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面源污染的社會成因及其應對--太湖流域巢湖流域農村地區的經驗研究/環境與社會叢書

  • 作者:陳阿江//羅亞娟|責編:馮春鳳
  • 出版社:中國社科
  • ISBN:9787520357982
  • 出版日期:2020/04/01
  • 裝幀:平裝
  • 頁數:342
人民幣:RMB 12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太湖、巢湖是國家重點治理的湖泊,但是多年的高強度治理並未有效解決湖泊的富營養化問題。這是因為湖泊的問題在流域,流域的問題在社會,因此面源污染需要從社會系統的視角去理解。本書以實地觀察、深度訪談為主,輔之以問卷調查、水質測量,通過對種植業與化肥減量、養殖業生產模式與水體關係、村民生活方式演變及其環境效應的討論,呈現農村面源污染形成的社會機理以及解決面源污染的可能的方向。

作者介紹
陳阿江//羅亞娟|責編:馮春鳳

目錄
農業面源污染研究策略(代序)
第一章  導論
  一  研究緣起與研究問題
  二  基本概念界定
  三  文獻回顧
    (一)國外研究
    (二)國內研究
  四  研究思路與研究方法
第二章  經濟社會發展與農村面源污染問題
  一  太湖、巢湖流域區域背景
    (一)自然地理環境
    (二)社會經濟概況
  二  農業生產方式演變
    (一)當代農業經濟變遷
    (二)種植業
    (三)畜牧業
  三  農村生活方式演變
    (一)飲食方面的變化
    (二)穿著方面的變化
    (三)其他生活用品方面的變化
    (四)房屋設施方面的變化
  四  流域面源污染問題
    (一)流域水質狀況
    (二)農村面源污染問題
第三章  種植業化肥減量的探索
  一  研究問題
  二  測土配方技術與化肥減量
    (一)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的原理及環境效應
    (二)肥東縣測土配方技術推廣實踐
    (三)肥東縣種植戶化肥使用減量情況分析
    (四)進一步推廣測土配方技術的路徑探討
  三  種植業生產組織與化肥使用
    (一)水稻種植合作社的發展
    (二)合作社種植戶與非合作社種植戶用肥比較
    (三)合作社種植戶化肥使用減量的原因分析
  四  有機、綠色水稻生產的化肥減量及環境效應
    (一)有機、綠色、無公害水稻生產的興起及其環境效應
    (二)有機、綠色水稻與普通水稻種植戶的化肥用量比較
  五  小結
第四章  畜禽養殖模式與水體污染及治理
  一  畜禽養殖業及其污染概況
  二  分散養殖模式的環境效應
    (一)分散養殖模式及其特徵
    (二)分散養殖模式的物質循環
  三  規模養殖的基本情況與主要特徵
    (一)發展歷程
    (二)主要特徵
  四  規模養殖的環境後果
    (一)規模養殖的環境污染
    (二)巢湖流域壩鎮的養殖業污染

    (三)規模養殖何以造成污染
  五  政策補貼的畜禽糞便市場化利用
    (一)南京市「牛糞-有機肥」案例
    (二)畜禽糞便市場化利用的經驗
  六  政府強制的畜禽糞便減量與利用
    (一)德清縣畜禽糞便減量與利用的政策
    (二)M養豬場畜禽糞便減量與利用案例
    (三)政策型環境治理模式的啟示
  七  小結
第五章  水產養殖模式與水體污染及其治理
  一  水產養殖的污染、研究問題及方法
  二  傳統水產養殖方法及其環境效應
    (一)傳統水產養殖的方法
    (二)傳統水產養殖與外環境之間的關係
  三  高產水產養殖模式及其環境後果
    (一)高產水產養殖模式的興起
    (二)高產水產養殖的特徵
    (三)高產水產養殖的環境後果
  四  水產養殖污染的治理實踐
    (一)水產養殖污染治理背景
    (二)溫室甲魚養殖污染治理
    (三)溫室甲魚養殖污染治理反思
  五  水產養殖方式的生態轉型
    (一)從「大養蟹」向「養大蟹」的轉型歷程
    (二)河蟹生態養殖原理
    (三)河蟹養殖方式轉型的啟示
  六  小結
第六章  複合農業的新探索及其社會價值
  一  農業發展中的外部性困境
  二  傳統複合農業及其特點
    (一)「稻作-生豬」類型
    (二)「桑-蠶-魚」類型
  三  稻鱉共生模式的探索
  四  稻鱉共生模式的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
    (一)減少面源污染,恢復生態系統平衡
    (二)強化食品安全,降低健康風險
    (三)穩定糧食產量,強化糧食安全
  五  稻鱉共生模式的擴展性與可持續性
    (一)稻鱉共生模式的推廣嘗試
    (二)稻鱉共生模式的理念擴散
  六  小結
第七章  農村生活污染及其治理
  一  農村生活污染困境
  二  傳統農村生活方式及其環境效應
  三  普通村的生活污染問題
  四  中心村的生活污染及其治理
  五  旅遊村的生活污染問題及其探索
  六  小結
第八章  結論
附件一  探尋種植業污染的社會邏輯

附件二  水稻種植農事記錄本
附件三  水稻種植農戶用肥用藥調查問卷
附件四  訪談提綱
附件五  技術手段如何拓展環境社會學研究
參考文獻
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