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德性之後/外國倫理學名著譯叢

  • 作者:(美)阿拉斯代爾·麥金太爾|責編:馮春鳳|總主編:羅國傑//鄭文林|譯者:龔群//戴揚毅
  • 出版社:中國社科
  • ISBN:9787520319935
  • 出版日期:2020/09/01
  • 裝幀:平裝
  • 頁數:362
人民幣:RMB 8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是當代美國著名的哲學家、倫理學家麥金太爾的重要著作,被20世紀晚期批評家們譽為「倫理學研究的新的轉折點」,成為當代德性倫理學興起的標誌性著作,其影響力至今仍然不可低估。本書首先從理論上審視當代人的道德處境,發出令人憂慮的困惑:啟蒙運動之後的現代社會由於告別了以亞里士多德為代表的兩千年來的德性傳統,從而處於「德性之後」的歷史時代。本書的任務之一就是追述這一偉大傳統。麥金太爾以「after virtue」的雙重意義立論,同時呼喚回到偉大的德性傳統主導的人類社會,重建人類道德和人類共同體。

作者介紹
(美)阿拉斯代爾·麥金太爾|責編:馮春鳳|總主編:羅國傑//鄭文林|譯者:龔群//戴揚毅
    阿拉斯代爾·麥金太爾(1929-),早年就讀於曼徹斯特大學,先後執教於曼徹斯特大學、利茲大學、波士頓大學與維特比德大學,現任美國鹿特丹大學哲學系麥克馬洪與哈克榮譽教授。麥金太爾是當代西方最重要的倫理學家之一,倫理學與政治哲學中社群主義運動的代表人物。從20世紀50年代起,麥金太爾以其大量的著作,對摩爾以來的元倫理學進行了不懈的攻擊。他的重要著作《德性之後》(1981)、《誰之正義?何種合理性?》(1988)以及《三種對立的道德探究觀》(1990),在對西方現代性的根源的追溯中,促進了亞里士多德的德性倫理學在當代的復興。

目錄
譯者前言
  一  當代的道德危機和道德理論危機
  二  西方的德性傳統
  三  德性論
  四  幾點評價
第一章  一個令人憂慮的聯想
第二章  當代道德分歧的性質和情感主義的主張
第三章  情感主義:社會內容和社會背景條件
第四章  先前的文化和啟蒙運動對道德合理性的論證
第五章  論證道德合理性的啟蒙運動為什麼失敗
第六章  啟蒙運動論證失敗的某些後果
第七章  「事實」、闡釋與專門知識
第八章  社會科學中普遍概括的特徵及其預言力量的缺乏
第九章  尼采還是亞里士多德?
第十章  英雄社會中的德性
第十一章  雅典的德性
第十二章  亞里士多德的德性論
第十三章  中世紀的狀況
第十四章  德性的性質
第十五章  德性,個人生活的整體和傳統的概念
第十六章  從諸德性到德性及德性之後
第十七章  正義:變化中的德性概念
第十八章  德性之後及追尋德性:尼采或亞里士多德、托洛茨基和聖·本尼迪克特
第十九章  第二版跋
  一  哲學與歷史的關係
  二  德性和相對主義的問題
  三  道德哲學與神學的關係
參考書目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