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大鋼
衛思韓以精彩的歷史敘述將我們帶入了1688年的世界:從胡安娜修女巴洛克風格的詩歌到詩人松尾芭蕉動人的俳句,再到中國畫家石濤的《山居圖》,文學和藝術既有悠遠的意境,又時而流露出熱情;「千古一帝」康熙運籌于紫禁城,俄國彼得大帝在寒冷的歲末翦除內亂,「太陽王」路易十四則在新落成的宮殿以豪華的表演慶祝勝利;英國發生了光榮,君主立憲制自此建立;美洲殖民地種植園裡的奴隸拚死勞作,同時想著如何逃離苦難;走在阿姆斯特丹氣味刺鼻的街道上,遊客會看到流浪漢、乞丐和盜竊犯正為染坊生產蘇木粉;不同宗教的虔誠信徒,依然不顧山長水遠,去往各自的聖地朝聖……
通過這些故事和其他許多故事,衛思韓細緻地描繪了範圍內權力、金錢和信仰之間千絲萬縷的聯繫如何悄然發揮作用,開始塑造現代世界的形態。從這幅栩栩如生的畫卷中可以看到,當時人們的生活仍然充斥著駭人的暴力和可怕的疾病,但令人欣慰的是,也洋溢著令人備感親切的安穩和仁慈善良的人性,而萊布尼茨、洛克和牛頓的智力成就更是有力地將人類理性推到了全新的高度。
這就是1688年的世界,這是平凡的一年,也是非凡的一年。
作者介紹
(美)衛思韓|責編:林凡凡|譯者:邢紅梅
衛思韓
John E. Wills Jr.
南加利福尼亞大學榮休教授,歷史學家和漢學家;曾師從費正清先生,以研究中國明清史和荷蘭、葡萄牙殖民史見長,並始終致力於跨文化交流研究。代表作有《名人錄:中國歷史中的人物描寫》(Mountain of Fame: Portraits in Chinese History)、《胡椒、槍炮、戰地談判:1662—1681年荷蘭東印度公司和中國》(Pepper, Guns and Parleys: The Dutch East India Company and China 1622-1681)、「新牛津世界史系列」之一《1450—1700年的世界》(The World from 1450 to 1700)等。費正清所編《中國的世界秩序:傳統中國的對外關係》一書中專門收錄了衛思韓的文章《清朝與荷蘭的關係,1662—1690》。
目錄
第一篇 木船時代
第一章 白銀帝國
第二章 四分五裂的非洲
第三章 奴隸、大船、拓荒
第四章 丹皮爾與澳大利亞原住民
第二篇 大公司的世界
第五章 好望角
第六章 島嶼世界
第七章 華爾康
第三篇 三個獨立世界:俄羅斯、中國和日本
第八章 彼得大帝治下的俄羅斯
第九章 遺民大師
第十章 康熙王朝
第十一章 傳教士在中國
第十二章 金澤、江戶和長崎
第十三章 井原西鶴和松尾芭蕉
第四篇 凡爾賽、倫敦和阿姆斯特丹
第十四章 太陽王和他的女人
第十五章 一場家族鬥爭,一場光榮
第十六章 跨越海洋的回聲
第十七章 百年自由
第五篇 文明世界:歐洲的文風和思想
第十八章 文人共和國
第十九章 阿芙拉·貝恩
第二十章 牛頓、洛克和萊布尼茨
第六篇 伊斯蘭世界
第二十一章 蘇丹治下的國家
第二十二章 印度教徒和穆斯林
第二十三章 英國人、印度人和其他世界的人
第七篇 放逐、希望和家庭
第二十四章 明年,我們在耶路撒冷
第二十五章 賜福予你
參考文獻
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