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順流與逆流(重寫香港電影史)

  • 作者:編者:蘇濤//傅葆石|責編:李冶威
  • 出版社:北京大學
  • ISBN:9787301311547
  • 出版日期:2020/07/01
  • 裝幀:平裝
  • 頁數:269
人民幣:RMB 46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嘗試在跨地區、跨學科的格局下,以新的觀念、史料和方法對香港電影史做出新的闡釋,通過深入挖掘文獻及影像資料,釐清史實、填補空白,並對20世紀30-70年代的香港電影史做出新的評價。
    第一部分「重訪早期滬港關聯」集中探討20世紀30年代的香港電影,著重分析當時中國內地的政治、文化對香港電影的深刻影響,以及兩地電影業之間的互動。第二部分「冷戰與香港電影的文化政治」聚焦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香港電影,尤其是從冷戰的視角出發,通過對有代表性的製片機構、類型及電影現象的考察,分析戰後香港電影的複雜性,以及冷戰對華語電影的深刻影響。第三部分「類型、作者與文化想象」剖析香港電影史上重要且未獲得足夠重視的電影類型、作者及其他重要問題,力圖豐富我們對於香港電影史的認識。

作者介紹
編者:蘇濤//傅葆石|責編:李冶威

目錄
前言
第一部分  重訪早期滬港關聯
  關文清在滬影事考(1920—1923)
  方言、聲音與政治:薛覺先與粵語電影《白金龍》
  電影教育化改造的華南困境:論戰前香港的電影清潔運動(1935—1936)
  初探戰前香港電影清潔運動的理論建設
第二部分  冷戰與香港電影的文化政治
  香港國語電影的黃金時代:「電懋」「邵氏」與冷戰
  在歷史的漩渦中前行:岳楓與戰後香港電影
  戰後香港粵語片的左翼烏托邦:以「中聯」改編文學名著為例
  商業與政治:冷戰時期香港左派對新中國戲曲電影海報的再創造
第三部分  類型、作者與文化想象
  戰後上海和香港的黑色電影及與進步電影的相互關係
  《茶花女》與香港文藝片的基調
  原真性、傳承、自我實現:香港武俠電影中「訓練」的意義
  「兒女情長」的新舊感覺:易文影片「趣味」考
主要參考文獻
撰稿人簡介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