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20世紀中國唯識學史要

  • 作者:袁宏禹|責編:樊玉蘭
  • 出版社:中華書局
  • ISBN:9787101145670
  • 出版日期:2020/06/01
  • 裝幀:平裝
  • 頁數:304
人民幣:RMB 80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以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時間為分界點,把20世紀(1900—1999年)這一百年來的唯識學史分為上、下兩個歷史時期。上編為20世紀上半葉(1900—1949年)的唯識學研究,下編為20世紀下半葉(1949一1999年)的唯識學研究。上下兩編有著嚴格的分期和治學特點。上編分為五章:第一章,「清末唯識學復興之門的開啟及其應用」;第二章,「民國時期南京支那內學院對玄奘唯識學的重振」;第三章,「民國時期武昌佛學院以唯識學對諸學的融通」;第四章,「民國時期北平三時學會對印度慈氏唯識學的回歸」;第五章,「民國時期新儒家對佛教唯識學的借鑒」。下編也分為五章:第六章,「20世紀五六十年代馬列主義對唯識學的評判」;第七章,「80年代后大陸高校和科研院所唯識學研究的轉向」;第八章,「80年代后大陸佛教界佛學院對唯識學的弘揚」;第九章,「1949年以來香港佛教唯識學的研究概況」;第十章,「1949年以來台灣佛教唯識學的研究概況」。

作者介紹
袁宏禹|責編:樊玉蘭
    袁宏禹,男,1979年生,江蘇盱眙人。2010年畢業於廈門大學哲學系中國哲學專業,獲哲學博士學位,現為福州大學中國思想文化史研究所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持國家社科基金等各類課題項目5項,入選「福建省高校傑出青年科研人才計劃」,獲得福州大學「傑出青年教師勵志獎」、「福州大學學術新人獎」等。主要研究方向為唯識哲學,在《宗教學研究》、《孔子研究》、《自然辯證法研究》、《禪學研究》、《佛學研究》、《心理學探新》等期刊發表論文二十余篇。

目錄
導論
  一、20世紀中國唯識學復興與時代際遇
  二、20世紀中國唯識學發展的分期
  三、研究綜述、研究意義及創新點等
上編(1900—1949年)
  第一章  清末唯識學復興之門的開啟及其應用
    第一節  楊文會與百年中國唯識學的復興
      一、唯識宗逸佚典籍的回歸與傳播
      二、性、相二宗並重的治學旨趣
    第二節  譚嗣同、梁啟超改良思想對唯識學的應用
      一、譚嗣同「仁一唯識」的維新派哲學
      二、梁啟超的唯識思想與康德的自由觀
  第三節章  太炎革命思想與國學的唯識闡釋及應用
      一、諸子人性論唯識釋與「俱分進化」論
      二、《齊物論》唯識釋之「平等」觀
  第二章  民國時期南京支那內學院對玄奘唯識學的重振
    第一節  歐陽竟無對玄奘唯識學的抉擇
      一、法相、唯識分宗
      二、唯識古、今學劃分
      三、唯識「體用」觀
    第二節  呂瀲以唯識學對中、印佛學的簡別
      一、依唯識對中國佛學經典的證偽
      二、中印佛學「性覺」、「性寂」真偽說
    第三節  王恩洋的唯識史觀及《起信論》的批判
      一、唯識史梳理及唯識今學史觀
      二、依玄奘唯識今學料簡《起信論》
  第三章  民國時期武昌佛學院以唯識學對諸學的融通
    第一節  太虛對唯識學與內外學的會通
      一、以唯識學融釋如來藏學
      二、以唯識學攝納傳統儒學
      三、以唯識學解釋科學、心理學
    第二節  唐大圓、法舫對唯識學與世學的比較
      一、唐大圓的《唯識三字經》及佛學屬科學論
      二、法舫論唯識學與科學、哲學的關係
    第三節  印順、法尊早期的唯識學研究
      一、印順作《唯識學探源》探唯識于小乘
      二、法尊譯《辨法法性論》「法與法性」雙運
  第四章  民國時期北平三時學會對印度慈氏唯識學的回歸
    第一節  韓清凈對慈氏唯識學的疏通
      一、抑玄奘唯識學而揚慈氏唯識學
      二、以了義唯識學釋不了義般若學
    第二節  朱芾煌、周叔迦對唯識原典及舊學的推崇
      一、朱芾煌《法相辭典》對印土原典的援引
      二、周叔迦抑玄奘新學而闡真諦舊學
  第五章  民國時期新儒家對佛教唯識學的借鑒
    第一節  梁漱溟的唯識學研究與新儒家哲學
      一、從「究元決疑」到《唯識述義》
      二、《東西文化及其哲學》對唯識學的援用
    第二節  熊十力以唯識學對儒家哲學之創釋
      一、《新唯識論》對《成唯識論》的改造

      二、《新唯識論》的新儒學哲學體系
下編(1949—1999年)
  第六章  20世紀五六十年代馬列主義對唯識學的評判
    第一節  田光烈《玄奘及其哲學思想中之辯證法因素》
      一、玄奘唯心主義哲學思想
      二、玄奘哲學思想之辯證法因素
    第二節  任繼愈《法相宗哲學思想略論》之馬列觀
      一、法相宗在認識論上屬於主觀唯心主義
      二、法相宗在世界構成上屬於客觀唯心主義
  第七章  80年代后大陸高校和科研院所唯識學研究的轉向
    第一節  韓鏡清從玄奘唯識學的疏解到慈氏唯識學的譯介
      一、《成唯識論疏翼》的編寫
      二、從藏文慈氏學開發唯識學
    第二節  韓廷傑、林國良對《成唯識論》的註解
      一、韓廷傑的《成唯識論校釋》
      二、林國良的《成唯識論直解》
  第八章  80年代后大陸佛教界佛學院對唯識學的弘揚
    第一節  惟賢于重慶佛學院對唯識學的推廣和泛化
      一、唯識論不同於哲學、宗教之唯心論
      二、唯識學是所有佛教宗派的基礎
    第二節  唐仲容於四川省佛學院對唯識學與諸宗的貫通
      一、有為緣起、無為緣起的會通
      二、唯識與中觀、禪宗的融通
    第三節  單培根、顧康年于閩南佛學院對唯識學與禪密的參合
      一、單培根對唯識學與密宗的顯密互參
      二、顧康年對唯識學與禪門的抉微
  第九章  1949年以來香港佛教唯識學的研究概況
    第一節  羅時憲的佛教法相學會對支那內學院學風的沿襲
      一、佛教法相學會的創立及羅門一系法脈
      二、《唯識方隅》的唯識入門體系研究
      三、《般若》經論對讀開中觀瑜伽學之風
    第二節  霍韜晦與吳汝鈞的梵文唯識學翻譯及研究
      一、霍韜晦《安慧<三十唯識釋)》的梵文譯本
      二、吳汝鈞《唯識三十頌》由梵譯漢及唯識現象學
  第十章  1949年以來台灣佛教唯識學的研究概況
    第一節  楊白衣、葉阿月日本求學的唯識學研習
      一、楊白衣的圓測唯識學研究與日本學術方法
      二、葉阿月的根本真實三性說研究與日本學術方法
    第二節  于凌波、蕭平實對唯識學的理解和解讀
      一、于凌波凈土宗與唯識學的比較
      二、蕭平實論如來藏阿賴耶識真實義
結  語
附錄一:百年唯識學學術爭鳴之焦點
附錄二:百年唯識學視域中諸子人性說釋義之辨
主要參考文獻
后  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