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在博物館的廢墟上/藝術理論研究系列/鳳凰文庫

  • 作者:(美)道格拉斯·克林普|責編:陸鴻雁|總主編:范景中|譯者:湯益明|攝影:(美)路易斯·勞勒
  • 出版社:江蘇美術
  • ISBN:9787558039270
  • 出版日期:2020/06/01
  • 裝幀:平裝
  • 頁數:335
人民幣:RMB 9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藝術作品的意義由什麼決定?它是否永遠與作品共存?通過作品的呈現,作品的意義是否從外部不斷地被建構與重構?從自主的現代主義客體到后現代主義對機構批判的歷史轉變,從藝術作品到話語語境的歷史轉變,正是本書作者道格拉靳·克林昔的論文以及路易斯.勞勒的攝影所表現的主題。
    本書為道格拉斯·克林普代表作,收錄其關於博物館體制及后現代藝術的重要論文。書中借助馬克思、本雅明、阿多諾等哲學家的理論,分析藝術品所寄身的藝術機構、公共空間、博物館及其藝術體制。試圖以米歇爾·福柯「知識考古學」的方法,考察現代主義時期以來的博物館,以此建構「博物館考古學」。
    克林普將博物館作為藝術的現代主義的典型機構,考察其歷史起源與當前的轉換。廣泛地對藝術實踐進行分析,包括藝術家、批評家與策展人的,還有國際展覽以及新建或翻新的博物館中的藝術實踐,詳盡闡述了后現代主義的新範式。

作者介紹
(美)道格拉斯·克林普|責編:陸鴻雁|總主編:范景中|譯者:湯益明|攝影:(美)路易斯·勞勒

目錄
前言及致謝
導論  現代主義終結時期的攝影
第一部分  博物館里的攝影
  1.在博物館的廢墟上
  2.博物館的舊主題,圖書館的新主題
  3.繪畫的終結
  4.后現代主義的攝影活動  
  5.挪用挪用
第二部分  雕塑的終結  
  6.重新定義場域特定性  
第三部分  后現代史
  7.這不是藝術博物館
  8.藝術展覽
  9.后現代博物館
論文來源
註釋
索引
譯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