證內涵、臨床觸角與拓展空間;同時,針對傷寒界長期爭論不休的幾個學術瓶頸問題,如張仲景《傷寒雜病論·序》的真實性、傷寒六經的理論框架、王叔和撰次仲景遺論的年代劃線、《脈經》與《傷寒論》「遺文」的比較、《脈經》的臨床與文獻學價值等,均做了較為詳盡的分析梳理和力求嚴謹的探討。書中還對《脈經》所載「脈法贊」的診脈秘訣做了詮釋,對臨證病機的把握頗有幫助。
    本書適合於中醫臨床工作者、研究者,《傷寒論》經方研究者,中醫藥院校師生及中醫文化愛好者閱讀參考。

作者介紹
單志華|責編:王琳
    單志華,男,1956年出生。當代中醫臨床家,我國著名針灸學家單玉堂先生之子,幼承庭訓,功底紮實。我國著名傷寒大家劉渡舟教授個人帶徒第四位入室弟子,曾跟隨劉老系統攻讀中醫經典近五年,並深得其傳。再受教於著名經方大師胡希恕先生,聽課一年余,聆聽胡老結合臨床詳細講解《傷寒雜病論》而獲益良多。后又拜長春許振寰先生為師,學習其治療肝病、腎病及腫瘤的豐富經驗。     從事中醫學習、臨床40年,其中受聘在英國行醫十余年,治病效果顯著,廣受好評,英國媒體曾進行過專訪並撰文報道。醫療技術全面,學驗俱豐,擅長治療包括內科、婦科、男科、皮膚科在內的多種疾病,尤其對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腎病、原發性和繼發性水腫、潰瘍性結腸炎、牛皮癬、痤瘡等疾病經驗獨到。喜用經方,嫻熟針灸,曾為中國中醫藥學會會員和英國中醫藥學會會員。     崇尚仲景學說,學術觀點獨特。先後撰寫《傷寒論體系研究》《溫病條辨補正》《「十干化合五運」初探》等論文,1984年為其父整理出版《傷寒論針灸配穴選注》,1990年與人合著出版《中國針灸處方大成》。

目錄
緒論
上篇  劉渡舟、胡希恕學術思想比較
  劉渡舟、胡希恕學術思想之對比探討
  緣起
    一、師承經歷、知識結構和個性特點比較
      (一)劉老側重於知識積累型
      (二)胡老側重於質疑思考型
      (三)談談日本古方派
      (四)所處學術環境不盡相同
    二、對辨證論治的認識比較
      (一)劉老談辨證論治
      (二)胡老談辨證施治
      (三)對「辨方證」內涵的不同理解
    三、對六經與八綱的認識比較
      (一)劉老以八綱統六經
      (二)胡老的六經與八綱強調病位
    四、攻邪論、火熱論與食、水、瘀血致病比較
      (一)劉老的攻邪論與火熱論
      (二)胡老論食、水、瘀血致病
    五、對柴胡劑臨床應用的比較
      (一)劉老對柴胡劑的認識與實踐
      (二)胡老對柴胡類方劑的臨證經驗濃縮
    六、對柴胡桂枝幹薑湯條文見解的比較
      (一)劉老論柴胡桂枝幹薑湯證
      (二)胡老論柴胡桂枝幹薑湯證
    七、對《傷寒論》少陰病見解的比較
      (一)劉老談少陰病
      (二)胡老談少陰病
    八、對《傷寒論》厥陰病見解的比較
      (一)劉老談厥陰病
      (二)胡老談厥陰病
    九、對《傷寒論》脈學見解的比較舉例
      (一)胡老論脈診與緊脈
      (二)劉老談《傷寒論》的緊脈
    十、結語
      (一)胡老治學淺談
      (二)劉老治學淺談
下篇  跟師臨證心悟與學術專題探討
  從柴胡桂枝幹薑湯看張仲景的六經辨證
    一、醫案五則
      (一)柴桂薑湯加減救治發熱合併急性消化道出血
      (二)柴桂薑湯加味治愈銀屑病(牛皮癬)
      (三)柴桂薑湯加味治療頑固性濕疹瘙癢症
      (四)柴桂薑湯治療蕁麻疹反覆發作
      (五)柴桂薑湯加味治療頑固性手癬兼便秘證
    二、原文與方劑論述
      (一)原文內涵的六經解密
      (二)方葯結構的圓機活法
      (三)煎服法與方后注析
    三、相關問題的探討

      (一)再論「小便不利」
      (二)方中甘草、乾薑的再探討
      (三)劉渡舟、胡希恕的見解
  從《傷寒雜病論·序》看中醫傳承問題——兼談《傷寒論》六經六氣基本框架
    一、重視中醫學術的傳道
    二、《傷寒雜病論·序》的真實性
      (一)「建安紀年以來,猶未十稔」的年代劃線
      (二)不避帝諱與「漢有公乘陽慶及倉公」考釋
      (三)「並平脈辨證」與「合十六卷」內涵剖析
      (四)「天布五行,以運萬類,人稟五常,以有五臟」的自然與
      人文背景
      (五)「經絡府俞,陰陽會通」的普遍規律
      (六)「精究方術」「余宿尚方術」的社會背景
      (七)駢散結合的文體風格
      (八)重視五運六氣的研究
    三、《傷寒論》六經六氣的基本框架
      (一)六經名篇次序的天文曆法依據
      (二)六經六氣標本中見的理論高度
      (三)五運六氣對歷代醫家建樹的重要影響
    四、試談「方證對應」問題
  讀《王叔和生平事跡》的思考與探討
    一、王叔和與張仲景之關係
    二、《脈經》與《傷寒論》之關係
      (一)王叔和撰次仲景遺論的時問劃線
      (二)《脈經》與《傷寒論》「遺論」比較
      (三)《脈經》獨有的臨床與文獻學價值
    三、《辨脈法》《平脈法》《傷寒例》探討
    四、論錯簡重訂派之非
    五、對古代醫家知識結構的思考
  論「陰陽自和者,必自愈」
    一、《傷寒論》第58條自身義蘊詮釋
    二、第58條與前後兩條語境的結構意義
主要參考文獻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