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附錄和補遺(第2卷)(精)

  • 作者:(德)阿圖爾·叔本華|責編:任俊萍|譯者:韋啟昌
  • 出版社:上海人民
  • ISBN:9787208163300
  • 出版日期:2020/04/01
  • 裝幀:精裝
  • 頁數:829
人民幣:RMB 21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附錄和補遺》第2卷是「補遺」,有31章400節和15首詩歌,其中新翻譯的篇目15章,全譯的篇目8章,青年時期的詩歌是首次翻譯。全書60多萬字,他在第2卷的目錄上註明「就多個話題所作的分散但有系統安排的思考」。前15章是對他的主要哲學著作的補充,包括哲學及其方法、自在之物與現象、倫理學、哲學與自然科學、生存的虛無與痛苦、自殺和宗教等內容;后16章從意志哲學的視角闡述了他對現實生活和人生諸問題的看法。「補遺」體現了他讀書之淵博,思考之深廣,是圍繞意志哲學在客觀世界的各種表象的分析和評論的交響曲。他以詩歌為封筆之作收尾是有特別考慮的。
    第2卷名篇薈萃,除《人生的智慧》廣受讚譽外,叔本華還有一些文采斐然、思想深邃、文風雄辯、短小精悍的名篇,這些名篇都在第2卷中。比如,《論判斷力、批評、讚揚和名聲》《論閱讀和書籍》《論學者和博學》《論寫作和文體》《論自為的思考》《論宗教》,等等,當然也包括背負罵名的《論女人》。這些名篇是意志主題的變奏曲,所涉題材與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妙趣橫生,富有教益,偉大的思想從心而出,偉大的思想家是人類的燈塔。
    在《附錄和補遺》中,他的悲觀主義不再質疑人類存在的價值,而是對苦難的人生有了同情和愜意的亮色。他試圖以優雅的方式展示人類的生存,讓苦難的生活有了些溫暖和留戀。在這裡,他以放鬆的心態,嘲諷和詼諧的口吻談論欲在痛苦和死亡的夾縫中求得片刻幸福的智慧,這就是節慾苦行,自我修煉,孤身獨處。解脫苦難的方法是審美體驗、悲天憫人、禁慾和自我否定。這種至高無上的價值可以讓逃離意志的人獲得救贖。

作者介紹
(德)阿圖爾·叔本華|責編:任俊萍|譯者:韋啟昌
    阿圖爾·叔本華(Arthur Schopenhauer,1788年2月22日-1860年9月21日),德國著名哲學家,唯意志主義和現代悲觀主義創始人,他的思想對近代的學術界、思想文化界影響極深。     大叔出生於德意志但澤(今波蘭格坦斯克)一個顯赫的富商之家,從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其父逝世后留下了一筆不菲的遺產,保證了他一生衣食無憂。儘管如此,大叔的一生卻很不得志:他曾有過幾次愛戀,但卻終生未婚,也沒有子女,只有一條捲毛狗伴其左右,並就此孤獨終老;他雖然有很好的物質條件專心從事著述,但卻一直過著隱居生活,與他同時代的哲學家都出奇一致地對他的思想絕口不提,以致其學術思想直到他去世的前幾年才獲得承認。換言之,如大叔般睿智之人,也忍受了長達六十多年的沉寂,才得以奠定自己的名聲——因為他從未懷疑過自己的天賦使命。     與其他哲學家相比,大叔的不同之處在於——早在青年時期便已經形成了自己完整的思想體系。他說:「真理是我唯一的指路星辰。」他只寫出他認定為真理的東西,其他一切完全被置之度外。大叔也是一個強烈意識到自己使命的人,他曾自稱:性格遺傳自父親,而智慧遺傳自母親。早歲之時,便隨時把自己的思考記錄下來,並整理成著作。1813年,大叔發表著作《論充足理性原則的四重根》——迄今仍是認識論的名篇,年方25歲。1818年,大叔發表了核心著作《作為意欲和表象的世界》,時年才30歲。該書層層深入、首尾呼應地系統論述了認識論、自然哲學、美學和倫理學,構成了其哲學思想的核心,也直接奠定了哲學大廈之基。但很不幸的是,首版印刷的500冊幾乎無人問津。接下來,毫不氣餒的大叔陸續發表《論自然中的意志》(1836年)、《論意志的自由》(1839年)、《論道德的基礎》(1840年)等著作,從而完成了對其哲學大廈的局部擴充和裝修之功。毫無意外地,這些著作出版后也都一一遇冷,沒有引起什麼回應。在這之後,大叔又花了六年時間,把之前積累的散論文稿進行了梳理和增刪,並冠以《附錄和補遺》之名,于1851年出版,時年已63歲。鑒於之前那些作品的滯銷,出版商對大叔這部封筆之作只印了區區750冊,且只支付10冊贈書,稿酬為零。然而,正是這部著作得到了英國評論家約翰·奧森弗德的讚賞,大叔的哲學才牆內開花牆外香:從此一舉成名,並給他帶來了世界性聲譽——大叔的話也終於得以應驗:「真理是可以等到的,因為它長久存在。

目錄
第1章  論哲學及其方法
第2章  論邏輯和辯論法
第3章  對智力及其相關東西的思考
第4章  對自在之物與現象的一些對照考察
第5章  略論泛神論
第6章  論哲學和自然科學
第7章  關於顏色理論
第8章  倫理道德散論
第9章  論法學和政治
第10章  我們的真正本質並不會因死亡而消滅
第11章  生存空虛學說的幾點補充
第12章  論生存的痛苦與虛無
第13章  論自殺
第14章  生存意欲的肯定和否定學說的補遺
第15章  論宗教/ 377第16章梵文文學散論
第17章  考古散論
第18章  神話方面的一些思考
第19章  關於美和美學的形而上學
第20章  論判斷、批評和名聲
第21章  論學者和博學
第22章  論自為的思考
第23章  論寫作和文體
第24章  論閱讀和書籍
第25章  論語言和詞語
第26章  心理散論
第27章  論女人
第28章  論教育
第29章  論面相
第30章  論雜訊
第31章  比喻和寓言
一些詩歌
人名索引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