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諸家論唯識(精)/唯識學叢書

  • 作者:編者:梅愚|責編:梅文輝
  • 出版社:崇文書局
  • ISBN:9787540357429
  • 出版日期:2020/01/01
  • 裝幀:精裝
  • 頁數:208
人民幣:RMB 7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諸家論唯識》中的作者都不是以研究唯識學為其學術主業,也正因此,可見得唯識學的理論吸引力,亦可為研究這些作者的思想提供來自唯識學的維度。
    大儒王夫之的《相宗絡索》最難能可貴,因為明清時期唯識學的經典已極少流通,而王夫之在資料極其匱乏的情況下,還能如此系統地組織起這個唯識學大綱性的著作。本書共29個詞條,我們依王恩洋的《內容提要》將這29個詞條分為8類,給出每一類的主題(章名);詞條名后括弧內的數字,乃王夫之原書的編排順序。
    繆鳳林,學衡派代表人物之一。《唯識今釋》一文,最大的特色就是全文都是在與西方近代哲學的比較中來組織唯識的學說體系。
    廢名「歡喜讚嘆于大乘佛教成立阿賴耶識的教義」,自述作《阿賴耶識論》之故有二:「為儒者講阿賴耶識」;「看了《新唯識論》誠不能不講阿賴耶識」。
    分別收章太炎的《申唯識宗義》和梁啟超的《佛教心理學淺測》。

作者介紹
編者:梅愚|責編:梅文輝

目錄
相宗絡索/王夫之
  《相宗絡索》內容提要/王恩洋
  一、心理的組成因素
    八識(1)
    六識五種(18)
    八識十證(19)
    八識三藏(20)
    八識所熏四義(21)
    七識能熏四義(22)
    六位心所(17)
    四分(12)
  二、心理的生起因緣
    九緣(2)
    四緣(3)
  三、心理的各種功用
    三量(6)
    三境(5)
    三性(7)
    五受(13)
  四、宇宙萬法的整體聯繫
    五位唯識(9)
  五、有情生命的因果相續
    十二支,一日十二因緣(4)
    三界九地(14)
    三有身(15)
    二類生死(16)
  六、迷悟差別
    見分三性(8)
    迷悟二門(24)
  七、雜染根本
    二障(10)
    我法二障各二(11)
    邪見五種(23)
  八、清凈轉依
    八識轉四智次第(25)
    四加行(26)
    資糧三位(27)
    十地(28)
    八識轉成四智(29)
唯識今釋/繆鳳林
  一、識義,唯義
  二、成唯識義
  三、破我執
  四、破法執
  五、種子義
  六、賴耶持種義
  七、識變
阿賴耶識論/廢名
  序
  第一章  述作論之故

  第二章  論妄想
  第三章  有是事說是事
  第四章  向世人說唯心
  第五章  致知在格物
  第六章  說理智
  第七章  破生的觀念
  第八章  種子義
  第九章  阿賴耶識
  第十章  真如
其他論著
  申唯識宗義/章太炎
  佛教心理學淺測/梁啟超
    一
    二
    三
    四、色蘊
    五、受想行三蘊
    六、識蘊
    七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