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無土之地(后殖民視野中的藝術)

  • 作者:翟晶|責編:荊成恭
  • 出版社:知識產權
  • ISBN:9787513070683
  • 出版日期:2020/08/01
  • 裝幀:平裝
  • 頁數:171
人民幣:RMB 59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數十年的全球化進程為什麼迎來了新的民族主義浪潮?那個高度「國際化」的藝術世界,究竟是誰的世界?本書從后殖民理論的角度出發,深入解析了后殖民話語及其藝術批評實踐,以歷時性的方式追溯了殖民史對藝術史的影響,並對當代非西方藝術家的創作實踐進行了分析,從而呈現出了一個雜色斑駁而又具有內在連貫性的藝術世界。在這個世界里,一方面,殖民史的遺產並未消退,而以話語霸權的方式繼續發揮作用,深度影響著「國際化」的屬性和進程;另一方面,大量非西方藝術家的參與,既支撐著這個「國際」的結構又侵蝕著它的基礎,在平滑的表面之下,掩藏著無盡的矛盾和衝突。這個小小的藝術世界讓我們看到:新的民族主義浪潮並不是「全球化」的反面,而是前數十年的這種全球化的必然歸宿……

作者介紹
翟晶|責編:荊成恭
    翟晶,首都師範大學美術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美術史系主任。博士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史論專業,碩士畢業於南京藝術學院外國美術史專業,2018年英國利茲大學訪問學者。出版著作《邊緣世界:霍米·巴巴后殖民理論研究》,發表論文數十篇,包括:《后殖民視域下的當代藝術》《沒有他者性的他者》《永不回頭的<基質>之河》《不期而遇:論威廉·肯特里奇的藝術》《凝視與矛盾:19世紀「東方主義」繪畫中權力結構的變化》《被模擬的身份》等。發表譯文十余篇,包括:《半路之屋》(霍米·巴巴)、《定位中的真理還原》(德里達)、《藝術史的藝術》(普萊茨奧斯)等。

目錄
第一章  誰的世界:有關種族與身份的理論反思
  一、霍米·巴巴的身份觀
  二、后殖民視域下的當代藝術
  (一)在「之外」生存
  (二)不可能的身份
  (三)去往似是而非的地方
第二章  殖民史中的藝術史
  一、凝視與矛盾:19世紀「東方主義」繪畫中權力結構的變化
  (一)凝視的絕對權力:安格爾、德拉克洛瓦、熱羅姆
  (二)矛盾現身:古斯塔夫·莫羅的「莎樂美」
  (三)與矛盾共存:愛德華·馬奈、保羅·高更
  二、西式教育與東方「學院藝術」
第三章  穿越邊界的人:行動中的當代藝術家
  一、被模擬的身份:當代非西方藝術家對種族身份的僭越
  二、沒有他者性的他者:論三位當代藝術家
  (一)阿布拉莫維奇:集體宣泄空間
  (二)徐冰:自由世界的規則
  (三)安納祖:無關非洲的非洲
  三、不期而遇:論威廉·肯特里奇的藝術
  (一)我們寄身何處?
  (二)夫人即虛無
  (三)真的有一個世界嗎?
  四、瑪琳·杜馬斯:穿越迷霧
  五、彼得·道格:尋找神話
參考文獻
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