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趙文津自傳/中國工程院院士傳記

  • 作者:趙文津|責編:張莉
  • 出版社:科學
  • ISBN:9787030643162
  • 出版日期:2020/04/01
  • 裝幀:平裝
  • 頁數:546
人民幣:RMB 15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趙文津是我國著名地質學家,主要從事礦產勘查和深部地球物理探測。因完成喜馬拉雅山和青藏高原的深部探測並獲得多項重大發現,榮獲2000年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排名第一。本書由趙文津院士書寫,他以真實的筆觸記錄了自己的求學經歷、受教育情況以及科研從事經歷,勾勒出他在中國的礦產勘查和深部地球物理探測方面所做出的開創性和發展性工作。

作者介紹
趙文津|責編:張莉
  趙文津(1931一),北京市人。1952年6月從清華大學物理系畢業后參加地質找礦工作。2001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能源與礦業工程學部)。66年來主要從事礦產勘查及勘查技術的發展,青藏高原地殼上地幔深郜結構構造探測研究。先後獲得「30年找礦功勛物探大隊」稱號(集體獎),中國地球物理學會首屆顧功敘地球物理科技發展獎,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青藏高原研究),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李四光地質科學獎榮譽獎,中國地震局、科技部等五部委聯合頒發的全國地震科技工作先進個人榮譽稱號。《科學》曾刊文章和照片。肯定其在喜馬拉雅造山帶研究中所做的貢獻和創立的國際地學合作的新模式。

目錄
總序
自序
第一章  小學和中學時期
  一、顛沛流離的歲月
  二、抗日戰爭勝利
  三、期待與彷徨
  四、北平「四一七」事件
  五、圍城中的冬令營
  六、考上清華大學
第二章  大學時期
  一、迎接開國大典
  二、徜徉在知識的海洋中
  三、觀天象活動
  四、抗美援朝,保家衛國參軍熱
  五、知識分子「思想改造」運動
第三章  投身野外找礦實踐
  一、第一次聽說地球物理探礦
  二、突擊補習,一個月學了20多門功課
  三、一下長江中下游,到銅陵銅官山、獅子山銅礦找礦實習
  四、二下長江中下游,到銅陵、貴池地區找礦
  五、找到大礦了
  六、對銅陵地區找礦的再認識
  七、到個舊找錫礦,見證個舊金湖的誕生
  八、物探工作轉向大普查
  九、主動請纓下西南,奮戰在川西長征路上
  十、踏遍了川西的山山水水找富鐵礦
  十一、血灑登相營,換來涼山青
  十二、進入四川盆地找油氣摸摸「大足重力高
  十三、建立實驗隊在會理銅鎳礦上開展找礦方法試驗
  十四、西南物探大隊的歷史使命結束了
第四章  到研究所研發物探、化探新技術與新方法
  一、奮發圖強
  二、大煉鋼鐵和超聲波運動
  三、困難時期
  四、到阿爾巴尼亞「救火」去
  五、貫徹廣州會議精神,再次開始新發展
  六、到大慶和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學習
  七、三下長江中下游,在九江瑞昌開展找深部礦試驗
  八、我的家庭
第五章  開始新的奮鬥
  一、參與組建院生產辦公室,開展管理體制改革試驗
  二、恢復地礦部、中國地質科學院的地質科技工作活動
  三、悲慟與令人沉思的1976年
  四、富鐵礦會戰
  五、大力進行金礦科技攻關與推廣
  六、第二輪區域化探全國掃面計劃
  七、1978?1985年科技發展規劃,提出「五大理論」和「五大技術
  八、隨部領導訪問德國和法國,探討四個新領域的開拓
  九、與德國合作開展湖南稀有元素礦床普查研究
  十、抓部機關改革

  十一、到南斯拉夫、羅馬尼亞考察
  十二、二下湖南、貴州做調查研究
  十三、開辦地質科技管理研討班
  十四、大科學時代呼喚戰略科學家
  十五、「錢學森之問」,要關注突出人才的培養
第六章  辦科技開發公司,探索科技體制改革之路
  一、探索中國地質科學院開展科技開發工作的途徑
  二、中國地質科學院科技開發工作一年探索的小結
  三、中國地質科學院的第二次科技開發會議
  四、中國地質科學院科技開發總公司的活動
第七章  新機遇,攀登地學新高峰
  一、中法喜馬拉雅山合作1980?1982年談判
  二、中法合作研究取得好成果
  三、攀西裂谷研究計劃1981?1985年
  四、中國地學大斷面計劃中國GGT計劃1986?1991年
  五、地礦部的「4+2」地學斷面計劃
  六、中美青藏高原合作的艱難談判
  七、第一階段:喜馬拉雅山區深反射地震試驗
  八、第一階段的探測結果
  九、第二階段:雅魯藏布江縫合帶結構或印度大陸-歐亞大陸碰撞帶的結構
  十、大陸與大陸碰撞帶的成礦作用:藏南岡底斯大型斑岩銅礦帶的成礦條件的分析實例
  十一、一場夭折的科研體制改革試點
  十二、第三階段:班公湖-怒江縫合帶結構構造研究
  十三、羌塘盆地油氣遠景評價和找礦方向研究
  十四、羌塘地塊的深部結構構造
  十五、第四階段:阿尼瑪卿碰撞帶及昆崙山造山作用研究
  十六、巴顏喀拉地塊地震轉移機制與大震發生規律的探索
  十七、柴達木盆地深部結構與柴南隱伏裂谷系
  十八、第五階段:柴北緣的老俯衝帶結構與祁連地塊
  十九、高原深部研究有待進一步解決的主要問題
  二十、關於建立高水平科研團隊的認識和體會
  二十一、40年來深部調查研究的基本經驗和體會
第八章  關於開展深部找礦戰略的思考
  一、中國對能源、金屬、非金屬礦產的需求與深部找礦
  二、深部找礦是一個有待開拓的新領域
  三、建議突出6種礦產的研究、勘查和開採試驗
  四、斑岩型銅礦深部找礦
  五、長江中下游銅官山矽卡岩型鐵銅礦床深部找礦試驗研究
  六、長江中下游陸相火山岩盆地中的玢岩型鐵礦床
  七、擴大中國硫化銅鎳礦資源問題
  八、中國鉻鐵礦深部找礦問題
  九、深部金屬礦產勘查理論與方法發展路線圖
第九章  積極學習李四光思想
  一、大慶油田的發現
  二、鄂爾多斯大油氣田的發現
  三、柴達木盆地油氣分佈完整地體現地應力驅油聚油的作用
  四、海相油氣田問題
  五、關於新能源的思考,無機生成油氣的理論問題
  六、邢台地震開啟了地震預報之路
  七、一個工作方針,一條技術路線

  八、汶川地震——一個需要深入研究的震例
  九、前兆異常的應用基礎要特別關注
  十、地震轉移規律研究要加強
  十一、喜馬拉雅山弧形地帶大地震發展趨勢預測
  十二、對今後地震預報工作的建議
  十三、對地質力學構造體系的學習和再思考
  十四、三點心得,四點建議
第十章  參與我國探月與深空探測活動
  一、我如何參與到探月活動之中
  二、為什麼我們要積極開展探月及深空探測活動
  三、參加的探月與深空探測論證活動和體會
  四、國土資源部探月研究
  五、對我國探月與深空探測活動的改進建議
附錄一  趙文津大事年表
附錄二  趙文津主要著述目錄
後記
彩圖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