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針經知行錄--尋覓針道真諦

  • 作者:陳曉輝|責編:駱彩雲//陳東樞
  • 出版社:人民衛生
  • ISBN:9787117300100
  • 出版日期:2020/06/01
  • 裝幀:平裝
  • 頁數:276
人民幣:RMB 11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先從全新視角重讀傳世本《靈樞》《素問》,梳理古典針道真源、後世傳道的迷失,以及今人求道的門徑,以為全書的導讀。正文則以著者勤求針經,旁推素難,體悟針道微旨,實驗古典針法的親身經歷,展開探索古典針灸學寶藏的一次遠足,將途中所見所得所思以60篇實錄的形式呈現。著者借助於長期的大量臨床實踐和修身體驗,詮釋不同診脈法之義,推求經典所言脈法實際應用的場景,並在臨床實踐中反覆檢驗以求其真,必經論、指下、場景一一契合乃止,將自身體悟、實驗的古典診刺法(特別是毫針脈刺法、長針募刺法)如實呈現——去疾除痛,拔刺雪污,明乎若見蒼天。
    本書是中國中醫科學院首席研究員黃龍祥及其西學中弟子陳曉輝師徒二人相向而行探索針經原典的心血結晶,是對聖謨隱秘振葉尋根、觀瀾索源、興廢繼絕、體悟實驗的記錄,對針灸臨床工作者和理論研究者和均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作者介紹
陳曉輝|責編:駱彩雲//陳東樞
    陳曉輝,江蘇灌南人,幼承家學,畢業於南京醫科大學,拜師方中先生、黃龍祥先生,系統學習針灸理論,秉承「治不能循理,棄術於市」之訓,從臨床回歸經典,反覆實踐「以脈用針,以針平脈」的古典灸刺之法。

目錄
導讀
一、針經是怎樣煉成的?
(一)針經概說
  1. 構成
  2. 書名
  3. 年代
  4. 作者
  5. 傳承
(二)煉「經」四步
  1. 定目標——融合百家成一統
  2. 定方案——內外相合內為先
  3. 定路徑——守一勿失萬物通
  4. 定素材——漢以前諸家醫經
(三)含金量
二、針道迷失何以歸?
  (一)原點的迷失
  (二)幹道的偏離
  (三)道術的逆轉
  (四)不能再遲的抉擇
三、針經入門門幾重?
  (一)第一重門——知
  (二)第二重門——行
  (三)第三重門——悟
  (四)叩門心悟
針經知行錄
  ?一、折翼的刺(動)脈法
  ?二、刺動脈法及其臨床應用
  ?三、刺人迎動脈體悟
  ?四、天突刺法及針感——再論刺脈
  ?五、刺動脈、經隧、大脈之體會
  ?六、「脈」與診療一體
  ?七、平人脈
  ?八、平寸口脈三軸
  ?九、氣口九道脈
  一?、《針經》診脈刺脈法臨床應用
  一一、臨床常用的診-療一體的脈口
  一二、標本脈法及其灸刺應用
  一三、尺寸陰陽和標本脈互參
  一四、扁鵲陰陽脈法與刺標本脈動
  一五、寸口脈全息刺法
  一六、寸口脈和三部九候全息之刺法
  一七、左右脈口與任督全息
  一八、氣口天人合一
  一九、人迎脈口脈法刺法
  二?、上下相應  左右若一
  二一、脈有寒熱真假辨
  二二、脈有真偽
  二三、針刺補瀉與《調經論》探淵
  二四、五痹脈法與五體刺法的應用
  二五、陳瘀脈刺法

  二六、刺髓
  二七、五輸穴之五行生剋平脈法
  二八、《難經》一脈十變與針灸應用
  二九、《難經》與《黃帝內經》刺之深淺
  三?、《難經》《黃帝內經》寸口診「獨」法及其刺則
  三一、脈之當下,獨處藏奸——臨床成敗醫案之感悟
  三二、如何訓練取獨手感
  三三、循「病應」刺之
  三四、遍診法之病灶觸診
  三五、解結調陰陽之逆向思維
  三六、解結與脈
  三七、針刺寒熱補瀉手法
  三八、針灸治療骨折與燙傷——同感嫁接
  三九、陰陽相引
  四?、出入升降,針葯互通
  四一、俞、輸——診療一體
  四二、寸口尺膚虛實與灸刺
  四三、艾灸一得
  四四、絡刺經刺
  四五、脈刺、分刺與迎隨補瀉
  四六、焠刺
  四七、滯針與行氣
  四八、迫臟與恢刺法
  四九、華佗與其弟子樊阿的刺法
  五?、刺腹脈——《難經》腹診脈診相參
  五一、「鼓脈」與「不鼓脈」
  五二、仲景刺期門與刺內臟包膜
  五三、內臟包膜刺法與脈診、腹診
  五四、刺積
  五五、刺積、刺腹脈、刺蛟蛔之體悟
  五六、針刺「引」氣
  五七、募刺之知、行
  五八、古典針灸臨床體悟
  五九、止息、守神
  六?、針經指月
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