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感情研究指南(情感史的框架)

  • 作者:(英)威廉·雷迪|責編:顧曉清|譯者:周娜
  • 出版社:華東師大
  • ISBN:9787576000146
  • 出版日期:2020/05/01
  • 裝幀:平裝
  • 頁數:480
人民幣:RMB 84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追問一個人的情感是否發自內心,即情感的真與偽,這種提問本身沒有什麼意義,因為所有成年人的情感體驗其實都是被訓練的結果。」
    一個人內心的情感體驗,是某種關係的體現。無論是個人、團體還是階層的情感表達,都無法忽視社會情感準則的教化訓練。本書作為情感史研究的奠基之作,提出了情感表達、情感體制、情感導航、情感自由、情感痛苦等理論,並以「情感主義」為切入點,研究啟蒙時代及法國大革命時期人們情感表達方式的變化及其意義。沙龍、共濟會、咖啡館等情感避難所的出現,是人們避免情感痛苦、追求情感自由的表現。人們在日記、通信、演講中表露出對情感自由的嚮往,報紙刊物以及私人發行的小冊子也在這方面發揮了引領作用。呼籲情感真摯、拒絕偽善成為人們在情感表達方面的基本要求。這種情感表達方式並不僅限於小說、戲劇等文學創作,而是成為一種社會行為規範,上升為一種政治上的「美德」。
    由此,雷迪清晰勾勒出情感與認知、情感與理性、情感表達與文化之間的關係,在「硬邦邦」的「理性」材料之外,強調「情感有自身的歷史」,使情感成為歷史學的合理研究面向,為情感史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理論支撐。

作者介紹
(英)威廉·雷迪|責編:顧曉清|譯者:周娜

目錄
序言
第一部分  情感是什麼?
  第一章  認知心理學的回答
  第二章  人類學的回答
  第三章  情感表達: 一種話語—行動
  第四章  情感自由
第二部分  歷史中的情感: 法國(1700年—1850年)
  第五章  感傷主義繁榮期(1700年—1789年)
  第六章  法國大革命時期的感傷主義(1789年—1815年)
  第七章  自由理性,浪漫激情(1815年—1848年)
  第八章  小人物的命運: 19世紀早期案例
總結
附錄A  對選自《法院公報》樣本中特殊案件的細錄
附錄B  對選自「凡爾賽民事法庭檔案」樣本中特殊案件的細錄
參考文獻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