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宋代石刻功能的多元透視與文學個案分析

  • 作者:王星|責編:曲弘梅
  • 出版社:中國社科
  • ISBN:9787520360616
  • 出版日期:2020/03/01
  • 裝幀:平裝
  • 頁數:378
人民幣:RMB 12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宋代石刻已經成為一種重要的政治、文化與文學傳播媒介。本書上編從傳播學角度入手,深入分析了宋代石刻的政治、文化、文學創作與文學傳播功能。宋代石刻通過政治影響到宋代文學興衰變遷的大趨向,石刻與宋代文化精神形成了有力的雙向互動,石刻通過文化影響到宋代文學的本質與風貌,強化了宋代文學重道明理的本質性特徵。石刻的莊嚴性、持久性契合了宋人文以載道、立言不朽的創作心理,刻石對創作是一種有力的召喚與促進,人們通過刻石樹立起典範,引導文風,促進創作。石刻傳播是一種雙通道多層面的綜合傳播方式,它集中了口傳、抄寫、結集鏤印等傳播方式的部分優點,是單篇作品最有力的傳播方式。本書下編分別以蘇軾石刻作品、浯溪石刻及《醉翁亭記》石刻為對象進行個案研究,通過對宋代石刻與作家作品關係的細部剖析,探索從石刻與刻石活動入手,進行石刻與文學研究的有效方法。

作者介紹
王星|責編:曲弘梅
    王星,男,1972年生,原名王新,武漢江夏人,文學博士。副教授。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訪問學者。主要研究方向為唐宋文學,主持過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項目兩項、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一項。在《文學遺產》《文藝研究》《復旦學報》《文獻》《甘肅社會科學》《湖北大學學報》《東南學術》等刊物發表論文多篇,參編《宋才子傳箋證》等專著,出版《千家詩注析》。

目錄
緒論
  一  石刻起源、發展與功能演變
  二  宋代石刻的新變與新質
  三  石刻研究的歷史與本書的新視角
上編  宋代石刻功能的多元透視
  第一章  宋代石刻的政治功能——從帝王石刻考察
    第一節  宋代帝王石刻的四大政治功能
      一  宣傳功能
      二  行政功能
      三  干政功能
      四  溝通功能
    第二節  德政與天命的宣傳——宋太祖、宋真宗石刻研究
      一  德政的宣傳——宋太祖的石刻文字
      二  封禪的「道具」——宋真宗的石刻文字
    第三節  干政與右文的工具——宋徽宗與宋高宗的石刻
      一  干政與行政的工具——徽宗石刻
      二  右文——宋高宗石刻
  第二章  宋代石刻的文化功能
    第一節  宋代石刻與士人文化生活的密切聯繫
      一  讀書與仕宦,石刻總相關
      二  讀碑與刻石,風雅兩兼之
    第二節  石刻與宋人文化精神的雙向互動
      一  實證求真
      二  守道修身
      三  重學興教
      四  勤政愛民
    第三節  石刻與宋代文化的建構、凝定與衍生功能
      一  文化建構功能
      二  文化凝定功能
      三  文化衍生功能
  第三章  宋代石刻的文學創作功能
    第一節  載道與不朽——石刻與宋人創作心理的契合
      一  文以載道令宋人選擇石刻
      二  立言不朽令宋人熱衷刻石
    第二節  典範——石刻的創作導向作用
      一  石刻過濾凝定經典
      二  刻石表彰引導文風
    第三節  石刻對文學創作的其他影響
      一  石刻需求與相關文體的繁榮
      二  以石刻為聯繫的互動與競技
  第四章  宋代石刻的文學傳播功能
    第一節  影響石刻傳播的因素
      一  影響石刻傳播的一般因素
      二  影響傳播的社會文化因素
    第二節  石刻傳播的一般方式與特點
      一  碑拓雙通道傳播——石刻傳播的基本方式
      二  石刻的經營與流通
      三  石刻傳播的六大特點
    第三節  石刻傳播的作用——傳播效果分析
      一  內容選擇,強化了重理明道的文學基調

      二  詞翰雙美,提升了文學作品的審美價值
      三  反覆刻石,強化了名篇的典範性與影響力
      四  互動對話,提供了長效的交流環境
下編  宋代石刻與文學個案研究
  第五章  蘇軾石刻作品研究
    第一節  蘇軾石刻作品的數量統計與分析
      一  蘇軾題名、題字及文類石刻作品數量統計與分析
      二  蘇軾詩詞類石刻的數量統計與分析
    第二節  蘇軾對石刻的態度及運用
      一  蘇軾一生好石成癖
      二  簡雅——蘇軾對石刻的審美態度
      三  存書跡、表名篇、寄哀思、恤貧困——蘇軾對石刻的運用
    第三節  由石刻透視蘇軾
      一  一生只為五人銘——東坡性格的投射
      二  超然台與黃樓——風流文太守的早期刻石活動
      三  宸奎閣碑與上清宮碑——成熟政治家的政見表達
      四  《海棠詩》與《中山松醪賦》——東坡的精神世界的兩大轉折
  第六章  宋代浯溪石刻與「中興」話題
    第一節  元結與唐代浯溪石刻的隱逸主題
      一  元結經營浯溪的時間、動機及刻石作品
      二  「與世忘情」的隱逸世界——元結浯溪銘文的解讀
      三  「隱逸」——唐代其他浯溪石刻主題
    第二節  由「隱逸」到「中興」——唐宋浯溪石刻話題的轉換
      一  宋代浯溪石刻數量
      二  宋代浯溪石刻內容概述
      三  宋代浯溪石刻與「中興」話題的興起
    第三節  宋代浯溪石刻與宋人的「中興」理想
      一  浯溪中興頌詩
      二  浯溪中興議論詩
      三  浯溪中興夢
  第七章  《醉翁亭記》石刻研究
    第一節  《醉翁亭記》石刻傳播考論
      一  歐陽修滁州刻石活動及其動機
      二  《醉翁亭記》在北宋的刻石經過
      三  《醉翁亭記》石刻傳播效應
    第二節  《醉翁亭記》成功傳播的影響
      一  石刻——《醉翁亭記》成功傳播的基石與成為名篇的標誌
      二  《醉翁亭記》成功傳播引起的文體討論與仿作
      三  《醉翁亭記》成功傳播促進滁州地域文化發展
結語
參考文獻
附錄
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