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法學方法論(全本第6版)/法意譯叢

  • 作者:(德)卡爾·拉倫茨|總主編:趙明//黃濤|譯者:黃家鎮
  •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 ISBN:9787100181563
  • 出版日期:2020/07/01
  • 裝幀:平裝
  • 頁數:637
人民幣:RMB 12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是德國著名法學家卡爾·拉倫茨的一部重要著作,亦是法學理論方面的一部經典著作。其主要介紹了十九世紀初至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期間,德國的法學理論及方法論。商務印書館曾引進中國台灣五南公司陳愛娥譯本,引進版面世后取得了良好的市場反響和學術口碑,但由於陳愛娥版本是針對學生的節略本,因此此書一直沒有進入漢譯名著。此次引進德文第六版全版,可以使國內讀者全面了解拉倫茨的法學思想。

作者介紹
(德)卡爾·拉倫茨|總主編:趙明//黃濤|譯者:黃家鎮

目錄
第六版前言
第一版前言
縮略語表
導論
第一部分  歷史的一批判的部分薩維尼以來的德國法學理論與方法論
  第一章  薩維尼的方法論
  第二章  19世紀的「概念法學」
    第一節普赫塔之「概念譜系」
    第二節  耶林早期的「自然歷史方法」
    第三節  溫德沙伊德之理性的制定法實證主義
    第四節  「客觀」解釋理論
  第三章  實證主義科學概念影響下的法理論與方法論
    第一節  比爾林的心理學法學理論
    第二節  耶林的實用主義法學轉向
    第三節  早期的「利益法學」
    第四節  自由法運動中的唯意志論轉向
    第五節  法社會學轉向
    第六節  凱爾森的「純粹法學」
    第七節  奧塔·魏因貝格的「制度的法律實證主義」
  第四章  20世紀上半葉法哲學對實證主義的背離
    第一節  施塔姆勒的「法科學理論」與他的「正確法」理論
    第二節  新康德主義的「西南學派」與價值理論
    第三節客觀觀念論與辯證法
    第四節  現象學的法學理論
  第五章  當代的方法論論爭
    第一節  從「利益法學」到「價值評判法學」
    第二節  超越實在法的價值標準問題
    第三節  規範內涵與效力結構
    第四節  尋求正當的個案裁判
    第五節  論題學與論證理論
    第六節  制定法約束與涵攝模式
    第七節  體系問題
    第八節  關於正義的法哲學討論
第二部分  體系部分
  第一章導論:法學的一般特徵
    第一節  法的各種表現形式以及其各自所屬的學科
    第二節  作為規範性科學的法學。規範性陳述之語言
    第三節  法作為「理解的」科學
      一、借助解釋達致的理解
      二、理解的「循環結構」以及「前理解」的意義
      三、作為辯證過程的規範適用
    第四節  法學中的價值導向思維
      一、法適用領域中的價值導向思維
      二、法教義學領域的價值導向思維
      三、尼古拉斯·盧曼關於法教義學的論題
    第五節  法學對於法律實踐的意義
    第六節  法學的知識貢獻
    第七節  作為法學在詮釋學上的自我反思的方法論
  第二章  法條理論
    第一節  法條的邏輯結構

      一、(完整)法條的構成要素
      二、作為規定語句的法條·對命令說的批判
    第二節  不完整法條
      一、說明性法條
      二、限制性法條
      三、指示參照性法條
      四、作為指示參照的法律擬制
    第三節  作為規範體組成部分的法條
    第四節  數個法條或規範體的聚合(競合)
    第五節  法律適用的邏輯模式
      一、確定法律後果的三段論推理
      二、小前提的獲得:「涵攝」只是其中有限的部分
      三、借結論推導出法律後果
  第三章  案件事實的形成及其法律判斷
    第一節  作為事件及陳述的案件事實
    第二節  作為案件事實形成基礎的法條的選擇
    第三節  必要的判斷
      一、以感知為基礎的判斷
      二、以對人類行為的解釋為基礎的判斷
      三、其他借助社會經驗獲得的判斷
      四、價值判斷
      五、留給法官的判斷空間
    第四節  法律行為的表示的解釋
      一、作為規定法律效果的法律行為的表示
      二、法律行為的解釋
      三、將債權契約歸屬於法定的契約類型
    第五節  實際發生的案件事實
      一、訴訟程序中的事實確定
      二、「事實問題」與「法律問題」的區分
  第四章  制定法的解釋
    第一節  解釋的任務
      一、解釋在制定法適用過程中的功能
      二、解釋的目標:立法者的意志抑或是規範性的法律意義
    第二節  解釋的標準
      一、文義
      二、制定法的意義脈絡
      三、歷史上的立法者之調整意圖、目的及規範立場
      四、客觀的一目的論的標準
      五、合憲性解釋的命令
      六、各種解釋標準之間的關係
      七、制定法解釋與法律行為解釋之比較
    第三節  影響解釋的諸種因素
      一、追求公正的個案裁判…………………………………」
      二、規範環境的變化
    第四節  解釋中的特殊問題
      一、「狹義」解釋與「廣義」解釋;「例外規定」的解釋
      二、關於習慣法與判例的解釋
      三、關於憲法解釋
  第五章  法官進行法續造的方法
    第一節  作為解釋之繼續的法官之法續造

    第二節  制定法漏洞的填補(制定法內在的法續造)…」
      一、制定法漏洞的概念及種類
      二、「開放型」漏洞的填補,尤其是借助類推
      三、「隱蔽型」漏洞的填補,尤其是通過目的論的限縮
      四、基於目的論修正制定法文本的其他情形
      五、漏洞的確定與填補
      六、漏洞填補作為一種創造性的認知貢獻
    第三節  通過「利益衡量」解決原則衝突和規範衝突
    第四節  超越制定法計劃之外的法續造(超越制定法的法續造)
      一、顧及法律交往需要的法續造
      二、基於「事物本質」考量的法續造
      三、基於法倫理性原則考量的法續造
      四、超越制定法之法續造的邊界
    第五節  「裁判先例」對形成「法官法」的意義
  第六章  法學中概念和體系的形成
    第一節  「外部的」體系或抽象的一概念的體系
      一、法學中體系形成的任務及其可能性
      二、抽象概念與借助其構造的「外部的」體系
      三、作為體系化手段的法學「構造」
      四、法學理論及其可檢驗性
      五、抽象思維固有的意義空洞化傾向
      六、附錄:黑格爾對抽象概念與具體概念的區分
    第二節  類型與類型序列
      一、「類型」思維方式概述
      二、類型在法學中的意義
      三、法律上的結構類型之辨識
      四、法律上的結構類型對於形成體系(類型序列)的意義
    第三節「內部的」體系
      一、法律原則對體系建構的意義
      二、具有歸原功能的法概念
      三、「內部」體系的「開放」和「不完全」的特性
參考文獻
內容索引
譯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