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汽車輕量化技術手冊(原書第2版)(精)/汽車先進技術譯叢

  • 作者:編者:(德)霍斯特·E.弗里德里希|責編:孫鵬|譯者:陳力禾
  • 出版社:機械工業
  • ISBN:9787111658276
  • 出版日期:2020/09/01
  • 裝幀:精裝
  • 頁數:594
人民幣:RMB 299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是德國汽車輕量化權威、德國宇航中心霍斯特·E.弗里德里希教授組織德國輕量化行業內知名專家共同編寫的一本描述德國汽車輕量化技術的手冊類圖書。本書系統地闡述了汽車輕量化戰略——從材料輕量化到概念輕量化、形狀輕量化,直至條件輕量化。所有這些發展方向都基於對汽車輕量化的要求。本書始終圍繞兩大主題:經典和創新輕量化材料的處理,以及由此而來的材料與坯材的加工技術,涉及金屬、塑料、陶瓷等材料的表面處理、複合及連接技術等最重要的工藝方法。本書還介紹了非常重要的原材料供應、回收和生命周期評估等方面的內容,並且對現今和未來的汽車輕量化方案與趨勢進行了介紹。
    本書適合汽車技術領域的工程師、技術員以及教師、研究人員和學生系統閱讀學習,也適合所有對汽車輕量化技術感興趣的讀者閱讀參考。

作者介紹
編者:(德)霍斯特·E.弗里德里希|責編:孫鵬|譯者:陳力禾

目錄
前言
第1章  輕量化驅動創新
  1.1  通過輕量化獲得成功
  1.2  輕量化路線圖
    1.2.1  車身構造
    1.2.2  動力總成中的構造
    1.2.3  底盤中的構造
  參考文獻
第2章  技術動因
  2.1  行駛阻力
  2.2  減重對行駛動力的影響
  2.3  重量螺旋
  參考文獻
第3章  輕量化戰略
  3.1  輕量化戰略與方法的分類
  3.2  材料輕量化
    3.2.1  材料的轉換
    3.2.2  同類型材料
    3.2.3  製造輕量化
    3.2.4  輕量化指數
  3.3  形狀輕量化
  3.4  概念輕量化
    3.4.1  差分構造和整體構造
    3.4.2  具有功能集成的組合
  3.5  條件輕量化
  3.6  汽車製造者在產品開發過程中的輕量化
    3.6.1  輕量化成為社會因素
    3.6.2  汽車製造商在產品開發中的戰略輕量化(目標發現過程)
    3.6.3  戰術輕量化(規劃過程與匹配過程)
    3.6.4  操作輕量化(開發過程)
  3.7  選擇輕量化解決方案的前提和標準
    3.7.1  比較標準——輕量化指數
    3.7.2  經濟性
    3.7.3  組織前提與功能標準
    3.7.4  關於總能量平衡與可回收性的考慮
  參考文獻
第4章  汽車輕量化的要求
  4.1  汽車製造中對耐久強度和使用壽命的要求
    4.1.1  耐久強度載荷情形
    4.1.2  耐久強度的理論基礎
    4.1.3  新材料作為特殊挑戰
  4.2  製造參數和生產參數對耐久性能的影響
    4.2.1  承受動態載荷構件的耐久性能
    4.2.2  製造過程對耐久性能的影響
    4.2.3  輕量化潛力小結
  4.3  汽車的耐久尺度
    4.3.1  載荷集與損傷累積
    4.3.2  各種鋼基材料的靜態抗拉強度和疲勞強度
    4.3.3  連接工藝對原理試樣疲勞強度的影響
    4.3.4  變薄拉伸DC04減振支柱(板材厚度變化)示例

  4.4  對輕量化材料的要求與耐久強度工程
    4.4.1  纖維複合材料
    4.4.2  熱塑性塑料
    4.4.3  鋁
    4.4.4  耐久強度模擬工程
    4.4.5  示例:豪華敞篷跑車車身的耐久設計
  4.5  被動安全與碰撞性能
    4.5.1  汽車製造中的被動安全要求
    4.5.2  汽車結構的現代造型
    4.5.3  被動安全對材料的要求
    4.5.4  輕量化材料模擬的挑戰
  參考文獻
第5章  在多材料設計道路上用於輕量化構造的要求管理與工具
  5.1  基於模型的要求管理
    5.1.1  動機
    5.1.2  建模方法
    5.1.3  概念建模與評估
  5.2  用於汽車結構推導的計算方法
    5.2.1  概念開發階段的拓撲優化方法
    5.2.2  概念開發——以纖維增強材料為例
  5.3  應用示例——纖維複合材料密集的肋空間框架構造
    5.3.1  關鍵構件環狀肋的功能原理
    5.3.2  開發與設計
  參考文獻
第6章  用於汽車製造的輕量化材料
  6.1  鋼
    6.1.1  鋼材料基礎
    6.1.2  鋼種類與交付形式
    6.1.3  無間隙原子鋼和烘烤硬化鋼
    6.1.4  用於冷成形的微合金鋼
    6.1.5  多相鋼(DP, CP, BS,殘餘奧氏體,MS)
    6.1.6  調質鋼
    6.1.7  超細晶粒鋼和納米顆粒鋼
    6.1.8  具有TRIP/TWIP效應的高錳鋼
    6.1.9  高鋁鋼
  6.2  輕金屬
    6.2.1  鋁合金
    6.2.2  鎂合金與鎂基複合材料
    6.2.3  鈦、鈦合金與鈦鋁化物
  6.3  固體陶瓷與陶瓷基複合材料
    6.3.1  在汽車製造中的應用
    6.3.2  製造方法
    6.3.3  典型結果與性能
    6.3.4  小結
  6.4  塑料
    6.4.1  外部塑料和內部塑料
    6.4.2  汽車結構中的纖維增強塑料
  參考文獻
第7章  輕量化材料生產和加工技術
  7.1  成型技術與成形技術

    7.1.1  方法分類
    7.1.2  扁平件的製造方法
    7.1.3  基於有效介質的成形工藝
    7.1.4  型材與管材的製造方法
    7.1.5  板材、型材與管材的彎曲
    7.1.6  鑄造工藝
  7.2  金屬拼焊產品(MTP)
    7.2.1  概覽
    7.2.2  連續加工拼焊產品
    7.2.3  非連續加工拼焊產品
    7.2.4  金屬材料複合——包覆帶材與複合型材
    7.2.5  發展趨勢
  7.3  複合與夾層解決方案
    7.3.1  分類
    7.3.2  夾層解決方案的結構和承載性能
    7.3.3  型芯材料和覆蓋層材料
    7.3.4  彎曲理論及夾層理論
    7.3.5  失效類型和不穩定性
    7.3.6  製造工藝與連接技術
    7.3.7  選擇方法、應用示例與功能集成
  7.4  塑料材料技術
    7.4.1  熱塑性塑料的材料技術
    7.4.2  熱塑性半成品的生產與加工
    7.4.3  熱固性塑料的材料技術
    7.4.4  彈性體
    7.4.5  熱塑基塑料、熱固性塑料與彈性體的回收工藝
  7.5  混合輕量化結構連接技術
    7.5.1  引言
    7.5.2  新輕量化構造對連接技術的挑戰
    7.5.3  多材料結構連接工藝
    7.5.4  展望
  7.6  表面技術和層壓複合材料
    7.6.1  用於內燃機的現代材料複合方案
    7.6.2  熱噴塗氣缸內塗層的生產
    7.6.3  材料選擇和材料特徵
    7.6.4  塗層特徵
    7.6.5  輕型動力總成的目標領域和應用
  7.7  改進輕量化解決方案的自適應技術
    7.7.1  智能結構
    7.7.2  隔振(接收體干擾抑制)
    7.7.3  半被動阻尼
    7.7.4  半主動阻尼方案
    7.7.5  主動振動控制
    7.7.6  主動雜訊控制和主動結構聲學控制
  參考文獻
第8章  回收、生命周期評估和原材料可用性
  8.1  生命周期評估作為輕量化的決策輔助
    8.1.1  生命周期評估的方法論基礎
    8.1.2  輕量化材料的生態評估
  8.2  在報廢概念中的輕量化

    8.2.1  法律框架
    8.2.2  報廢車輛處理
    8.2.3  輕量化構件的報廢
    8.2.4  評估回收流的方法程序
  8.3  汽車輕量化原材料的可用性
    8.3.1  導言
    8.3.2  用於汽車輕量化的原材料
    8.3.3  可用性的相關標準
    8.3.4  評估:有風險或無風險
    8.3.5  對風險原材料的最新研究結果進行比較
    8.3.6  結論
  參考文獻
第9章  現今和未來的輕量化方案
  9.1  概述
  9.2  在整車層面通過系統輕量化提升潛力
    9.2.1  整車中的二次效應
    9.2.2  車輛結構與車輛尺寸
    9.2.3  載荷級概念
    9.2.4  跨子系統優化與模塊化
  9.3  車身子系統的潛力
    9.3.1  拓撲優化和整體結構
    9.3.2  材料輕量化和製造輕量化
    9.3.3  新方案和構造
  9.4  發動機/動力系統子系統的潛力
    9.4.1  概念輕量化
    9.4.2  材料輕量化與通過模塊化實現輕量化
    9.4.3  驅動與車輛總布置的合成
  9.5  底盤組件的潛力
    9.5.1  概念輕量化
    9.5.2  形狀輕量化
    9.5.3  通過材料和構造實現輕量化
  9.6  內飾組件的潛力
    9.6.1  系統輕量化/模塊化
    9.6.2  材料輕量化和製造輕量化
  9.7  電氣/電子子系統的潛力
    9.7.1  系統輕量化
    9.7.2  材料輕量化
  9.8  趨勢——材料和構造混合
  參考文獻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