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遼金西夏史(精)/中國斷代史系列

  • 作者:李錫厚//白濱|責編:張曉玲//秦?
  • 出版社:上海人民
  • ISBN:9787208165267
  • 出版日期:2020/07/01
  • 裝幀:精裝
  • 頁數:742
人民幣:RMB 11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分為上篇「遼金史」和下篇「西夏史」兩部分,在50多萬字的篇幅內,充分展現了公元10世紀至13世紀與宋朝並存的三個北方少數民族政權的歷史,系統論述了遼、金、西夏王朝的建立、興盛、衰敗及其滅亡的歷史過程、經驗教訓,並對三個王朝的政治制度、經濟制度、軍事制度、文化社會諸方面進行了詳盡的闡釋。本書對出土文獻的整理和梳理取得了在史料方面的進展和突破,例如上篇引用了遼代碑刻《大王記結親事碑》說明遼早期的私有制情況,利用《懂洲西會龍山碑銘》說明遼代頭下軍周的居民民族成分等。

作者介紹
李錫厚//白濱|責編:張曉玲//秦?

目錄
上篇  遼金史
  第一章  遼朝的建立
    第一節  阿保機奪取汗位及稱帝
      一、八部聯盟時期的契丹
      二、阿保機取代痕德革可汗
      三、平息諸弟叛亂
      四、「神冊」建元與建立皇都
      五、收編「山北八軍」
    第二節  契丹汗國疆域的擴大
      一、征服北方諸部族
      二、阿保機之死與德光嗣立
      三、援立石晉及佔領幽薊
    第三節  滅亡後晉的戰爭
      一、滅亡後晉的戰爭
      二、開封登基
      三、德光北返
    第四節  中央集權制度的確立
      一、世宗兀欲即位
      二、世宗「南伐」遇害
  第二章  遼朝的興盛
    第一節  對中原政策的轉變
      一、穆宗繼位與停止南伐
      二、景宗放棄北漢與戰略轉變
      三、聖宗時期韓氏地位的上升
      四、渲淵之盟及其後的遼朝
    第二節  遼朝的由盛而衰
      一、興宗與法天後的衝突
      二、重熙增幣
      三、腐敗滋長與國力衰微
    第三節  遼中期的政治制度
      一、遼的朝廷—捺缽
      二、北南臣僚會議
      三、遼朝官制
      四、蕃漢分治的法律制度
      五、遼朝的軍隊和邊防
  第三章  遼朝衰亡與金朝建立
    第一節  道宗及天祚時期的社會危機
      一、各族人民負擔加重
      二、重元之亂與太子蒙冤
      三、天祚嗣立
    第二節  生女真與金朝
      一、生女真完顏部
      二、銀牌天使和鷹路之戰
      三、阿骨打叛遼
      四、金朝的建立
      五、董龐兒起義與耶律余睹降金
      六、遼宋關係的改變與宋金結盟
      七、耶律淳稱帝
      八、天祚帝被俘
    第三節  大遼國統的延續—西遼

      一、脫離天祚帝之後的大石政權
      二、西遼的朝廷
      三、西遼統治土著居民的方式
  第四章  金滅北宋及對中原的間接統治
    第一節  燕雲交割與侵宋戰爭
      一、宋金交涉
      二、張覺事件
      三、郭藥師投降與金占燕山
      四、女真侵宋戰爭
      五、徽、欽被擄
    第二節  金初的軍隊
      一、金軍的統帥制度
      二、禁軍
      三、女真猛安謀克部族軍
      四、女真以外各族中的猛安謀克
      五、金的漢軍
      六、亂軍
    第三節  金初對中原的間接統治
      一、金初的朝廷
      二、在漢地設立樞密院
      三、愧偶政權
    第四節  金熙宗確立中央集權
      一、除掉權臣粘罕
      二、廢偽齊
      三、誅宗盤和撻懶
      四、行台尚書省與漢官黨爭
      五、熙宗改行漢制及任用漢族士大夫
    第五節  天眷官制
      一、中央官
      二、地方官
  第五章  金朝鞏固在北方的統治
    第一節  遷都與南侵
      一、海陵栽君自立
      二、遷都與頒行新官制
      三、罷廢行台
      四、南遷汴京與準備侵宋
      五、撒八與窩斡領導的北方各族人民起義
      六、東京兵變與完顏亮敗亡
    第二節  金朝的盛世
      一、據中都以號令天下
      二、恢復「舊疆」
      三、緩和矛盾與加強法制
      四、漢化與維持女真固有傳統
      五、「大定明昌之治」
      六、李妃干政與繼承危機
  第六章  金的衰亡
    第一節  衛紹王立廢與蒙古威脅加劇
      一、衛紹王即位與李妃被殺
      二、蒙古興起
      三、胡沙虎之變

    第二節  金朝南遷
      一、愧偶皇帝
      二、金、蒙和戰與宣宗出逃
      三、軍民南渡
    第三節  北方群雄
      一、耶律留哥與蒲鮮萬奴
      二、九公封建
      三、紅襖軍興
      四、北方「義軍」的政治立場
    第四節  金的滅亡
      一、覆亡前夕的皇位危機
      二、蒙古軍南下與三峰山大戰
      三、崔立之變與汴京陷落
      四、蒲察官奴之誅
      五、宋、蒙聯合滅金
  第七章  遼、金的社會經濟結構
    第一節  契丹私有制的產生及遼代封建經濟的特殊形式··324
      一、契丹社會內部私有財產的出現
      二、漢城和頭下
      三、客戶與轉戶
      四、遼朝皇家的私產——諸宮衛
      五、塞外的漢族地主
      六、幽薊地區的漢族地主
    第二節  金代土地所有制的變化
      一、金初以來的大規模移民
      二、金上京地區封建生產關係的逐步確立
      三、猛安謀克戶占奪漢族百姓耕地
      四、猛安謀克公有制解體及女真權貴封建化…359
      五、百姓佃種官田與官田私有化
      六、金朝境內各族人民的戶等和身份
    第三節  遼金的寺院經濟
      一、寺院的不動產及其經營方式
      二、遼金「二稅戶」
  第八章  遼金的重要經濟領域
    第一節  農牧業
      一、遼代的農牧業
      二、金代的農牧業
    第二節  遼金時期的手工業
      一、陶瓷
      二、礦冶及金屬加工
      三、紡織業
      四、製鹽
      五、印刷業
    第三節  城市和商業
      一、遼金的城市
      二、遼宋及遼夏貿易
      三、金宋貿易
      四、遼金錢幣
      五、商稅
  第九章  文化及社會生活

    第一節  科技與學術
      一、火藥在軍事上的應用
      二、天文與數學
      三、醫藥衛生
      四、語言文字之學
      五、契丹及女真語言文字
      六、教育
      七、史學
    第二節  宗教及儒學
      一、契丹人的原始宗教
      二、遼朝的佛教和道教
      三、遼朝的占卜星象之學
      四、金代的佛教
      五、金代的道教
      六、金代的儒學
    第三節  藝術
      一、繪畫書法
      二、建築雕塑
      三、樂舞戲劇
      四、文學
    第四節  衣食住行與民俗
      一、居室和墓葬形制
      二、服飾
      三、飲食
      四、交通
      五、婚喪習俗
      六、歲時雜儀
      七、競技
下篇  西夏史
  第十章  党項的興起與夏州政權的建立
    第一節  党項的興起、族源及原居住地
      一、党項的興起、族源及原居住地
      二、党項與隋、唐王朝的關係
    第二節  党項的內徙及分佈地區
      一、党項的內遷及其分佈
      二、党項內徙后的社會與經濟
    第三節  党項夏州政權的建立與發展
      一、党項拓拔部的崛起與夏州落鎮
      二、党項夏州割據勢力的發展
    第四節  西夏建國前的準備
      一、李繼遷收復「故土」的鬥爭
      二、李德明建立西夏王朝的準備
  第十一章  西夏王朝的興亡
    第一節  西夏王朝的建立(景、毅、惠時期)
    第二節  西夏王朝的興盛(崇、仁時期)
    第三節  西夏王朝的衰亡(桓、襄、神、獻、末帝時期)
  第十二章  西夏的政治制度
    第一節  西夏中央與地方行政制度
      一、西夏中央行政機構的設置與職能
      二、西夏地方行政體制

    第二節  西夏的軍事制度
      一、西夏軍事制度的形成和發展
      二、西夏的軍隊數量、配置與兵種
      三、西夏的軍事法典
    第三節  西夏的法律與監察制度
      一、西夏法律制度的產生和發展
      二、西夏法典《天盛改舊新定律令》
      三、西夏的監察制度
  第十三章  西夏的經濟制度
    第一節  西夏的地理、自然條件與人口
      一、地理與自然環境
      二、西夏的人口
    第二節  西夏的農業和牧業
      一、農業生產
      二、畜牧業生產
    第三節  西夏的手工業、商業與對外貿易
      一、手工業生產
      二、商業與貨幣
      三、對外貿易
    第四節  西夏的社會經濟制度
      一、西夏的賦稅與役法
      二、党項與西夏社會形態研究述要
  第十四章  西夏的宗教與文化
    第一節  西夏的宗教信仰
      一、原始宗教信仰
      二、佛教
      三、道教
    第二節  西夏文化
      一、語言和文字
      二、文學、藝術
      三、教育與科舉
    第三節  西夏科技
      一、天文曆法
      二、冶金與紡織
      三、醫藥衛生
    第四節  西夏的風俗習慣與精神風貌
      一、衣、食、住、行
      二、婚姻與喪葬
      三、社會精神風貌
  第十五章  西夏與周邊王朝及民族的關係
    第一節  西夏與宋朝的關係
      一、西夏王朝建立前李繼遷、李德明與宋朝的關係
      二、景宗、毅宗時期與宋朝的關係
      三、惠宗、崇宗時期與宋朝的關係
      四、西夏與南宋的關係
    第二節  西夏與遼朝的關係
      一、西夏王朝建立前李繼遷、李德明與遼朝的關係
      二、景宗、毅宗時期與遼朝的關係
      三、惠宗、崇宗時期與遼朝的關係
    第三節  西夏與金朝的關係

      一、崇宗、仁宗時期與金朝的關係
      二、桓宗至西夏國亡時與金朝的關係
    第四節  西夏與吐蕃、回鵲、蒙古的關係
      一、西夏與吐蕃的關係
      二、西夏與回鵑的關係
      三、西夏與蒙古的關係
附錄一  遼金大事年表
附錄二  西夏大事年表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