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泥石流災害風險分析與聚落減災--以岷江上游為例(精)

  • 作者:丁明濤//胡凱衡|責編:莫永國
  • 出版社:科學
  • ISBN:9787030542915
  • 出版日期:2020/05/01
  • 裝幀:精裝
  • 頁數:210
人民幣:RMB 169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從科學性和實踐性出發,在野外調查的基礎上,結合遙感影像和區域歷史統計資料,應用RS和GIS等信息技術手段,獲取山區聚落和泥石流活動的時空演化特徵,從多個特徵角度討論並驗證兩者之間存在一定的響應關係,對山區聚落泥石流災害危險性、易損性及其風險進行綜合評價與監測預警,並進行具型區實證研究,可為岷江上游及類似地區鄉村聚落防災減災工作提供一定的指導和幫助。
    本書適合地質科學、地理科學、環境科學環境管理及相關專業的科研人員和研究生閱讀參考。

作者介紹
丁明濤//胡凱衡|責編:莫永國

目錄
第1章  緒論
  1.1  研究目的和意義
  1.2  國內外研究現狀
    1.2.1  泥石流風險分析研究
    1.2.2  聚落減災研究
  1.3  研究特色與創新
  1.4  內容簡介
    1.4.1  核心內容
    1.4.2  章節結構
  參考文獻
第2章  研究區概況
  2.1  自然環境概況
    2.1.1  地貌
    2.1.2  地質環境
    2.1.3  地震活動
    2.1.4  氣象水文
    2.1.5  植被與土壤
  2.2  社會經濟與人類活動
    2.2.1  社會經濟狀況
    2.2.2  人類工程活動
  參考文獻
第3章  泥石流災害資料庫構建
  3.1  資料庫構建的方法與原則
    3.1.1  資料庫構建的流程
    3.1.2  資料庫構建的原則
  3.2  泥石流災害資料庫的構成
    3.2.1  資料庫結構設計
    3.2.2  圖形資料庫建立
    3.2.3  屬性資料庫建立
    3.2.4  資料庫的連接
  3.3  資料庫的查詢與統計
    3.3.1  查詢要素選擇
    3.3.2  查詢及結果顯示
  3.4  資料庫的功能
    3.4.1  密度製圖
    3.4.2  柵格插值
    3.4.3  地形分析
    3.4.4  重分類
    3.4.5  柵格計算
第4章  泥石流成災規律分析
  4.1  泥石流的分佈與活動規律
    4.1.1  區域泥石流分佈概況
    4.1.2  泥石流活動分佈規律分析
  4.2  泥石流發育特徵
    4.2.1  地形及溝道條件
    4.2.2  泥石流物源特徵
    4.2.3  泥石流活動特徵與危害
  4.3  泥石流溝谷發育趨勢分析
    4.3.1  評價方法
    4.3.2  數據處理與分析

    4.3.3  結果分析
  參考文獻
第5章  泥石流堆積扇的發育規律
  5.1  研究概述
  5.2  泥石流堆積扇的特徵
    5.2.1  堆積扇的範圍規模
    5.2.2  堆積扇的平面形態
  5.3  泥石流堆積扇的演化
    5.3.1  堆積扇危險範圍的演化
    5.3.2  堆積扇平面形態的演化
    5.3.3  泥石流堆積扇分佈的演化
  參考文獻
第6章  山區聚落研究
  6.1  研究概述
  6.2  山區聚落演化分析
    6.2.1  河谷聚落概念
    6.2.2  河谷聚落類型
    6.2.3  河谷聚落的平面形態
    6.2.4  河谷聚落的演化
  6.3  土地利用
    6.3.1  土地利用類型
    6.3.2  立地類型
  參考文獻
第7章  河谷聚落對泥石流堆積扇演化的響應
  7.1  研究概述
  7.2  河谷聚落和泥石流災害的分佈狀態特徵
    7.2.1  河谷聚落和泥石流災害在高程上的分佈
    7.2.2  河谷聚落和泥石流災害在坡度上的分佈
    7.2.3  河谷聚落和泥石流災害在坡向上的分佈
    7.2.4  河谷聚落與泥石流災害的關係
  7.3  河谷聚落對泥石流堆積扇的響應
    7.3.1  河谷聚落面積對泥石流堆積扇面積變化的響應
    7.3.2  河谷聚落LSI對泥石流堆積扇DSPS變化的響應
    7.3.3  河谷聚落的分佈對泥石流堆積扇分佈變化的響應
  參考文獻
第8章  土地利用對泥石流災害的響應
  8.1  研究概述
  8.2  土地利用與泥石流的互饋關係
    8.2.1  土地利用對泥石流的影響
    8.2.2  泥石流對土地利用的影響
  8.3  土地利用方式對泥石流的影響
    8.3.1  理縣哈爾木溝泥石流溝
    8.3.2  黑水縣色爾古溝泥石流溝
    8.3.3  汶川縣七盤溝泥石流
    8.3.4  小結
  8.4  泥石流對土地利用方式響應的定量分析
    8.4.1  泥石流對土地利用的敏感性
    8.4.2  改進的敏感性計算模型
    8.4.3  敏感性分析實例
    8.4.4  泥石流物源活躍性分析

  參考文獻
第9章  泥石流災害風險分析
  9.1  泥石流災害危險性評價
    9.1.1  危險性評價概述
    9.1.2  危險性評價原則
    9.1.3  危險性評價指標
    9.1.4  案例應用
  9.2  泥石流災害易損性評價
    9.2.1  易損性評價概述
    9.2.2  易損性評價指標
    9.2.3  易損性評價方法
    9.2.4  案例應用
  9.3  泥石流災害風險評價
    9.3.1  風險評價方法
    9.3.2  風險分級與分區
    9.3.3  評價結果的應用分析
    9.3.4  案例應用
  參考文獻
第10章  泥石流災害短臨預警
  10.1  泥石流短臨預警概述
    10.1.1  泥石流監測預警研究現狀
    10.1.2  GIS與無線感測網技術研究現狀
  10.2  泥石流短臨預警系統設計
    10.2.1  岷江上游降水量分佈特徵
    10.2.2  岷江上游感測節點布設
    10.2.3  泥石流短臨預警數據採集
    10.2.4  泥石流短臨預警數據傳輸
    10.2.5  泥石流短臨預警資料庫
    10.2.7  泥石流短臨預警信息發布
  10.3  典型案例應用
    10.3.1  典型區概況
    10.3.2  典型區數據採集
    10.3.3  典型區數據處理
    10.3.4  典型區數據存儲與管理
  參考文獻
第11章  結論與展望
  11.1  結論
  11.2  展望
附錄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