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萬物(中國藝術中的模件化和規模化生產)

  • 作者:(德)雷德侯|責編:劉蓉林|譯者:張總
  • 出版社:三聯書店
  • ISBN:9787108066596
  • 出版日期:2020/06/01
  • 裝幀:平裝
  • 頁數:344
人民幣:RMB 59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作者雷德侯是海德堡大學東亞藝術教授,西方漢學界研究中國藝術最有影響力的漢學家之一。本書一經面世即引起西方漢學界及學術界的廣泛關注,書中的觀點被廣泛引述。
    雷德侯從多個方面,既依照歷史的線索、技術發展的過程,也按照藝術的門類、材質工藝的區別,深入到中國文化與審美觀念的層次,分析了中國藝術與工藝,揭示出中國藝術史中最為獨特、最為深厚的層面;說明了中國的藝術家不似他們的西方同行,他們不尋求忠實地再現自然物象,而是探索代替模仿的方式,直接地創造出成千上萬甚至無限的藝術品。他也為讀者指出,模件的思想如何貫通了中國人官本位的文化、中國宗教以及關於個人自由的思想。
    本書揭示了中國藝術家是在一個多麼複雜的體系之中,生產出成批的藝術品。這個體系深深植根于中國之思想觀念——宇宙是由萬物所構成。

作者介紹
(德)雷德侯|責編:劉蓉林|譯者:張總
    雷德侯(Lothar Ledderose),1942年7月12日出生於慕尼墨。     1961-1969年在科隆、波恩、巴黎、台北、海德堡等地學習東亞藝術、歐洲藝術、漢學、日本學。     1969年以《清代的篆書》論文獲海德堡大學東亞藝術史博士,隨後至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哈佛大學修學。     1975-1976年供職于柏林國立博物館、東亞藝術博物館,1976年在科隆大學任教授,同年執教於海德堡大學東亞藝術史系,任系主任兼藝術史研究所所長,1978年任哲學歷史學院院長。     雷德侯還是德國東方學會會長(1984-1990)、柏林學術院院士(1983-1984)、德意志考古研究所通訊會員,海德堡學術院院士,英國學術院通訊院士。曾任劍橋大學、芝加哥大學、台灣大學客座教授或特約研究員。     其主持的展覽有「紫禁城的珍寶」(柏林與維也納,1985)、「兵馬俑大軍」(多特蒙德,1991),「日本與歐洲」(柏林,1993)、「中國明清繪畫」(巴登巴登,1985)等。著《米芾與中國書法的古典傳統》(1979)、《蘭與石——柏林東亞藝術博物館藏中國書畫》(1998),《萬物》(2000)于2002年獲列文森圖書獎(Joseph Levenson Book Prize)。     2005年9月7日,雷德侯因對亞洲藝術史的貢獻榮獲巴爾贊獎(Prix Engenio Balzan)。

目錄
開放的藝術史叢書總序
鳴謝
導言
第一章  漢字系統
  筆畫
  漢字
  序列和集合
  文字的目的
  模件
  歷史的過程
  為什麼不用字母
第二章  複雜的青銅鑄造術
  青銅禮器的發掘
  禮器的功能
  裝飾體系
  技術體系
  組合
  勞動分工
第三章  神奇的始皇帝大軍
  所作何為
  緣何而為
  如何而為
第四章  工廠藝術
  漆器
  青銅器
  絲綢  陶瓷
  外銷瓷器
  海爾德馬爾森
第五章  建築構件:科棋與樑柱
  佛光寺大殿
  中國建築體系的五個層次
  樑柱體系史
  法起寺木塔
  應縣木塔
  建築標準:營造法式
第六章  印刷文字
  《大百科全書》的印刷
  金簡的體系
  走向現代
  技術溯源
  青銅時代的印刷
  陶土和絲織品上的印刷
  璽印
  信息技術
第七章  地獄的官府風貌
  地獄諸冥王
  陸信忠畫坊
  數套與一套畫作之比較《十王經》
  早期地獄圖
  模件化的圖像志

  地獄的官僚機構
第八章  畫筆可否自由
  百科全書中的藝術分類
  藝術收藏
  書法的審美抱負
  繪畫的審美抱負
  模件化繪畫
西文參考文獻
日韓文參考文獻
中文參考文獻
索引
圖版來源
誰識廬山真面目:代跋語
譯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